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土地财政逐步退出阶段,依赖土地经济的财政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但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依旧存在且风险日益凸显。后土地财政时期地方政府负债的成因是:现行财政体制中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尚不规范,致使地方政府财力不足;预算软约束激励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行为;财政融资方式存在缺陷,投融资渠道单一;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有限,偿债意识淡薄。带来的风险表现为:地方政府财政收益方式由显性方式向隐性方式过渡,隐性债务风险难以预料;通过过度举债弥补财力不足形成长期风险;税收排挤破坏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进一步降低政府未来预期的财税收入和偿债能力。为此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强化偿债能力,规范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必要资金支持。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是可控的。为了给地方政府债务戴上"紧箍咒",要建立债务管理长效机制,逐步推动债务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主要有:地方政府预算失控和投资过度;地方融资平台绕开监管大规模举债;地方债管理混乱无序;经济和社会风险转嫁至地方政府。针对我国地方债务可能带来的风险,应从建立地方政府硬预算约束制度、推动市政债融资模式改革、完善财税体制、强化债务风险管理及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着手,有效控制债务规模。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主要有:地方政府预算失控和投资过度;地方融资平台绕开监管大规模举债;地方债管理混乱无序;经济和社会风险转嫁至地方政府。针对我国地方债务可能带来的风险,应从建立地方政府硬预算约束制度、推动市政债融资模式改革、完善财税体制、强化债务风险管理及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着手,有效控制债务规模。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推进城镇化需要巨额资金支持,土地在地方政府城镇化建设资金筹集方面的地位举足轻重。传统城镇化融资采用的是"土地财政+土地金融"模式,这一模式是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强烈、地方政府又无举债权情况下的产物,不仅导致了普遍的地方政府短期行为,而且还使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陡增。本文提出,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融资模式,推进土地财政向物业税转变、城投债向市政债转变,建立"物业税+市政债"的新型城镇化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成因的发展变化,探讨了地方负债的融资行为风险对财政、金融、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最后提出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根本出路在于地方政府举债债券化,应采用总体部署、阶段实施的解决方案,最终使地方政府债务走向透明化、法制化、市场化、规范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刘晓霞  周婧好 《求索》2013,(10):47-49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最大的风险在于不透明,化解其债务危机的根本办法是提高地方财政及债务信息透明度和法制化。本文就融资平台透明度进行探讨,分析融资平台透明度不够的原因,并提出提高融资平台运作的透明度的对策,旨在引导和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发展。有利于降低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筹资成本,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得到多方关注,但整体来看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成因,但都与发展型政府内在的扩张机制及政府预算约束的缺失有关。理性看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全面辩证系统地看待地方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树立起防范化解风险的信心。要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守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底线,为高质量发展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和地方国有企业的关系,从根本上切断地方政府的企业债务融资通道;加快预算改革,进一步加强预算的约束力和全口径预算管理。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财政部公布了2017年地方债余额16.5万亿元,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重大风险是违规违法或变相举债的隐性债务过高,主要问题归结如下:1.认识不足。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还未将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仍然"过度举债谋政绩,超出财力铺摊子,无序融资搞建设"。2.底数不清。地方政府认为只要保持高速发展,风险自可迎刃而解,继续不断"加杠杆"。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通过举债融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加大,地方政府的举债问题频频出现,如何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分析,试提出地方政府融资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曹伟 《小康》2018,(25)
正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逐渐企稳,防控风险特别是债务风险,成为了政策调控的主要目标。而在债务风险的防控中,如何降低政府部门杠杆率又是关键的一环。众所周知,此前一些地方政府或融资平台公司通过各类投资基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政府购买服务、违规担保等方式形成一些隐性债务,债务的隐蔽性提高,风险管控难度加大。为规避监管,一些新型融资手段正通过政府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2010年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审计地方政府性债务,2015年,预算法修改后,进行大规模治理。总体来看,各项治理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隐性债务及风险仍在蔓延。今年5月18日,财政部监督评价局发布《财政部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的通报》,要求各地方和各单位要从中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地方隐性债务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必须采取坚决措施、加大力度遏制其风险的蔓延发展。  相似文献   

13.
如何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是地方人大的重要监督课题。近几年来,贵州省仁怀市人大常委会采取多种形式,重视加强政府性债务监管,在防范财政风险、控制政府债务规模,提高融资使用绩效等到方面做了一些有效探讨和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重视政府贷款资金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地政府贷款资金规模越来越大。仁怀是国酒茅台产地,综合实力保持全...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8,(24)
严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我国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央、地方政府和企业形成的"三维市场体制",为中国高速增长奠定制度基础。但这一机制也累积了一些问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就是其一。加强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工作是未来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债务带来的财政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传统融资方式缺陷、投资期限结构与债务期限结构错配及地方晋升锦标赛等因素,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凸显。基于诱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几种方式,可有针对性地采取资产证券化、合理匹配投资期限结构与债务期限结构、政绩考核注重投资效率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温孚江 《中国人大》2010,(13):36-37
目前我们存在一些隐性债务,地方政府举债发展,体现了一个政绩观的问题,但是这造成了举债者本人不负责,而让下一任来买单。对于隐性债务的问题,中国高等院校的欠债,还没有统计到政府债务中,这也是一个隐性债务。这种隐性债务是一个潜在的风险。怎么来统计高等教育欠债的问题?我认为国家当初提出的扩招政策是正确的,但是这几年我们高等教育的招生趋于稳定了,特别是地方高校的毕业生,以及高校本身的科学研究成果,对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应该说起到了主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债务的效应及形成机制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政府债务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政府职能的转换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地方政府债务包括地方政府从商业银行获得的贷款、中央政府将国债部分收入转贷给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为企业担保等形成的隐性债务等。地方政府债务的迅速膨胀已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这种债务的形成和扩张既有显性的正式预算制度的制约,也有非正式预算制度、地方政府间财政竞争和地方政府债务动态发展机制等因素的拉动。  相似文献   

18.
如何控制和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题农业税取消后,使地方政府既有的财政困境和债务问题更加凸显。在2006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目前地方财政面临的困难予以高度的关注。全国政协委员甘宇平指出,一些地方政府普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财政困难,并在很多地方已经转化为数额巨大的隐性债务。200  相似文献   

19.
《天津政协公报》2012,(12):14-15
<正>迫于国内外经济形势,我国进入了宏观经济政策紧缩周期,信贷紧缩与"十二五"规划开局后各地融资需求增大矛盾更加突出。未来一段时间,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积累了较大债务风险、传统银行贷款途径受限的形势下,我国金融体系、财政体系、投资体系的冲突将会集中体现,传统地方政府融资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融资瓶颈压力巨大,迫切需要探索融资模式的创新。一、当前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的融资新形势(一)信贷支持进入紧缩周期的挑战。一方面,在通胀压力下,中央银行持续采取了数量调控和价格调控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新增贷款规模出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课题组发布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与风险进行评估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加总的债务接近28万亿,占当年GDP的53%,其中地方政府债务19.94万亿(2013年12月25日人民网)。该报告的发布再次把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推入大众视野,引发人们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总体担忧。从权力监督制约角度看,地方政府债务"黑洞"的形成,凸现了人大监督的缺位,显示了人大财政监督制度的不足。审查和监督财政预决算,是人大发挥监督职权的应有之义。政府债务目前虽未列入财政预决算范围,但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要求,各级人大应主动介入政府债务监督,真正做到"政府怎么花钱要对人民有个交代,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让百姓看得明明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