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和研讨有两个热点:其一是落实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其二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前者是谋划和落实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布局和任务;后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前提下,亟待化解的难题和群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杜爱萍 《行政论坛》2009,16(5):79-82
"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工程"是黑龙江省委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十大工程"之一.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就业成了摆在各级政府面前更加迫切需要解决的严峻问题.就业乃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工程之基.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庞大的人口基数,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业结构性矛盾,结构调整不到位和技术进步缓慢等.破解就业难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经济,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抓住机遇,积极扶持中小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鼓励支持自主创业;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合作,合理有序组织劳务输出;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等.  相似文献   

3.
提高执政能力,关键是要正确树立和践行人民权利观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人民权利观执政理念,而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权力观的蜕变是党内腐败的一个主要标志.基于现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异化现象的分析,领导干部只有明确手中权力"是谁赋予"、"对谁负责"、"为谁服务"、"受谁监督"观念,树立人民权力来源观、人民权力责任观、人民权力服务观和人民权力监督观,方能确保权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科学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进入新时代,这种权力观具有新的意蕴,由"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为法所治""权为党所统"等四个方面构成,忠实并完美地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精神。  相似文献   

5.
<正>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六十一岁诞辰之际,中央和各地正在紧锣密鼓编制"十二五"规划。站在综合国力日渐强盛,国际竞争力日益提高,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新起点上,规划"十二五"的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有理由共同期待,公平正义能够成为"十二五"期间的关键词,成为中国新的时代坐标。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是在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倡廉的实践中、在习近平长期基层从政的习惯养成中形成的。权力为人民所有、权力由人民赋予、权力为人民所用、权力为人民谋利、权力由人民监督、权力命运由人民决定构成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权力观内涵的多重维度。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不忘党执政为民的初心和使命;有效防治侵害人民利益的权力腐败行为;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巩固人民权力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3,(3):2
<正>嘉定新城党工委、马陆镇党委积极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活动要求,迅速召集全镇基层党组织书记、组工干部进行专题动员,形成了"早动员、快部署、真落实、求实效"的良好局面,寻找真抓实干的突破口,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紧贴中心、夯实基础,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深化新城党工委、镇党委聚焦嘉定新城(马陆镇)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着力于增强基层党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8.
权力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敏感而重大的话题。对权力问题的认识,从来就因社会、阶级、人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有人说权力是“魔力棒”,有了它就有了一切;名利、地位、荣华富贵;有人说权力是“孽障”,有了它才出现压迫剥削、趋炎附势、贪赃枉法等社会丑恶现象;也有人说权力是社会发展的杠杆,有了它才能使社会兴利除害、秩序井然、兴旺发达……随着我们党领导的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日益深入,权力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思考和议论的焦点问题。在新形势下,能否正确地看待权力,能否正确地使用手中的权力,无疑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能否经得起执政和改革开放考验的关键所在。 权力是一种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  相似文献   

9.
<正>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交通工具和民生工程。新疆铁路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各族人民群众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实现"中国梦"这个总目标,乌鲁木齐铁路局要充分认清在实现"中国梦"和落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国家权力观与当代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的共产党必须清醒地认识国家权力具有的两重性,正确而又谨慎地对待国家权力.它是个"法宝",就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它可能产生"祸害",就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相似文献   

11.
<正> 习近平同志最近在一次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做到公道用人、公正处事。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珍惜使命、不负重托,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  相似文献   

12.
袁卫华 《理论视野》2016,(4):34-36,40
恩格斯晚年书信对社会发展问题做出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经济并非社会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也影响并决定社会发展,社会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相互作用"或"总的合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恩格斯晚年书信实现了从"经济决定论"到"综合决定论"的转变,深化了唯物史观,对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偏差,坚持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而能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来,始终以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己任,从而成为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信赖的领导核心.为了使这一纲领真正得到落实,必须从认识渊源、正确方向、实践载体、制度保障四个方面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推进和升华。从发展意义上说,"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蕴含着以"人民认可"为根本立场、以"人民利益"为价值核心和以"人民需要"为实践归宿的基本要旨。在主题逻辑上,以"人民认可"为根本立场,表明了"为谁发展"的主体向度;以"人民利益"为价值核心,说明了"发展什么"的客体向度;以"人民需要"为实践归宿,建构了"如何发展"的方法向度。  相似文献   

15.
亓成章  彭光谦 《求知》2011,(5):19-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中国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要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要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为落实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海洋经济的宏伟战略目标,我们有必要把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作一认真的研究和梳理。  相似文献   

16.
<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调,即未来五年的时期内,要"适应国内外形  相似文献   

17.
张杰  胡欣育 《学理论》2011,(21):1-2
领导干部权力观问题历来为我党高度重视。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能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直接关系能否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现。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权力观,就必须增强"权力源于人民"的人民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权力就是责任"的责任意识、"权力就是奉献"的奉献意识、"常怀律己之心"的自律意识"、自觉接受监督"的监督意识。  相似文献   

18.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我国发展的脆弱性与风险暴露出来。这场疫情不但警醒我国需要补足治理体系的短板,也警醒我们要反思发展迷思,补足发展的短板。"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重要开端,是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十四五"规划是我国迈向强国阶段的开局规划,是我国进入高收入阶段、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十四五"规划需要确立以人民真实福祉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围绕提高人民的真实福祉规划宏观发展、中观发展与微观发展。"十四五"时期推进以人民真实福祉为中心的设想包括:1.通过加强心理建设、推进强身健体工程、净化网络空间、"革陋习、树新风"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加强家庭建设,采取鼓励性生育政策;3.推进城镇精准脱困工程,打造城镇版"精准扶贫";4.通过扩大有效投资,挖掘潜在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5.推进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国人民共同体建设;6.加强应对无边界总体战的能力,建设韧性社会。  相似文献   

19.
"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赋"与"还权于民"是针对现今国内政治形势和社会矛盾状况而提出的,体现了执政党的新权力观。"还权于民"旨在保障被严重侵犯的私权利;解禁公民的公权利;放还被国家垄断的某种公权力,使之形成社会权力;实行新闻改革,保障舆论监督权。  相似文献   

20.
赵云燕 《学理论》2011,(12):31-32
以人为本是党紧跟时代发展要求提出的一个正确战略思想,是完全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的。从以人为本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论述了:以人为本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出发点,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时,社会的发展能为以人为本的落实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