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美拉祜族乡是临沧县较高寒贫瘠并地处深山峡谷的民族聚居乡,总面积121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28个村委会,33个生产合作社,961户4349人,其中拉祜族人口3137人,占总人口的7214%。全乡总耕地面积11582亩,其中水田3002亩,旱地8580亩。南美拉祜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群众很少与外界接触。大部分拉祜族群众还过着游牧生活,群居、群住、人畜混居现象较为普遍,生产工具简陋,种植品种单一,广种薄收,大多数拉祜族群众靠国家救济为生。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对南美的发展非常关…  相似文献   

2.
何欣 《今日民族》2013,(3):21-24
澜沧拉祜族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事业蓬勃发展,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不仅成为当地对外交流和吸引外地游客的"王牌",而且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提供了一个样本。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也是多民族聚居县。2010年全县总人口491884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9%。世居民族有拉祜、汉、佤、哈尼、彝、傣、布朗、回、景颇等。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3.
吴平 《今日民族》2005,(5):21-24
五百多年前,青海湖畔的一支游猎民族南下澜沧江河谷,辗转迁徙到今天云南省临沧市的南美一带,住在深山老林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自称“拉祜”,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为“拉祜族”,1987年,这里正式成立了南美拉祜族乡,从此,南美拉祜族结束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定居下来,南美拉祜族山寨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南美拉祜族乡位于临翔区西部的高寒山区,距离县城48公里,全乡有28个村寨,4万多人。适应游猎生活的需要,南美拉祜族的住房是原始吊脚楼,称为“木掌楼”。按习俗,盖一间木掌房的木料要由一棵树改锯出来,其中包括长3、5米左一棵树撑起的“土掌楼…  相似文献   

4.
镇沅是一个以彝族、哈尼族、拉祜族为自治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县,境内居住着汉、彝、哈尼、拉祜、回、傣、蒙古、白等22个民族,至2009年底总人口21.4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1.44万人,占总人口的54.1%。  相似文献   

5.
哀牢山拉祜族主要分布在思茅地区镇源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者东乡哀牢山一带,与彝、汉、哈尼族杂居。解放前,哀牢山的拉祜族自称“戈搓”拉祜族,在清代的一些地方志中,拉祜族被称为“果葱”、“苦葱”、“苦宗”和“小古宗”。时至今日,镇源县者东乡的拉祜族仍然自称“戈搓”。由于长期与彝、汉、哈尼等民族杂居,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相互交流,加之地理环境的因素,今天哀牢山的拉祜族在语言、服装、建筑、宗教等方面都极大地受到其它民族的影响,汉化、彝化程度较深,他们几乎丧失了本民族的语言、服饰以及传统的建筑。所…  相似文献   

6.
常俊之 《今日民族》2010,(11):53-54
元江县羊街乡有拉祜族苦聪人210人,主要聚居于党舵村委会的烧灰箐寨,还有少数与哈尼族杂居在烧灰箐附近的坡头村。汉语、哈尼语、拉祜族苦聪话三种语言,结构上相互补充,构成了羊街乡苦聪人语言使用的多语和谐。  相似文献   

7.
《创造》2001,(8):52-52
安康佤族乡位于澜沧县西北部,小黑江下游南岸。东接文东乡,南接上允镇、木戛乡,西与本县雪林乡、临沧地区沧原县岩帅镇交界、北隔小黑江和临沧地区双江县隔江相望。有5个村委会,38个自然寨,79个生产队2912户,12788人,其中农业人口12539人。佤族占总人口的81%,拉祜族占16%,多数村寨为单一民族聚居。  相似文献   

8.
拉祜族聚居区联动开发采用区域联动板块发展模式,深度联合开发,即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设计、目的地宣传以及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等各方面全面开展联合开发。以拉祜族民族文化作为核心,统一开发拉祜族文化及文化辐射圈层;打破行政区划,以拉祜族聚居区为中心,构建极具民族特色的旅游产业带;统一民族形象,创建民族品牌,以拉祜族生活区域深度游、体验游作为主要的旅游方式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9.
哈尼族祖居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祖居地考朱文旭李泽然一哈尼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尚书·禹贡》记西南民族有“和夷”,当时的“和夷”虽然不能专指今天的哈尼族,但无疑包括着“哈尼”的先民。哈尼族主要分布在红河流域和澜沧江流域。主要聚居于哀牢山脉和蒙乐山...  相似文献   

10.
快乐拉祜     
拉祜族是一个快乐的民族,拉祜族的快乐体现在他们的欢歌热舞中,体现在他们的世俗生活中,体现在他们对祖先的纪念与膜拜中……拉祜族的快乐源自哪里?拉祜族的快乐是因为什么?让我们走近拉祜族,解开拉祜族的快乐密码。载歌载舞的极乐拉祜族人人能歌善舞,只要会说话就会唱歌,只要会走路就会跳舞,这是拉祜族与生俱来的特点。拉祜族的民族传统舞蹈,  相似文献   

