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14年11月,台湾将举行“直辖市”市长、“直辖市”议员、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及村里长等七项地方公职人员合并选举,简称“七合一”选举。这是台湾首次将所有的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合并举行,是台湾选举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参选人数最多的地方选举,被蓝绿阵营视为2016年台湾大选的前哨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台北、新北、台中、高雄、台南以及刚刚升格的桃园等六个“直辖市”市长选举,无疑是此次“七合一”选举中蓝绿对决的焦点,对台湾的地方政治生态以及蓝绿阵营的实力消长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平 《台声》2007,(6):107-107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在代表台湾民进党参选2008年台湾领导人的提名竞争过程中,“当问到是否赞成与大陆统一时,‘四大天王’一个比一个‘独’。”近期贵刊“台岛聚焦”栏目介绍了这一情况,有助于读者了解台湾“选情”。  相似文献   

3.
3月14日,参与台湾苗栗县第一选区“立委”补选的国民党籍候选人陈銮英以1600票的差距,败给了退出国民党后参选并遭开除党籍的竹南镇长康世儒。这是国民党执政后遭遇选举的首败,结束了其自2004年以来各类大小选举的8连胜。有舆论认为,这是因为岛内民众不满马英九当局上台近一年的施政表现;还有舆论认为,此事将产生“骨牌效应”,  相似文献   

4.
2012年台湾"大选"以国民党胜出而降下帷幕。那些合资格首投族在"大选"投票的那一刻出现严重"窝票"现象。原因是:台湾青年普遍对"看得见的未来"缺乏信心;长期以来政治意识淡化的必然结果;逆反心理强化首投族对选战的反感;台湾青年在激烈选战中出现"审美疲劳";客观上考试时间与回乡投票冲突。"窝票"背后隐藏着的台湾青年政治价值观危机,随着两岸长期和平发展的进程而给未来台湾选举带来影响:台湾青年"窝票"仍将是"教训"政治人物的"杀手锏";公民意识的淡化造成选举投票率滑坡不止;缺乏政治经验使投票意向更加难以预测;两岸认同危机因教科书问题而继续存在。追踪台湾青年政治价值观的未来走向,是研究未来台湾政治选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肖杨 《两岸关系》2009,(4):8-10
台北县号称“台湾第一大县”,人口达380多万.2007年又升格为“准直辖市”,作为观察蓝绿政治板块变化的指标性县市,台北县可谓是2009年台湾县市选举的超级战区。而随着民进党“天王”苏贞昌回锅参选台北县长的可能性增加,更让2009年台北县的“百里侯之争”,有可能升级为下次“总统”选举的前哨战。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1,(6):49-49
国民两党重视首投族,并不是今年特有的现象。事实上,早在陈水扁竞选台北市长的时候,他的“有梦最美,希望相随”,就足号召新世代的典型文宣。  相似文献   

7.
距离今年3月的台湾领导人选举已没有多长的时间。代表台湾各派政治势力参选的各组参选人均已粉墨登场。李登辉多次口头表态不再竞选连任。国民党十五全二次会议正式通过提名连战、萧万长为该党“总统”候选人。许信良于去年5月宣布退出民进党自行参选。7月10日,民进党正式推举陈水扁为该党“总统”候选人。16日,原台湾省省长宋楚瑜也自行宣布参选“总统”。8月21日,新  相似文献   

8.
国民党于7月2日在台中市举行“十八全”第2次会议,正式推举马英九、吴敦义为该党第十三任台正副领导人参选人,马英九在会上专门发表了题为“打拼再4年,台湾更向前”的竞选宣言,主打五张牌,为参选动员、造势。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0,(6):7-7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5月23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连任党主席后,民进党随即宣布蔡英文将带职参选新北市长、秘书长苏嘉全参选大台中市长。蔡英文下午邀集前陈水扁当局“行政院长”苏贞昌、高雄市长陈菊、党籍民意代表赖清德和苏嘉全共同研商“五都”选战的相关情势。  相似文献   

10.
应中共中央台办邀请,由高金素梅率领的“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一行于8月19日抵达北京,展开为期3天的参访活动。这是首次由台湾原住民族组团形式参访大陆,又值“莫拉克”重创以少数民族聚居地为主的南台湾地区,参访团受到了祖国大陆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  相似文献   

