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已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加强政策援助是当前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难的主要途径,各地政府要做好政策衔接工作,切实为农民工随迁子女享受公平教育机会和均衡教育资源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权利保障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光 《前沿》2012,(6):115-116
随着城市农民工数量急剧增加,其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明确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并分析了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阐述了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权利的相应策略,以促进我国教育公平及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现象,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增长率不断加快,总量也在急剧增大。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教育的公平公正,还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命运,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必须深入探讨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助力我国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大量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中的教育融入问题日益凸显。对于农民工随迁子女而言,教育融入是其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问题的化解对策,以促进教育公平、公正理念更好实现。  相似文献   

5.
史秋衡 《人民论坛》2023,(22):69-73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是牵动国家劳动力储备与城市发展底色的关键问题。高质量教育体系必然要求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改革破除影响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的各种障碍。提高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质量,须在坚持教育体系人民性底色的前提下,从完善教育资源的专项供给、教育体系的针对性支撑以及教育治理现代化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既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测量社会公平指数与社会和谐发展指数的重要维度之一。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和谐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教育整体环境亟待优化、部分进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合促能力较为欠缺、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有效社会融入障碍是现阶段影响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发展和谐化的主要问题。科学推进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和谐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坚持流入地负责、全面受教育的原则,推进学校与家庭的良性和谐互动,大力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随迁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口子女上学的政策,保证他们能够在全日制公办学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但只有认清随迁农民工子女教育现在面临怎样的问题,其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才能找到适合的政策工具来解决这一问题。一、随迁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初,中国农民开始向城市流动,形成较早而且数量不多的农民工;到20世纪90年代,这不大的浪花逐渐汇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同时,农民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受公共资源配置狭隘性的局限,难以被纳入城市公共财政保障的范围之内,再加上其自身对社会认同的困惑、隐蔽性的心理阻隔等,阻滞了教育融入。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基数在变大、增长速度在加快,融合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对此,应从公共资源均等化视角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优化公共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实证分析了当代中国具有典型意义的两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vs.农民工随迁子女;农民工随迁子女vs.市民子女)的心理健康差异及其影响机制。基于人际关系理论,提出了父母参与和学校融入两个解释机制,并通过对2013—2014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获得了以下研究发现:(1)农村留守儿童、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市民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现由低到高的梯次分布形态;(2)三种父母参与形式(行为、情感和认知)都可以有效解释农村留守儿童与农民工随迁子女之间的心理健康差距;(3)学校融入程度低则是导致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心理健康低于市民子女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父母监护与构建同校人际关系网络对于提升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人口流动家庭化的社会背景下,农民工随迁子女在迁入地的教育问题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长期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文献检索来源,本文系统阐述了当前随迁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不足与方向。结果发现,近年来,虽然党和政府出台的系列教育政策促使随迁子女城市就学状况获得了极大改善,但是,他们的异地教育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并且贯穿于各个教育环节,表现为入读公办学校的手续繁与层次低、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差与抱负低以及升学时的限制多与机会少。面对随迁子女异地教育融入困境,当前学者主要是从制度(或结构)范式、排斥(或歧视)范式、资本范式和文化范式进行相关解读,然而,以上理论分析范式要么侧重外部的客观限定,要么侧重自身的文化生产,无法还原他们的异地教育真相。为此,本文主张引入强调"外部情境—自身实践"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理论来创新随迁子女教育研究,并结合中国实际,指出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杨莉 《长江论坛》2012,(1):67-7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务工,其子女进城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适应性和心理健康亟待关注。通过对武汉市七所中小学258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问卷和访谈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水平和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高中阶段;男生社会适应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女生。生活压力、同伴关系和父母教育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汪长明 《长白学刊》2013,(4):122-129
农民工现象是城市化的产物。农民进城务工常态化,其随迁子女城市入学问题随之产生。由于中国社会长期沿袭的城乡二元分割文化体系及其以等级意识进行身份识别的社会心理支撑,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就学存在制度障碍及跨文化适应障碍。开展社会机制建设,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消除农民工及其子女面临的身份歧视,实现文化调试与文明融合,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的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13.
《公安研究》2013,(12):87-87
汪长明在《长白学刊》2013年第4期撰文认为,农民工现象是城市化的产物。农民进城务工常态化,其随迁子女城市入学问题随之产生。由于中国社会长期沿袭的城乡二元分割文化体系及其以等级意识进行身份识别的社会心理支撑,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就学存在制度障碍及跨文化适应障碍。开展社会机制建设,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消除农民工及其子女面临的身份歧视,实现文化调试与文明融合,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的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14.
整体性治理与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随迁子女实际上是城市第二代移民,他们能否融入城市社会是公共管理的重大议题,但当前政府应对这一问题的举措过于碎片化。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社会的主要障碍,并基于整体性治理的思路,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首先,必须建立跨部门合作的机制和平台;其次,帮助农民工子女克服升学和就业瓶颈;再次,要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合作治理,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教育和社会服务;第四,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应当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关怀和吸纳;最后,以社区和学校为主要平台促进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民工的传统观念受到了城市现代思想观念的冲击,子女教育观作为农民工思想观念的重要分支系统,在城市现代观念的影响下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此,我们从农民工对子女教育的价值取向、评价侧重、子女教育的有效方式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促进农民工形成科学的子女教育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社会角色理论“为支点,着重于农民工在其子女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分析,主要涵盖农民工的角色特征和农民工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实践两大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形式,期望对农民工在子女教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有一定了解,并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根本所在——赋予农民工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调查数据,本文对"随迁子女是否会因为迁移而面临更高的失学风险"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农村儿童、城市儿童的失学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儿童流动状况和父母迁移模式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获得,并存在交互效应。一方面迁移本身会降低随迁子女的教育获得机会,随迁子女的失学概率会比非随迁子女显著更高;另一方面父母迁移模式也会影响教育获得,如果随迁子女与父母或者母亲一起外出,那么其在上学的概率与其他儿童没有显著差异;如果是随父亲一起外出,那么其在上学的概率就会显著降低。这意味着迁移本身会降低随迁子女的教育获得机会,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好随迁子女的学籍动态追踪,避免学龄儿童因迁移而失学。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民工潮"的出现,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举家流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进入到城市生活、学习。据统计,截止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达1277万人。如何帮助农民工子女扩大社会交往范围,使其城市的生活与学习能力和技巧得到更充分的培养。"农民工子女融入城市援助项目"应运而生。把农民工子女带到城市中间去"走进金沙遗址博物馆,一股复古气息迎面而来。那神奇的立  相似文献   

19.
陈禹名  李玉雄 《传承》2014,(5):132-133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政策从出台到完善再到推进,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向"现实权利"又迈进了一步。但当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权仍受到各种门槛以及市民心理排斥的限制。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教育公平,强化法律履行的过程监督,营造有利于进城务工子女社会认同的社会舆论,以更好地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20.
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实证调查,分析了农民工对待子女教育的态度。结果显示,农民工对务工所在地的社会环境总体上倾向于积极评价,但是对自身及子女可能受到的文化歧视与社会排斥也相当担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工子女由留守转为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