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湘潮》2016,(9)
正中美华沙会谈,是世界近代史上罕见的马拉松式两国大使级外交会谈。第135次会谈,是中美两国打破僵局的一次会谈。为促成135次会谈的举行,中美两国特别是两国外交人员之间发生了一些趣味盎然的故事。老将出马,雷阳出任驻波兰大使馆临时代办1967年6月,举行了第133次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后,中国驻波兰大使王国权回国参加"文化大革命",华沙会谈即不能在原级别上进行。但是  相似文献   

2.
1955年9月10日,中美大使级会谈达成两国平民回国协议,这是中美大使级会谈中达成的唯一协议。由于两国大使就这个问题进行谈判和达成协议,1955年下半年至1965年底从美国返回中国的科学家有130多人,其中有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在1955年8月1日以后的4个多月时间里,有16名美侨离开中国回国,中国释放了26名在中国服刑的美国人。日内瓦会议上的接触1954年4—7月,中美苏英法五国及有关国家  相似文献   

3.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崭新的姿态参加了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正是由于这次会议,中美两国才打破了5年互不往来的僵局,开启了中美接触的新模式——大使级会谈。这种会谈前后进行了15年之久,唯一形成文字协议的,是一项关于两国平民回国问题的声明。该声明使得一大批长期滞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得以归国。而在这批留学生群体中,尤以刘永铭的归国经历曲折复杂。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发表20周年。新中国诞生以后,由于美国政府固守敌视、颠覆、封锁、禁运的立场,致使中美关系出现了持续1/4世纪的冻结局面。作为当代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经济强国,中美关系的状况对于世界和平与发展意义重大。从日内瓦会议开始,两国政府进行了旷日持久、历经波折的解冻努力,其间不乏饶有趣味的插曲和堪称经典的外交智举。“绿灯”向美国记者闪亮日内瓦会议以后,中美两国由领事级会谈上升为大使级会谈。在1956年8月的大使级会谈初期,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即两国新闻记者相互交流的问题。中国方…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的1月     
《新湘评论》2006,(1):64-64
胡锦涛提出中美关系五点建议 2005年11月20目.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与到访的美国总统布什的会谈中.就进一步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提出五点建议:第一,保持两国高层交往的积极势头。第二.共同开创中美经贸合作的新局面。第三.加强两国在能源领域的互利合作。第四,加强两国在反恐、防扩散、防控禽流感问题上的合作。第五,扩大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正>微信号"侠客岛"2018年12月3日刊登梅新育的文章说,"一场晚宴,中美各表",中美元首G20会谈举世瞩目。据中方媒体报道,两国元首达成共识,停止加征新的关税。在具体层面上,中美双方将探讨从扩大市场准入  相似文献   

7.
(九)热线联络——基辛格正式建议:两国互设联络处;周恩来坦然相告:我们早就设想过周恩来早就说过,中美两国都是大国,不能不有接触,要接触就要有一定的渠道.中美两国从1955年开始的大使级会谈,先是在日内瓦,后来改在华沙,一谈就是15年,直到1970年,谈了136次,没有什么大的进展.1969年后,双方都感到通过华沙举行大使级会谈的方式进行接触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从1970年下半年开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双方通过巴基斯坦等多条渠道相互传递信息,进行间接联系.在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的精心周密的安排下,终于导致基辛格的这次来华.  相似文献   

8.
<正>9月22日至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习主席此行无论对于中美友好合作,还是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谋合作、增信任,深化新型大国关系2013年,两国一致同意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2014年,双方进一步明确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重点方向。此次白宫会谈,两国元首继续为中美关系做好顶层设计。西雅图,美国西海岸的太平洋门户。习主席在这里会见了地方政要和商界精英,参观了企业和学校,同各阶层民众进行了亲切交流,展示了中美拥有的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潜力。  相似文献   

9.
应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美国总统布什19日晚乘专机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访问。这是布什在第二届总统任期内首次访华,也是中美元首今年的第5次握手。20日上午,胡锦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与布什总统举行了会谈,就中美关系和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而重要的共识。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深互信,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随后,两人共同会见中外媒体的记者,就双边关系等问题阐述看法。会谈中,胡锦涛积极评价近年来中美关系取得的进展,并就进一步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提出五点建议:第一,保持两国高…  相似文献   

10.
孟红 《世纪风采》2007,(5):30-32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震惊世界。经过双方最高领导人几天的紧张会谈,访问取得重大成果,为中美两国恢复正常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期间相关的外交活动步步紧逼、幕幕精彩。其中中国副外长乔冠华和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两位具有学者风度的外交家棋逢对手,就《中美联合公报》中的台湾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相似文献   

