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统一论坛》2012,(1):20-20
台湾大选结束,承认“九二共识”的国民党马英九当局继续在岛内执政。选举结果说明,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台湾同胞的共识和愿望,是符合两岸同胞共同利益的最佳选择。这是海内外同胞共同打击“台独”分裂势力的成果,是岛内主流民意的客观反映,也是对以李登辉、陈水扁、蔡英文为代表的“台独”势力再一次严厉的教训。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4,(11)
<正>最近马英九在以"以民主为傲,以台湾为荣"为题的演讲中,评论最近岛内政治,尤其是"太阳花学运"和民进党籍"立委"霸占"立法院"主席台,相信岛内的众乡亲听了都会心有同感。这种场景最近又搬到香港重演,并且仍在上演中。一个是霸占行政机构,一个是霸占市政道路,同样是"霸占",同样是"非法",但马英九却说:"对香港民众最近为争取特首普选的行动,我也要再次表达坚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马英九与蒋经国所面临的任务和所作选择有同一性.蒋经国面临两个执政"漩涡".其一为"戒严体制"与族群矛盾相互纠缠而形成的"漩涡";其二为两岸对立和岛内政治互相纠缠而形成的"漩涡".这两个"漩涡"以"中华民国""法统"问题而纠缠在一起.因此破解困境需要"三位一体"的战略,即:两岸和解、发展经济、政治革新.马英九当前形势与之类似,其一,政治有效性和蓝绿对立的矛盾;其二,两岸疏离和岛内政治的矛盾.马英九也需要"三位一体"的战略.  相似文献   

4.
2010年,国、民两党围绕"五都"选举、马英九当局施政及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审等议题展开激烈较量,岛内政局在某种程度呈现"国守民攻"、"蓝消绿长"态势,但"国强民弱"、"蓝大绿小"格局并未改变。马英九当局施  相似文献   

5.
谢楠 《两岸关系》2014,(9):15-16
<正>7月28日,马英九当局主导的所谓"经贸国是会议"在汇集40余项上百条意见后落幕。由于岛内近期发生一连串重大事件,分散了媒体与民众的注意力,舆论对此次会议反映较为冷漠。此次会议,马英九当局释放出未来将更为重视岛内民生经济问题的信息,会议结论对两岸经贸提出一系列严格管控措施,将对未来两岸经济融合产生一定影响。凝聚"朝野"共识之举"国是会议"是台湾当局为解决体制内无法处理的重大课题,在体制外举办的高层次会议。会议虽属于协商咨询性质,但其结论往往具有相当的约束性和影响力。上  相似文献   

6.
马军 《两岸关系》2014,(5):17-19
<正>4月10日晚6点,在诸多民进党"立委"的层层保护下,在众多媒体记者和民众的群群簇拥下,林飞帆、陈为廷带着学生走出了占据24天之久的台"立法院"议场。在三个多小时的晚会之后,主持人宣布占领议场活动正式暂告一段落,学生不再"坚守"议场,而是"转守为攻,出关播种"。用学生的话说,纷纷扬扬将近一个月的"太阳花"运动就此划上"逗点"。这场活动给台湾政坛以及两岸关系带来了重大变数,也给台湾社会带来极大撕裂。民进党及一些反对马英九当局的政治势力和有关政治人物借此纷纷站队表示对马英九的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5,(2)
<正>台湾岛内"九合一"选后,国民党重挫,民进党大胜。国民党内外对马英九的批判与攻击排山倒海,最终迫其辞去党主席一职。从历史来看,任何一个政治人物,多少都会受到个性、用人风格、政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一定有功有过。但在今日台湾岛内,似乎对马英九的评判只有过,完全没有功。2008年马英九执政以来,面对岛内乱局与困境,打破两岸僵局、维护台海和平,拓展台湾地区"国际空间",  相似文献   

8.
6年多来,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局面孕育了台湾新的民情。虽然大陆"以经促政"政策初见成效,但岛内很大一部分民众在理念上"反中",心理上对大陆的疏离心态仍存,"一边一国"的认同度仍然较高,"民主与反中合体"在岛内社会有较大市场,同时民进党内外"台独基本教义派"和"台独"团体的生存危机感倍增。对此,大陆要有政策自信,当然也一定要做好挫折准备。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4,(5):43-44
<正>自3月18日以来,岛内社会历经多次震撼:30秒审议闯关、学生攻占台"立法院"议场、警方强行驱离占领台"行政院"的学生引发流血冲突、与台当局对话破局、学运团体号召近50万民众走上街头、中华统一党总裁张安乐(即白狼)与占领议场的学生们互呛、台"立法院长"王金平进入议场承诺"先立法、再审议",这一连串政治戏码,其铺陈与张力堪称高潮迭起,岛内民众虽感意外,却并不陌生。如同岛内很多人士指  相似文献   

