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膺诛张朔     
东汉时李膺担任司隶校尉,小黄门(宦官)张让之弟张朔任野王县令,贪残霸道。他因害怕李膺的惩处而藏于张让家的屋柱中。李膺率卒破柱加以逮捕,审讯后杀之。张让向皇帝诉冤,帝召来李膺责怪他未奏即杀。  相似文献   

2.
李膺不怕得罪大宦官东汉桓帝时,李膺受任司隶校尉,掌管纠察百官的重任,面对当时宦官势力横行,他不信鬼,不信邪,针锋相对地给予有力的打击。大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任野王县令,无法无天,贪婪残暴,杀了人就畏罪逃回洛阳,钻到他哥哥张让家,躲进夹墙里,他满以为这样就没人敢动,平安无事了。谁知李膺在掌握了他的罪证和窝藏地点之后,带领官兵到张让家,打破夹墙,逮捕了张朔,解送洛阳监狱,审讯定罪后就把他杀了。与皇亲国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张让,这口气当然咽不下去,他当即跑去找桓帝诉冤。桓帝马上下诏要李膺入宫,亲自责问李…  相似文献   

3.
少有异才,大缺实干《三字经》中说:"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千古,是每一个中国人孩提时期学习的榜样。据说,孔融10岁时随父亲来到首都洛阳。当时,河南尹李膺名声极大,许多人想见李膺。但是,他"不妄接宾客",非当世名人和亲友不见。10岁的孔融却偏要见见李膺,李膺请他  相似文献   

4.
东汉、唐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太监干政最为猖狂的三个朝代。在位的皇帝或者因为昏庸、软弱,或者因为懒惰,把手中的权力给手下的太监们,导致太监得势,祸乱朝政。发生在这几个朝代的党锢之祸、甘露之变、土木堡之变就是太监乱政的杰作。其中,唐朝的太监是最为霸道和嚣张的,譬如唐肃宗、唐代宗时期的大宦官李辅国就官至宰相,肃宗的皇后都死在他的刀下。  相似文献   

5.
不义侯     
东汉建国之初,皇上刘秀英明地粉碎了彭宠颠覆国家政权的阴谋,但该案中有一个立功情节,让刘秀有些不好处理。该案第一被告彭宠,籍贯河南南阳,捕前住刘秀的家乡,与皇上是老乡关系,曾经积极协助刘秀从事推翻王莽反动统治的革命活动,算是对东汉开国有较大功勋。  相似文献   

6.
小人之"小"     
对于宦官,历史评价负面的多。宦官专权,被史家列为历代王朝三大祸患之首,每每提起赵高、十常侍、刘谨、魏忠贤之辈,大家都恨得牙根痒痒,到今天也余恨难消。不过,宦官专权,必然有昏君当朝。宦官的恶,跟昏君之昏,每每有绝对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宦官专权之权,实  相似文献   

7.
刘腾是北魏宦官,字青龙,原是北魏平原城民,北魏政府将此地的部分城民迁徙,刘腾也随着徙民队伍来到了当时南兖州的谯郡(今河南商丘市东北),后来因事受了宫刑,被送进北魏宫中当了一名宦官。刘腾资质伶俐,长期的宦官生涯,造就了他善于见机行事  相似文献   

8.
宦官王振与“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登基为帝。英宗正统初年,历史上称为得人之时,朝政有当时著名的阁臣“三杨”主持,即杨士奇、杨荣、杨溥。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朝中安定无事。然而,也就是在这种安定之下,宦官势力作为一股潜流在暗暗滋长着。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代宦官干政对国家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对君权的威胁,自明政权一建立,便制订了一系列限制宦官活动的措  相似文献   

9.
崔寔,字子真,又名台,字元始。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生年不详,卒于汉灵帝建宁年间(约公元170年)。曾任议郎、五原(今内蒙古一带)太守等职。崔寔生活的年代,主要在东汉末年的桓灵时期。当时,外戚、宦官互相倾轧,交替把持朝政,政治极其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浪潮此伏彼起,东汉王朝摇摇欲坠,名存实亡。作为地主阶级的政论家,崔寔挺身而出,抨击时政,力主改革,以缓和阶级矛盾,挽救垂危的东汉王朝。  相似文献   

