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主要有:地方政府预算失控和投资过度;地方融资平台绕开监管大规模举债;地方债管理混乱无序;经济和社会风险转嫁至地方政府。针对我国地方债务可能带来的风险,应从建立地方政府硬预算约束制度、推动市政债融资模式改革、完善财税体制、强化债务风险管理及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着手,有效控制债务规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地方政府的债务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地方政府的债务对当地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的同时,总是可能存在着风险。目前,学界对地方政府债务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以及经济增长所能承担的债务规模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发现政府举债虽然能够稳定地方发展建设,然而不恰当的举债存在债务风险。文章以四川省地方政府债务作为研究对象,运用VAR模型,验证了地方政府债务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了地方政府在保证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在防风险的前提下,高效管控地方债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债务在应对金融危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债务风险逐渐显现。虽然河北省政府性债务总体风险可控,但由于近几年河北省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导致债务增长速度较快。文章对河北省政府性债务困境进行分析,提出了债务限额分解,严格落实问责制度等化解措施。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通过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加大,地方政府的举债问题频频出现,如何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分析,试提出地方政府融资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得到多方关注,但整体来看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成因,但都与发展型政府内在的扩张机制及政府预算约束的缺失有关。理性看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全面辩证系统地看待地方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树立起防范化解风险的信心。要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守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底线,为高质量发展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和地方国有企业的关系,从根本上切断地方政府的企业债务融资通道;加快预算改革,进一步加强预算的约束力和全口径预算管理。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虽然总体风险可控,但随着其规模不断扩大,隐藏的风险不容忽视。地方各级人大重视加强对政府债务的审查监督,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全口径预算"审查监督要求的必然举措,对于督促地方政府严格、规范管理好政府债务,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不断改进相关预算调整方案审查批准  相似文献   

7.
李晗美 《前沿》2015,(3):114-118
所谓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指地方政府债务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对包括其自身在内的社会经济各方面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本文就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结合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现状以及统计资料及数据,加之与国外地方政府债务处理方式的对比,归纳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特点和目前面临的问题以及风险,总结出防范与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伴随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矛盾和新挑战,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入三大攻坚战之首,体现了最高决策层对我国经济运行长期积累的不平衡不可持续深层次问题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在稳增长与防风险双重考量下,防风险始终处于决策层更为关注的底线要求。2017年以来国家对地方政府债务和地方投融资平台收紧政策密集出台,相关违规处罚问责频频曝光,地方投融资平台运营进入"寒冬",如何在化解地方巨大隐性政府性债务风险同时,寻求可行的地方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之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真正转变,关系数十万地方投融资平台从业人员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9.
正6月20日,省长陈润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讲话精神,讨论研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特别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工作。会议研究了《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意见》。会议指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任务,事关发展大局、事关国家安全、事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主要有:地方政府预算失控和投资过度;地方融资平台绕开监管大规模举债;地方债管理混乱无序;经济和社会风险转嫁至地方政府。针对我国地方债务可能带来的风险,应从建立地方政府硬预算约束制度、推动市政债融资模式改革、完善财税体制、强化债务风险管理及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着手,有效控制债务规模。  相似文献   

11.
研究债务风险,必须把它和清偿债务的资源联系起来。作为风险的一个特定领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在化解地方公共风险的过程中产生的,属于公共风险。它具有公共风险的一些特点,如:隐蔽性、滞后性、非敏感性。因此,要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必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正>建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健全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法律制度;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财政体制安排;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问责机制;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进行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3.
《桂海论丛》2021,37(3)
2015年起新修订的《预算法》实施,地方政府债务发行及管理进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地方政府债务"开前门、堵后门"成效明显,法定债务规模及风险得到较好控制,但受政府职能定位、政绩考核、预算软约束、融资平台转型发展不到位等因素影响,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形成的隐性债务不容忽视。面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中的风险挑战问题,要时刻关注、及时研判,从财政可持续发展出发,统筹财政发展和安全,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资产资金配置效率并强化绩效考核、规范推动债权债务融资融合发展,抓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超过金融风险,成为威胁中国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诱发因素,全面整顿、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已刻不容缓。分税制改革导致的地方政府财权与其所承担的公共服务的责任不相匹配,以及"淘汰式"的地方官员考核机制,促使地方政府陷入举债危机。全面推进地方自治,逐步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公债制度是化解风险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超过10.7万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27%,其中60%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部分地区政府偿债能力弱,存在风险。这些问题暴露出在公共财政制度和地方政府治理上还存在漏洞,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今年7月,国务院已部署把"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列为各项整改工作的首要任务。这意味着,中央已决心化解多年积累形成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那么,应采取哪些措施使地方债实现软着陆,进而避免引发财政整体危机?本刊特邀相关专家把脉地方债实质,开出相关处方,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陆岷峰  张惠 《桂海论丛》2011,27(5):87-92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经过结构调整,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并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超常规融资积聚的风险隐患也在迅速增加,巨额的地方政府负债极有可能成为诱发新一轮危机的重要因素,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弄清地方政府过度负债的主要风险,衡量地方政府的负债能力,界定风险转变为危机的临界点,明确地方政府适度负债规模水平是稳妥地化解地方政府过度负债风险,防范危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代表语录     
《中国人大》2015,(8):6
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我国经济和社会领域中积累了一些潜在风险。当前,产能过剩、房地产价格波动、地方政府债务、金融和影子银行、农业结构性压力、通货紧缩是6个最需要防范的风险。按照目前经济的发展形势,只要我们能预见风险,就有能力和条件去化解风险,关键是把经济增长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通过促改革、转方式、调结构,为经济发展增加长期动力。  相似文献   

18.
在土地财政逐步退出阶段,依赖土地经济的财政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但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依旧存在且风险日益凸显。后土地财政时期地方政府负债的成因是:现行财政体制中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尚不规范,致使地方政府财力不足;预算软约束激励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行为;财政融资方式存在缺陷,投融资渠道单一;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有限,偿债意识淡薄。带来的风险表现为:地方政府财政收益方式由显性方式向隐性方式过渡,隐性债务风险难以预料;通过过度举债弥补财力不足形成长期风险;税收排挤破坏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进一步降低政府未来预期的财税收入和偿债能力。为此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强化偿债能力,规范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9.
<正>新《预算法》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部分就是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权限,这对于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局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新《预算法》关于地方政府举债规定的贯彻实施存在一些困难,如难以解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对地方政府性债务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债务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对我国的经济生活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影响。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关系,有效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对于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