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声》2014,(4):33-34
<正>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应邀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台湾代表团全体会议。张志军表示,期待两岸越走越近,越走越亲,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并希望今年上半年能实现赴台访问。在会议上,张志军听取了台湾团代表意见,介绍了去年对台工作进展和今年的工作要点。张志军表示,今年政府  相似文献   

2.
《两岸关系》2013,(7):34
6月30日,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深圳会见了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谢长廷,双方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问题交换了意见。张志军指出,我们欢迎和鼓励台湾各党派各团体各界别人士积极参与到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来。只要认同和维护一个中国框架,赞成和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陆都愿同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共同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两岸民众福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尹力 《台声》2014,(6):19-19
<正>5月22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北京会见了由董事长蔡衍明率领的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高层参访团一行。张志军说,最近岛内虽然发生了一些情况,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格局、大趋势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我们会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时也会更深入地了解台湾方方面面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正>6月25日至28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应邀访台,受到海峡两岸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张志军此访总体成功,取得积极成果。这是大陆主管两岸事务的主要负责人首次访问台湾,跨出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步,对增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5月23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在金门举行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第三次会面,就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和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有关问题交换意见,达成多项惠及台湾民生的共识,受到台湾舆论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对稳定发展两岸关系具有积极意义当前,两岸关系处于新的重要节点上,"张夏会"对于两岸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台湾《中央  相似文献   

6.
李立 《黄埔》2014,(6):75-81
正从5月25日到6月25日的一个月时间里,海峡两岸的重要事情不断呈现。先是前民进党主席蔡英文高票当选,回锅党主席,她将面临新的挑战;紧接着台南市长赖清德首次访问大陆,备受媒体关注;一年一度的海峡论坛胜利召开,基层民众仍唱主角;国台办主任张志军首次参访台湾,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再添动力。  相似文献   

7.
陈斌华 《台声》2014,(7):59-60
<正>国台办主任张志军终于赶在临近上半年终点的6月25日至28日赴台湾访问。这是1949年以来大陆对台工作部门的"掌门人"首度踏上宝岛的土地,是两岸政治互信巩固深化、两岸交流机制化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堪称"张志军的一小步,两岸关系的一大步",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8.
《两岸关系》2014,(6):F0002-F0002
<正>5月22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北京会见了由董事长蔡衍明率领的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高层参访团一行。张志军指出,最近岛内虽然发生了一些情况,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格局、大趋势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我们会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时也会更深入地了解台湾方方面面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想法与看法。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5,(19)
<正>9月17日下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京会见了由总会长刘学琳率领的世界台湾商会联合总会参访团。张志军对广大海外台商多年来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给予肯定。他指出,2008年以来,两岸双方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推动两岸关系沿着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稳步前行,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也需要海外侨胞的大力支持。广大海外台商虽身居海外,但心系两岸,是两  相似文献   

10.
王嘉鑫 《两岸关系》2014,(12):13-14
<正>11月12日,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北京同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王郁琦举行非正式会谈。双方均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并就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达成六点共识。台湾各界高度关注此次会谈,各大媒体对会谈内容作了全面报道,舆论总体评价积极正面。台湾当局肯定"张王会"成果有助两岸关系正面发展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表示,"张王会"延续"习萧  相似文献   

11.
时政要闻     
<正>张志军:期待两岸越走越近,越走越亲3月5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应邀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台湾代表团全体会议。张志军表示,期待两岸越走越近,越走越亲,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他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做好下一步对台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指出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九二共识",维护一个中国框架。"九二共识"的核心就是一个中国  相似文献   

12.
赵博  陈键兴 《台声》2014,(12):21-21
<正>11月12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在北京与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王郁琦会面,就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和推进两岸关系发展有关问题交换意见。张志军表示,今年以来,两岸关系继续保持和平发展势头,取得了积极成果,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两岸双方要珍惜成果,坚定信心,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道路上克难前行。要在巩固坚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5,(20)
<正>10月14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与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在广州会面,就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以及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有关问题交换意见,达成积极共识。张志军表示,我们在广州举行工作会面,很有意义。广州凝结着两岸同胞许多共同的历史记忆,记载着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记载着孙中山先生为了实现"振兴中华"的理想发动的黄花岗起义等抗争足迹,记载着国共两党为了国家的未来和民族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台湾民意有三个层次:一,"台湾民意"有"一般意见"与"政治态度"之分,是可以改变的、多元的;二,"台湾主流民意"有具体问题与总体发展之分,当前涉及台湾前途与两岸关系的主流民意有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维持现状以及"台湾认同"等;三,"台湾认同"的形成有其国际因素、内部因素以及大陆因素,它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等同于政治态度,"认同台湾"与"认同中国"并不一定互相对立。研究台湾民意的重点在于研究"台湾认同",需要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纪欣 《台声》2014,(11):44-44
<正>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台湾统派团体时,谈了许多对于两岸关系的看法,其中包括"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正确道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要求等等。消息传到台湾,朝野政党只顾异口同声"不  相似文献   

16.
路梅 《两岸关系》2010,(12):15-15
<正>12月1日,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在"2010年台湾政局暨两岸关系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就台湾"五都"选举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探讨,多数与会者认为,"五都"选举对两岸关系影响有限,但其结果反映出两岸关系的一些问题与因素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7.
陈键兴  陈晔华 《台声》2013,(9):17-17
8月14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北京会见了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率领的台湾媒体高层参访团。张志军高度肯定两岸新闻交流在改善发展两岸关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希望两岸新闻媒体深化交流、扩大合作,为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8.
吴师  丁宇 《两岸关系》2013,(4):29-29
4月11日上午,中台办、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到《两岸关系》、《台湾工作通讯》杂志社调研,与全体同志进行了座谈。张志军主任详细了解了杂志社的办刊和经营情况,肯定了"两刊"在对台宣传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张志军主任希望"两刊"不断提高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对台工作服好务。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5,(22)
<正>11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向记者解读了此次会面的有关情况。张志军说,两岸领导人这一跨越66年的首次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对两岸关系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必将载入两岸关系史册。两岸双方以相互尊重和建设性的态度,围绕推进和平发展、致力民族复兴的主题,就两岸关系相关问题坦诚交换意见,达成积极共识。会后,  相似文献   

20.
杨立宪 《台声》2014,(7):50-51
<正>6月25日至28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首次率团进行为期4天3夜的台湾之行。抵台当日,他说道"从北京到台湾的飞行用时不到3小时,但迈出这一步足足用了65年"。作为大陆涉台部门主管负责人首次踏上宝岛台湾的土地,显然此次台湾行写下了两岸关系发展中新的篇章。此次张志军的台湾行,是对今年2月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首访大陆的回访。但因今年三四月间,岛内爆发"太阳花学运"而阻挡了原定在此时间内回访的行程。"太阳花学运"作为两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