10.
明朝宦官特务司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宦官特务司法探究吴高庆明代宦官特务司法的由来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后,全国军事政治经济的大权都集中在皇帝一个人身上,而皇帝一人又无法充分运用这些权力处理好全国所有政务,于是不得不托权于亲信心腹,让宦官们帮助处理政务。明朝皇帝不信任大臣,把政...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把太监和宦官当成了一回事,其实在清朝之前,宦官和太监是两个概念。首先,太监和宦官出现的时间不同。宦官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太监”直到辽代才出现。  相似文献   

12.
马丽 《法人》2009,(4):60-61
在这起案件中,戴姆勒公司越是执着于注册,越是让人想起沉默的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3.
唐虽 《政府法制》2012,(15):50-51
从史籍记载看,宦官大量娶妻养子出现于东汉,举个有名的例子就是曹操的爷爷曹节就娶了老婆,收了义子,这才有后来鼎足三分天下的曹操。不过东汉时期的人并不认为宦官找老婆是一种婚娴关系,反而认为是对女性的摧残与迫害,从心理上不能接受这种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14.
尹媛萍 《政府法制》2010,(24):11-11
传染病在古代也是十分可怕的灾难。东汉末年,传染病肆虐,每隔几年就有一起甚至多起传染病流行: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于秋天来到当时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域,冬天作战之时,将士染病近半数。清朝是一个传染病高发期,几乎每隔一年就发生一次疫情。尤其是公元1910年的东北鼠疫,死亡6万余人。  相似文献   

15.
目前,广大农村法律服务机构蓬勃兴起,这说明法律服务机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赢得了农村承包户、专业户的好评。但越是获得好评,越是要坚持标准,保证服务质量。现在农村都想成立法律服务所,似有一哄而起之势,但能否正确地  相似文献   

16.
山虎  苏刚伟 《法治纵横》2014,(14):28-29
2014年6月11日,从河南来新疆看望杨某的亲属,感谢沙湾县公安局对杨某的救命之情。事情是这样的,2014年5月12日7时49分,沙湾县公安局四道河子派出接到辖区农场主赵某的电话报警,说从河南来自己农场打工的杨某,在农耕休息时,听说附近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有大芸,挖了可以挣大钱,不顾旁人劝说,于5月11日上午独自一人冒险深入沙漠采挖大芸,至今生死未卜。  相似文献   

17.
潘璠 《江淮法治》2012,(12):21-21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写道:“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心中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在法律的天空中,检察之星的光芒无疑是炫彩夺目,摄人心魄的。它给予那些求索与迷茫之人以力量。而这种力量恰恰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是对人民利益的维护,是对社会发展终极目标的敬仰。检察,简单的两个字背后承载了太多的注目与希望,公平、正义、廉洁、监督……一个又一个意义深远的字眼不禁让我顿生自豪,也有些迷茫。我,一个刚刚开始仰望检察之星的普通人.能为这些伟大的目标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邓忠强 《政府法制》2013,(35):32-32
东汉光武帝时期,陈留东昏(今河南兰封东北)人刘昆,他在当江陵县令时,发生了一件奇事。那一年县里突发火灾,不一会儿风助火势,烈焰腾空。刘昆闻讯后赶赴现场,看到火势愈来愈猛,心里惦念着百姓安危,便不南自主地对着大火磕头,没想到忽然天降大雨,不多会儿就风平火息。《资治通鉴·卷43》记载说:“昆向火叩头,火寻(接着)灭。”一场灾难很快得到化解。  相似文献   

19.
高拱的考核思想及其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拱,字肃卿,生于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卒于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是明中后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法制改革家和学者,官至内阁首辅。著有《高文襄公全集》。 高拱生活时期的明王朝,内忧外患,出现了财政危机、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宦官专政,政治上极为腐败,而皇帝终日纵欲无度,不理朝政。正如《明史》卷18概括的:“若其时纷纷多故,将疲于边,贼讧于内,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经,营建繁兴,府藏告匮,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此渐替。” 高拱为了改变恶习,决定从整顿吏治入手,挽救日益没落的明王朝。他认为,当时吏治败…  相似文献   

20.
刘宗豪 《中国司法》2008,(10):66-6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继续解放思想,重点实现科学发展,着力解决如何义好义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解放思想的实践充分证明,越是发展困难大、矛盾多、任务重,越是要解放思想;越是发展成绩大、形势好、水平高,越不能放松解放思想。我们要迎接新挑战、夺取新胜利,必须从把握时代主题、增强发展动力、完成国家重托、满足人们期待、实现奋斗目标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