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国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学者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中,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比较典型的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共产主义"、"一种新版的马克思主义"、"后社会主义论"等。对这些观点的评析有助于在国际范围内正确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苏东剧变后,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进程遭受极大的挫折。许多西方学者据此宣告,社会主义已经死亡,资本主义取得了最终胜利。右翼学者在高奏资本主义凯歌的同时,着力于从理论上论证为什么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的"自然状态"和"终极状态"。左翼学者则以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制度的崩溃为契机,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特点和新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对社会主义进行了彻底的反思,通过对现实社会主义的检讨、对新的时代特征和科技发展的分析,对不少约定俗成的观念和范式提出了挑战,在诸多西方左翼学者中,阿里夫.德里克教授是比较突出的一位。最近,本刊特约记者庄俊举就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后殖民问题、后革命、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球化问题,特别就全球化境遇下社会主义的前途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专访了美国俄勒冈大学"耐特社会科学讲座教授"、批判性理论和跨国研究中心主任阿里夫.德里克教授。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崛起的世界环境,是资本的全球扩张、经济全球化、西方发展成为社会国家的阶段。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西方社会资本主义的翻版,而是对西方中心论哲学的突破。它大胆抓住世界剧变的历史条件,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植根中国大地、代表人民利益、适应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要求,开拓了东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它是与现代资本主义在发展逻辑、制度本质、文明源流和发展战略上有根本区别的独立的社会形态。必须破除西方中心论史观,用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创举进行学理总结与阐明,构建东方社会主义新理论,推进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迅速崛起的姿态以及对世界历史进程发挥的重大影响成为国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国外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知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姓"资"也不姓"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福利制度的任务已经提上日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我国向内需型社会转化的要求使这项工作更加刻不容缓。如何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等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吸取东西方各国的经验教训,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郑秉文研究员向本刊发表了他对这个问题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与“天下大势”解读“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北京共识"成为各国政治家和学者竞相谈论的话题.所谓"中国模式",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国外政治家和学者视野中的另一种话语形式."中国模式"造福于中国与世界,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明成果.本文将"中国模式"置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这段很不寻常的历史和当代世界的"天下大势"中作一审视与解读.  相似文献   

7.
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一经提出就引起国际社会,尤其是海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海外学者从法治改革的战略意义、具体内容、实施方案和面临挑战等方面对中国的全面依法治国战略进行了解读,在"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等三组关系上存在持续争论。海外学者的上述认知与他们对中国的了解程度、认知主体的主观色彩、中西方法律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紧密相关。因此,我们应"对症下药",从海外学者对中国依法治国战略认知的现实出发,通过增进中外了解、强化中外法律交流与互动等方式,引导海外学者客观公平地认知中国的全面依法治国战略。  相似文献   

8.
法国学者、国际马克思大会社会主义学科主席托尼·安德烈阿尼在法国《思想》杂志(季刊)2005年第1期发表了《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一文,对西方媒体制造的中国必然向资本主义演变的舆论以及萨米尔·阿明等学者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批驳。他指出,西方的舆论制造者掀起了媒体大合唱:中国正在迅速走向资本主义。中国的公有制和社会主义正在消失,只剩下寥寥几个陈旧的国有企业,而且这些企业也将要私有化。中国共产党的一党专政不可能持久地与经济体制的转变并存下去。中国社会主义的怀疑论者,例如萨米尔·阿明认为,中国的市…  相似文献   

9.
罗文东同志的新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念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以36万字的篇幅展示了作者近年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该书创新性地提出了"文化理念"的概念,在科学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念的内涵、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全方位、多层次地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体系和发展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0.
西方学者系统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对象、客观依据、实现机制等基本问题,形成了关于"化什么、什么化、怎么化"各个方面的基本观点。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什么",西方学者分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列宁主义革命意识或斯大林主义极权政治;关于"什么化",西方学者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语言结构、文化形式、民族精神、历史条件、社会实践相结合;关于"怎么化",西方学者考察了在日常工作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具体形式。国内学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象上强调"四个分清",在客观依据上认同"三位一体",在实现机制研究中侧重"五大环节"。中西方学者相比,既有异曲同工之妙,亦有截然迥异之处。  相似文献   

11.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被视为中国的"第五个现代化"[1],而"治理"这个词语在经历了中西文化碰撞和追赶西方现代化过程近两百年的当代中国也被赋予了既有传承又有拓展的新内涵。与在西方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兴  相似文献   

12.
面对西方"普世价值"论的渗透,我们要坚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一方面洞悉"普世价值"论的欺骗本质,揭露其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蒙蔽性、虚伪性;另一方面,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吸引了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广泛关注。他们通过多种不同渠道表达了自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看法,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声讨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围堵和遏制,期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更大作用。系统了解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能够拓宽我们的理论视野,有利于更有效地加强与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赢取更多的国际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是近年来海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热点议题,历经了一个渐次深入而成果不断丰硕的研究过程。海外学者围绕"一带一路"的本质内涵、行动路径、世界影响等具有全球意义的重大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在提出了一些积极客观见解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观点。系统梳理和分析海外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的主义,不是绝对的对立,也不是简单的趋同,而是一种对立统一,一种"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内容上,吸收、借鉴、扬弃了其他主义的科学成果;从政治实践上,超越其他主义代表的特定利益和立场;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理性研究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其谬误与局限性也日益凸显。一些国外学者开始对此进行自我批判式反思和重新检视,主要有四种典型认知:一是中国历史文化与国情的复杂性影响着国外研究的深入;二是当代中国发展超出国外已有认知范围;三是国外学界应正视并承认自身存在的短板;四是改变现有思路与态度从而更好地解读中国。分析国外学界的自我反思对于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国际话语权具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一个新的飞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了"阶段性质变",开始进入制度完善和内涵提高的新境界;从21世纪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趋势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正在"触底反弹"的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空中加油";从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多极格局来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一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发展需要应对的西方观念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发展是在世界现代化竞争中进行的,尤其是以西方为追赶标准的,西方观念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要求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尤其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社会稳定、文化建设、国家形象等方面西方观念对中国发展产生了很明显的影响。这些影响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创制必须认真应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学者的眼中,吉拉斯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人物异化的典型,吉拉斯提出的“新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异化的标本。因此,西方学者长期以来非常重视对吉拉斯及其思想的研究,发表了大量论著。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但是,这些文献对于我们反思苏东剧变的深层原因、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日益凸显,世界变迁背后的中国动因成为学界研究热点。目前,国内外学者围绕中国道路世界意义的具体内容、基本特征、客观标准、发展前景等展开了分门别类的研究。对这些成果进行梳理,有利于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与优势,有利于明晰现阶段中国在国际社会及人类文明史上的历史方位,有利于澄清国外学术界对中国道路的误解,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