11.
王琼 《两岸关系》2011,(5):18-20
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逾百万众的"首投族"或将对勾划蓝绿最终战局举足轻重。近期选战双方频频出手争取、抢夺"首投族"票源,成效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2.
李立 《黄埔》2010,(4):8-11
台湾年底“五都”选举候选人尘埃落定,蓝绿双方卯足了劲,全力争夺,因为双方都输不起,硝烟弥漫处已见2012年大选的影子;蔡英文以绝对优势高票连任民进党主席,并随即宣布参选新北市长,苏蔡争夺2012年的党内出线权之战提前开打;扁案二审出入意料地重责轻判,令台湾民众很是不解。  相似文献   

13.
刘佳雁 《台声》2002,(1):14-16
2001年底的台湾“立委”、县市长选举尘埃落定,民进党成为台湾“立法院”第一大党,国民党失去了长期主控“立法院”的地位,第一次参选的亲民党和“台湾团结联盟”大有斩获,新党几乎全军覆没。国民党和民进党在23席县市长选举中各分获了9个县市,其他政治势力分据了其他5个席位。岛内政治格局的这一新变化,不可避免地将对今后台湾政局产生重大影响。选举结果并未改变岛内民意结构台湾这次选举结果直接攸关朝野各政治势力的实力消长,并继而奠定它们未来几年在岛内政坛上的地位,故岛内6个主要政党和无党籍势力无不倾全力投入选…  相似文献   

14.
炒股、炒房、炒黄金、炒字画、炒外汇、炒期货、炒基金……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开始加入“炒钱族”行列。网上时不时出现的“找工作难不如去炒股”、“工作10年不如炒房一套”等言论,都在激发更多年轻人热哀“炒”的热情。  相似文献   

15.
<正>台湾人2016年最后悔的事是什么?台湾最大社群网站"批踢踢"(PTT)不久前就此举行投票,59%人选了"把票投给民进党",列第二位的"告白"则仅得11%票。民进党执政7个多月,台湾民众蓦然惊觉,"换人做"原来是更糟的选择。年轻人心生嫌恶去年台湾"大选",许多岛内年轻人把票投给了民进党,但他们现在显然后悔了。岛内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PTT举办"2016觉得最后悔的事"投票,"投给民进  相似文献   

16.
台湾原住民的“族称”演变,是两千年来以“汉番(原汉)”关系为主轴的跨文化互动与认知的反映。由于台湾原住民缺乏本民族自身的文献历史,族群历史的被动记忆保留在异文化的文本中,从汉唐宋明时期“化外”接触中的“夷”、“番”,清代“理番教化”中的“生(野)番”与“熟(化)番”,日据时代“皇民化蕃政”下的“生蕃”与“高砂族”九族,光复以来“山地行政”下的“山胞”十族,从笼统、概括的“统称”到各族群的识别与相应“族称”,都是它文化视野下的认知符号。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原住民运动”过程中“正名”的“原住民”十四族,则潜伏着来自原住民族群以外的“台独”政治用力。  相似文献   

17.
李立 《台声》2007,(7):29-31
端午节,两岸包机往来穿梭.人们在享受着方便、快捷的航运时,不禁要问.直航之路还要等多久?两岸何时才能实现真正的直航?而最近国民党2008年台湾“大选”参选人马英九表示.如果当选“总统”,一年内就会推动两岸直航;民进党2008年“大选”参选人谢长廷也表示赞成两岸直航,似乎两岸直航的曙光已露.直航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8.
由一家避孕套公司(戴锐斯公司)进行的一份针对全球所做的性调查报告于2000年10月发表,其间共向加拿大、法国、希腊、意大利、波兰、西班牙、台湾、英国、捷克、德国、墨西哥、新加坡、泰国和美国等14个国家及地区4200名16-21岁的青少年进行不记名调查,台湾有350人接受访问。 这是戴锐斯公司首次集中以年轻人为取样对象,也是第一次将台湾纳入民调范围。调查结果显示,台湾青少年平均17岁才有第一次性行为,“初尝禁果”的年龄比其他被调查的国家都较年长。根据调查,14个国家地区的青少年“第一次”的平均年龄为15.9岁,最“开放”的…  相似文献   

19.
“开山抚番”:是清政府对台湾土著族所采取的一条重要政策。清朝统一台湾后,在台湾汉族和土著族中推行民族隔离政策,沿山设立“番界”,禁止汉“番”人民互相往来。到了同治十三年(1874  相似文献   

20.
马英九“特别费”案一审宣判其无罪;谢长廷宣布苏贞昌为其参选下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副手;台湾检调机构侦办谢长廷相关弊案;内格罗蓬特:美国将推动“入联公投”视为台湾迈向宣布“独立”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