10.
8月28日,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新领导人满100天,在这段被称为“黄金百日”的时间里,马英九这位岛内的“媒体宠儿”备受争议,马英九当局寄望的“热带气旋”似乎尚未成形。“马上”的这百日间,台湾经济是怎样的情形呢?  相似文献   

11.
经济问题成为马英九上台执政后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考验马英九未来连任的最大挑战。为了协助台湾经济度过金融危机造成的困难,大陆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在岛内掀起了大陆经济冲击波。  相似文献   

12.
吴宜 《统一论坛》2015,(3):31-33
近年来,岛内社会运动中青年参与的能量不断增大,"反中"色彩日益明显,以至于在2014年掀起了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均产生较大影响的"太阳花学运"。台湾青年热衷参与社运,且"反中"情绪浓厚的根源,与青年成长的内外环境、主客观因素密切相关。一、"相对剥夺感"增强是青年参与社运的内在动因社会学理论认为,人的"相对剥夺感"越大,对抗的可能性就越大,破坏性就越强;社会运动是参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6,(8)
正3月23日,马英九邀请国际媒体到太平岛进行实地考察,向世界报道、宣传太平岛是"岛"而非"礁"。马英九此举对于两岸共同保卫祖产,维护国家利益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也是对岛内民众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人的特点是埋头苦干,宣传做的较少,而这不利于我们自身利益的维护。现在太平岛在国际上的  相似文献   

14.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3):14-14
台北地检署2月13日宣布起诉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岛内政坛引发强烈的连锁震动。而马英九迅速宣布辞掉国民党主席职务,并同时宣布参加2008年台湾“总统”选举,一下子戳破了议论纷纷的两大悬念。国民党及泛蓝阵营从传出起诉消息,到马英九宣布参选“总统”,经历了从愤怒到组织反击的迅速调整,民进党阵营这一天却十分兴奋。媒体分析称,这将是对马英九及国民党中央的巨大考验,国民党要赢2008年“大选”,就必须先过这一关。而事态发展下去,也未必就不会烧到民进党。“特别费”调查将成为今后蓝绿两大阵营拼杀的另一主战场,未来的一年台湾将充满动荡。  相似文献   

15.
南歌 《台声》2014,(12):49-49
<正>最近全球爆红的法籍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携著作《二十一世纪资本论》先后访问上海、北京、台北举行演讲会,形成一股"皮凯蒂旋风"。此次皮凯蒂来台匆匆,仅一场大型演讲与岛内青年族群对谈,皮凯蒂直指所得分配恶化将使台湾岛内青年世代面临社会安全网崩溃的挑战,要改善世代分配不均,首先应解决的是岛内高房价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政治     
《台声》2017,(6)
<正>马英九:"台独"不会成功保留统一选项是最佳方式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卸任后于3月1日到访纽约,忙碌拜会当地4大智库学者专家。岛内媒体3月2日引述发自美国当地报道指出,马英九表示,台湾"独立"不会成功。只要不分裂,保留统一作为潜在选项,"我认为这可能是台湾生存的最佳方式"。在谈到台湾与美国的经济关系时,马英九指出,当美国总统特朗普表明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他认为台湾  相似文献   

17.
赖锦宏 《台声》2014,(12):51-51
<正>莎翁在其名著《哈姆雷特》中有句名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如今中国国民党在此次岛内地方公职人员选举("九合一")中惨败,担任党主席的马英九面对败选,辞还是不辞,同样是一个问题。辞当然意味着负责,但辞职后国民党或将面临同室操戈、树倒猢狲散更显危殆;不辞也可意味着承担,继续兼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为加强与台湾青年族群的沟通,获得青年一代的支持,国民党启用了一批青年才俊,其中李佳霏、殷玮身居上传下达的位置,活跃在台湾政坛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民党给外界"百年老店"的印象,扩大了国民党在台湾民众中的支持基础。"猫女"李佳霏李佳霏是马英九的嫡系学生,因形象与沟通能力出众而受到重用,成为台"总统府"史上首位女发言人。  相似文献   

19.
正近段时间来,民进党推动"转型正义"的力度越来越大,并确定在"520"之后设制相关机构以贯彻落实。这一波"转型正义"可能成为新一轮"民粹"运动。蔡英文民进党力推"转型正义"意欲何为一、民进党所推"转型正义"完全针对国民党而来。2016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之前,蔡英文利用岛内高涨的"公平正义"呼声,将"转型正义"作为主要竞选诉求之  相似文献   

20.
郭正亮 《台声》2014,(4):49-49
<正>3月18日,被岛内青年学子们称作"太阳花"的学运突如其来,这本不在意料之中。当晚原是50个社会团体在台"立法院"前举行集会,其间200多名学生冲进议场。在场老师或媒体事先都不知情,没想到学生们的占领行动迅速成功,台"立法院"如此脆弱也在岛内社会意料之外。这次抗议,学生在第一时间引发岛内广泛同情,主因是国民党籍民意代表张庆忠破坏基本程序,因而学生们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