11.
紫萍 《今日民族》2003,(4):4-5,21-25
记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宗局民族科王陆建科长和景洪市民宗局娥二副局长的陪同下,从景洪市驱车沿澜沧江北行向东,在穿过了一片片刚刚泛青的橡胶林之后,来到基诺山基诺族乡,全省约95%的基诺族聚居在这里。在乡政府,乡党委书记李春阳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建议我们先到巴朵寨子看一看。  相似文献   

12.
拉祜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古老民族,尽管20世纪前没有文字,但却创造了底蕴丰厚、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并在悠悠岁月中口耳相传、奔流不息,为丰富祖国的文化宝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政府帮助改进了20世纪初由外国传教士设计、只限于少数宗教上层使用的老拉祜文,形成了比较科学完善的新文字后,拉祜族文化更是进入了健康发展、全面繁荣的新时代。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  相似文献   

13.
拉祜族是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较为后进的民族之一。目前,全县共有1055户5968人拉祜族。新中国建立后,拉祜族从原始社会末期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在党和政府及其他兄弟民族扶持帮助下,从事狩猎、采集为主的生活转到以农耕为主的生产、生活上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举措,对其他兄弟民族来说,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对基础设施十分脆弱的拉枯族群众而言,却更加困难重重,为了生存,他们只好返回原始森林,重操旧业,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面对这一现状,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  相似文献   

14.
厄莎·佛祖·耶稣——拉祜族的宗教信仰与社会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厄莎·佛祖·耶稣——拉祜族的宗教信仰与社会变迁钱宁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山地,是一个有多种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近代以来,佛教和基督教先后传入,改变了这一民族原有的宗教信仰结构,形成了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其中,既有属于本民族原始宗教的“鬼神崇拜”和属...  相似文献   

15.
大杂居、小聚居是我国民族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杂散居地区的民族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分析它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认识它在我国民族问题全局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杂散居民族分布的特点杂散居民族是相对聚居于民族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而言的。我国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即就整个祖国版图而言,就所有的民族来讲,彼此是杂居的;但杂居中有聚居,聚居中又有杂居,杂居中还有散居。民族杂居和散居,本…  相似文献   

16.
施吉良  洪艳玲 《思想战线》2013,(Z1):147-148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总结经验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促进拉祜族妇女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究,结果显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深受拉祜族妇女的欢迎,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在提高拉祜族妇女的身心素质、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人际关系改善、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大众全民健身的开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哈尼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哈尼族有1424990人。从行政区属上看,哈尼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普洱市、玉溪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州市。其中,墨江、红河、元阳、绿春、元江、宁洱、江城和镇沅是哈尼族最大的聚居区域。从地域看,哀牢山区和无量山区以及元江、藤条江、李仙江和澜沧江流域,是当代哈尼族繁衍生息之地。哈尼族渊源于古代的羌人族群,  相似文献   

18.
民族迁徙打破了民族隔绝的状态,推动了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民族迁徙既是在落后的生产条件下的产物,就难免存在消极因素,特别是使边地移民村落更加闭塞,更加贫困落后。但与此同时,边地移民村落也以贫困落后为代价,更多地保留厂传统文化。为适应变迁的环境,边地移民村落文化形成厂它自身的特征。本文就是着重探讨这类移民聚居地区村落文化的源流,变迁及当代状况、发展趋势。九十年代初,我深入到哀牢山腹地,沿着澜沧江支流漾江流域走访了甸头、羊街子、核桃箐、唐底摩、…  相似文献   

19.
沧海桑田,云南省许多少数民族也随共和国一起走过了50余年,他们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迈向现代化,以不同方式共同感受时代脉搏,融入现代生活,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抒写的。本期编发的这组稿件,反映了拉祜族、佤族、傣族、摩梭人的生活今昔,从中可以看到各兄弟民族追求现代生活的勃勃生机。──编者在拉祜族语言中,“拉祜”是“用特殊方法烤吃虎肉”的意思,拉祜族因之被称为“猎虎的民族”。这个长期过着原始的游猎游耕生活的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有了巨大的进步,迅速跨入了现代社会。“随畜迁徙,无常处,无君长”,这是史籍…  相似文献   

20.
傈僳族是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之一,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历史上,傈僳族是一个迁徙民族,他们自称是"追赶太阳的民族".目前,我国傈僳族主要聚居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流域"境内高山峡谷间,分布于云南怒江、迪庆、丽江、保山、大理、德宏、临沧、楚雄、昆明、普洱、西双版纳,以及四川凉山、攀枝花等州市,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其中,怒江州为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维西县为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傈僳族有702839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