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河南郑州市的两位读者,风尘仆仆地来到本刊编辑部,代表他们那里的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向我们表示谢意.原来,不久前,他们受老太太之托,为她在本刊刊登了一则寻  相似文献   

2.
扇缘拜月记     
不久前,钢城马鞍山乐天大酒店里,喜气洋洋地为一位来自台湾的老先生和大陆的老太太举行隆重而又热烈的婚礼.婚礼别开生面,新郎、新娘身着戏装,一同唱起了黄梅戏《拜月记》,那配合默契、委婉动听的歌喉俨然是严凤英和王少仿的再现,当唱到“赠礼”一段时,俩人抱成一团,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前来贺喜的客人都被他们那曲折的婚姻所深深打动了.原来这对老鸳鸯早在40多年前便是一对十分般配、情投意合的恋人.男叫车成,女叫柳枝,同是安庆黄梅戏班子的名演员.1948年中秋的一  相似文献   

3.
《创造》2017,(8)
正欧洲歌剧院里老人多,无论在维也纳、慕尼黑,还是柏林,走进歌剧院,一眼望去,但见白发涌动,步履迟缓,老人占了绝大多数。老先生着装多半深黑色,老太太则色彩缤纷,与顶上白发形成鲜明对比。当演出结束,演员依次出场谢幕时,观众的掌声向来是区分对演员不同评价的信号。而这里的掌声,虽然也有不同的层次,但整体音量相对较弱。可以想象,  相似文献   

4.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一些别人眼中的坏人能够很长寿,就足闪为他们不纠结,不会为自己做的坏事感到难过,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那些部不算是坏事。王风仪先生讲过,他知道一个有点儿自私、经常骂她的孩子的老太太,这个老太太活了九十几岁。凤仪先生就去观察她。  相似文献   

5.
自连  志雁 《中国民政》2006,(10):40-40
案例钱老太太72岁,早年丈夫因病去世,她独自一人含辛茹苦把儿子抚养长大。1986年儿子结婚成家后,钱老太太就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当时钱老太太年轻身体好,操持家务,照看孙子,下地干活,样样都能帮上忙,一家人也和睦相处,日子过得很快乐。但不幸的是,2002年,儿子酒后骑摩托车上山干活,掉进沟里摔伤抢救无效死亡。年轻时丧  相似文献   

6.
《春秋》1994,(1)
辗转得知滕州有位曾是两届枣庄市政协委员、卖烧鸡的个体户、外国老太太时,她已在中国生活了50年。但有关她的身世,知道者甚少。我便决意对她作一次专访。尽管已经听说,这位叫张桂芝的韩国老太太,穿着打扮与众不同,但见到她时,我仍大大地吃了一惊:她已年过70,6个子女中最小的已30岁出头。她的背虽然有些佝偻,但身上的彩格宽松套装,胸前随意系着的两根飘带,完全是20岁女孩的穿着。她的小女儿告诉我,她外出时,穿得比这还鲜艳。老太太的身板相当硬朗,我与她一起走路,不得不加快脚步。  相似文献   

7.
在我省著名花鸟画家秦天柱先生的家里,我见到了一张珍贵的照片:一间宽敞简朴、一尘不染的客厅中,两位耄耋老人笑眯眯地展开一幅水墨仙鹤图。这两位老人的名字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说,可谓如雷贯耳,那位执画的老先生身着灰色衣裤,戴一副茶色眼镜,他就是名垂青史的张学良将军!他身边那位白衣黑裤的老太太自然便是众人熟知的张夫人——赵一荻女士。 面对这张照片,沧桑感、悲壮感、崇敬感……许多  相似文献   

8.
献科技于祖国 酬壮志于今生──记郑州铁路局高级工程师熊修懿低瘦的身材,常穿一双平底布鞋,走起路来轻快敏捷,言谈时深遂的双眼闪烁着智慧,给人一种热切、坦直而干练的印象。他就是已78岁高龄的郑州铁路局退休高级工程师熊修懿老先生。熊总1942年毕业于浙江大...  相似文献   

9.
在北京市平谷区有一位62岁的老太太,人称“拧老太太”。“拧老太太”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不像个老太太:走路轻盈,说话语速也快,好象浑身有使不完的干劲儿。正所谓60岁的年龄30岁的心脏。这个“拧老太太”可不一般,44岁开始创业,18年间由一个小作坊  相似文献   

10.
开心一刻     
《人民公安》2012,(13):64-64
耳背的老太太 一日我朋友坐公交车。她看见一个老太太站在她旁边,拉拉老太太的衣袖,小声地说了句:"您坐。" 耳背的老太太坐下后,说了句:"多好,多漂亮的女孩子啊,可惜是个哑巴。"  相似文献   