11.
孟红 《党课》2011,(2):90-93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访华震惊世界。经过双方最高领导人几天的紧张会谈,访问取得重大成果,中美两国恢复正常关系之路有了良好的开端。经双方磋商并同意,以中国外长姬鹏飞和美国国务卿罗杰斯为首的外交班子,  相似文献   

12.
张家康 《党史文汇》2003,(12):30-33
中美两国建交已经25年了。基辛格曾经充当过中美关系的特殊角色,是两国最高级会谈的先行官。他与毛泽东有过5次热情的会见,进行过长时间的真诚、无拘束的谈话。毛泽东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粗心大意的西方人1969年,理查德·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后,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谋求访华,并与毛泽东会谈,以实现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1970年5月,美国政府悍然出兵入侵柬埔寨,20日,毛泽东发表《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声明。尼克松读过毛泽东的声明后,愁眉不展,以为刚见缝隙的中美关系的大门,又将重重封闭,自己为此所作的…  相似文献   

13.
1955年8月1日,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和美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约翰逊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了第一次大使级会谈。1958年,中美大使级会谈从日内瓦移至波兰的华沙举行,从此被称为“华沙会谈”。1967年6月,举行了第133次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后,中国驻波兰大使王国权回国参加“文化大革命”,华沙会谈即不能在原级别上进行。但是不  相似文献   

14.
1954年11月,中国政府对13名美国军事间谍作出宣判,这既是主权范围内的司法活动,又是针对美台共同防御谈判的外交攻势。此事引起美国军政界的强烈反应,中美关系一度出现严重危机。随后中美两国的外交活动化解了危机,同时还将两国间的领事级会谈升格为大使级会谈。中方一张一弛的外交努力,不仅使得中国部分留美学生顺利回国,同时还为新中国外交地位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战略经济对话与中美经贸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9月20日,在中美两国首脑的支持下,中美双方发表了《中美关于启动两国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共同声明》(以下简称《共同声明》)。依据《共同声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主要讨论两国共同感兴趣和关切的双边和全球战略性经济问题,对话每年举行两次,轮流在两国首都举行。  相似文献   

16.
徐振光  孙芹 《党建文汇》2002,(10):21-21
1971年7月16日,中美两国同时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72年访华。中国总理周恩来很快就约见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罗博,详细介绍中方与基辛格会谈情况,说明中国邀请尼克松访华的想法和对美国的政策,说明这是中美之间的“谈判升级”,是美国“找上门来的”。特别强调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基本原则不动摇,不会拿原则作交易。阿大使回国汇报返回北京时.  相似文献   

17.
1971年的南亚危机是冷战时期一次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地区危机,此次危机不仅改变了南亚次大陆的政治格局,而且对中、美、苏等国的对外战略及大国关系调整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种种原因,南亚问题与中美关系正常化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件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南亚问题不仅成为中美双方多次会谈的重要议题,而且中美关系的缓和也通过此次危机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8.
自2018年3月美国政府正式就贸易问题向中国发难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乃至贸易战不断升级,严重影响了两国经贸关系及全球经济发展。文章以WOS数据库中国外学者的相关文章为研究对象,从中美贸易战的起因和实质、影响以及解决贸易战的建议三个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体看来,国外学者认为中美贸易战的发起具有多方面原因,但实质在于中美两国对领导权的竞争以及两国经济体系的矛盾。贸易战除了给中美两国带来损失外,还会破坏贸易规则,刺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使全球价值链、世界经济受到影响。基于贸易战和中美冲突的严重性,国外学界认为中美两国应从长远利益出发,采取谨慎、冷静和正确的处理方式,各自关注国内问题、解决矛盾,并在未来继续携手合作、维护世界贸易秩序。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是国际金融危机10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长期以来,中美两国舆论都相当关注危机10年来中美实力消长变化。在今年特殊的时间节点,真实客观地比较中美实力变迁以及两国博弈的战略走向,显得相当重要。客观理性地看待中美两国国力的对比与变化对中美国力变化,两国舆论普遍认为"此消彼长",即美国在衰落、中国在崛起。不过,对两国实力消长程度却存在着极化的两类看法。一类认为  相似文献   

20.
中美建交是1978年7—12月间中美双方近半年会谈的结果。在建交谈判的最后阶段,邓小平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邓小平与伍德科克在12月13—15日间的多次会谈,美方同意在《中美建交公报》中增加一条反对霸权主义的条款,双方还就《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废除问题达成了一致。与此同时,邓小平果断决策暂时搁置中美双方在美国对台军售问题上的争议,排除了公报如期发表的最后障碍,促使中美关系最终实现正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