11.
小院的悲哀     
一个陌生人的电话把我叫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给我带来一个故事。故事并不是陌生的。此类的事,眼下,实在是太多了,太多了。于是,我决定把它写下来。或许,具有某种典型意义。我来到的地方叫东城区美术馆后街22号旁门,在中医医院斜对面。一位温文尔雅的老太太,和一位与她同样温文尔雅的老先生,把我迎进他们的小院。打电话给我的,就是这位先生。在电话中他说他姓赵,名景心,说他有一座小四合院,如果有功夫的话,请过来看看。说得极客气,没有说原因,也没有说具体内容,只是说看了我的关于拯救和保卫北京胡同、四合院的文章之后,有此念头,要我去他的小院实地看看。我想,他一定有一座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12.
点亮心灯     
《两岸关系》2021,(2):62-63
正"李小姐,我来帮您穿衣服,好吗?"耳际温柔的女音刚落,就听见哐啷一声,分明是一只玻璃杯狠狠砸在地上,随即是一阵嚎啕大叫:"我不穿,偏不穿,不要你管!"那年的"世界义工日"来临前夕,我由台北卫生部门朱先生陪同,一踏进台北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就听见一楼101病房传来这么一段揪心的对话。当陈小姐带领我们走进病房后,我才发现被称为"李小姐"的患者其实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太太,  相似文献   

13.
《公民导刊》2011,(7):20
"《新华日报》1950年1月23日报道:"今天,各界的人民代表,穿工人装的、头上系布帕的、穿军服的、着蓝学生装与蓝旗袍的、戴礼貌与穿礼服的,以及各式装束的人,都怀抱着喜悦与兴奋,来到会场, 高高兴兴地入座。他们将恳切地把他们所  相似文献   

14.
<正> 外科病房从神内科病房转了一位老太太上来,老太太是护工推着推车上来的,旁边陪着一位年轻女子。两个人来了后怪怪的,一天都少言寡语。第二天,医生让老太太去做血管造影。老太太突然歇斯底里地叫了起来:“我要出院,我不要再住院了,医生啊,求求你,我在神内科已经化了两万多块钱了,到现在我的脚还是不会走路,我不想再看了啦!”而后就开始哭泣,无论医生怎么劝说,老太太都不再理会了。一定是高额的医疗费使这位农村的老太太选择了放弃治疗。这也许是许许  相似文献   

15.
到加拿大不久,通过中介公司我很快住进了一间单身公寓。房间不大,但很干净,与另外一套小公寓紧挨在一起。房东是位老太太,她告诉我,以前这间公寓也住过几位留学生,她对他们的印象都很  相似文献   

16.
自连  志雁  爽英 《中国民政》2007,(5):35-35
案例李老太太今年65岁,退休工人,因老伴去世早和独生子相依为命,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就业结婚。2000年5月孙子出生,李老太太高兴地搬到儿子处居住,一直照顾到孙子断奶。之后,李老太太把孙子领回家抚养,儿子和儿媳除放假回来看望外,全由李老太太一人照看孙子。去年8月,儿子和儿媳突然离婚,孙  相似文献   

17.
幽然     
《中国减灾》2013,(6X):32-32
<正>帮忙邮局大厅内,一位老太太走到一个中年人跟前,客气地说:"先生,请帮我在明信片上写上地址好吗?""当然可以。"中年人按老太太的要求做了。老太太又说:"再帮我写上一小段话好吗?谢谢!""好吧。"中年人照老太太的话写好后,微笑着问道,"还有什么要帮忙的吗?""嗯,还有一件小事。"老太太看着明信片说,"帮我在下面再加一句:字迹潦草,敬请原谅。"  相似文献   

18.
五十多年前在朝鲜战场上,一位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医与英国战俘结下生死之交,其主人公黄远医生是一名农工党老党员,有近50年的党龄。2004年元月一天下午,我们在农工党泉州市委会机关同志的陪同下走进了名闻遐迩的泉州开元寺边上僻静的台魁巷37号黄远家,拜会了黄老先生。由于汽车在路上耽搁了一些时辰,恰好又遇上黄老原工作单位泉州第一医院有急事,他抓住一点空隙时间先去单位了。黄老太太和蔼可亲,她热情地拿出珍藏的几大本厚厚的影集让我们观看。是啊,这些照片就是彼得四次来看望这位救命恩人和黄远到英国的“和平之旅”的真情写照。让人意想…  相似文献   

19.
审议同期声     
《中国人大》2014,(1):6-6
孩子是今后的接班人,但你看看一些孩子,冬天穿两件衣服,穿的胶鞋还有窟窿,我们起码要让他们穿暖、吃饱,不要让我们的孩子这么受苦,他们这么苦怎么学习?  相似文献   

20.
刘翔 《人民公安》2010,(12):37-39
他们,早已过了花甲之年,丝丝的银发记载着他们人生的足迹,满脸的沧桑印证着他们岁月的年轮。上海世博会即将开幕之际,他们再次穿上警服,走上世博安保第一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