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经济学家刘国光日前在一篇文章中说 迄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所启动的主要是政府的公共投资,一些相关的投资品产业的市场情况也有所改善,但对于非政府的社会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的需求的拉动则不很明显,内需不足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负增长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失业和下岗情况仍在发展。过去我国中央政府在经济低谷时采取财政投资启动经济是很灵光的,往往很快把地方和部门的投资以及居民消费需求带动起来。为什么这次增加政府投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近期围绕投资的话题已不再是该不该投的问题,从今年头几个月的投资情况来看,东部地区的投资增长依然较快,西部地区的投资有所增长,而中部地区的投资已呈现下降趋势,政府虽然确定今年投资增长应达到10%以上,但投资力度已明显不足,来自政府的信息已清楚地表明,投资在1998年的经济发展中,仍将占据最为重要的位置,投资将再次成为启动经济的关键所在。不过1998年投资决策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1998年以来,面对东亚金融危机造成的国外需求下降,我国政府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措施包括:发行总额为1250亿元的凭证式国债,为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必要的初始资金;发行2700亿特种国债,补充银行资本金,以促进银行增加贷款;增发1000亿元国债,定向投资于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财政对农业投资由12亿元增加到21亿元,用财政政策推动农业发展;提高纺织品出口的退税率,用财政手段支持商品出口;等等。这种财政政策主要依靠发行国债获得资金,再将这些资金用于农田水利、交通运输、城市基础…  相似文献   

4.
应雄 《今日浙江》2009,(7):28-29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严重冲击,去年11月,中央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全国约需投资4万亿元,中央财政将为此安排1.18万亿元,以带动地方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从浙江来看,编制实施2009-2010年政府主导性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安排了81个项目,总投资8811亿元,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全社会投资明显加快,但投资增加的基本格局是国有及其它经济类型投资快速攀升,集体经济投资小幅上涨,以个私经济为主体的民间投资下降。这说明,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并没有把民间资本真正带动起来。如果民间资本不启动,不进入良性循环,那么不仅扩大有效需求的目标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扩张性财政政策还是收缩性财政政策都存在积极效应问题。财政政策的积极效应同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制度、财政的性质密切相关。研究财政政策不仅要讨论其反周期的阶段性目标效应 ,而且应关注其稳定性或功能性作用。财政政策的积极效应应反映我国转轨期的发展要求和传统“建设性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的客观需求 ,应以不损害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和不影响公共财政机制的形成为前提。为此 ,应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和政府活动范围 ,防止计划经济模式复归 ,并完善相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已经受到我国政府和公众的极大关注,环境保护也已经被列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环境保护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中政府财政在环境保护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环境保护综合治理中,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尽量避免政策性失误。一、财政政策对环境保护的作用环境保护是市场自身难以进行的,需要政府制定法规强制社会和企业对环境进行保护,利用经济手段诱导经济主体对污染进行治理。 (一)环境的外部性特性决定了政府必须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环境是公共物品,作为公共物品的环境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特征。所谓外部性就  相似文献   

8.
回顾二十年改革历程,分析现在的经济困难和矛盾,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混乱、困难和无序是同财政职能的削弱和财政政策地位的降低紧密相关的,而财政职能弱化和财政地位降低又是由改革取向的某些缺陷所引起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认识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财政体制改革力度,为我国经济下世纪的高速健康成长,提供可靠的保证。一、有许多经验表明,强有力的财政政策,是经济腾飞和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1957年为34.2%,1980年为29.4%,1997年下降到11.…  相似文献   

9.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政策思路,是要做好"加减乘除",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财政分配格局,强化财政的社会公共性支出和经济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10.
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毋庸置疑,经过12年改革开放,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格局已有突破,大中型企业发生了深刻变化,生产经营自主权有所扩大,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能力有所增强。但从当前来看,大中型企业处境仍很艰难。以沙市为例,工业企业的生产资料70%以上靠市场调节,完全和基本上由市场决定的价格在全部工业产品的价值总额中实际已达到90%左右。轻纺加工业产品甚至大部分生产资料目前出现  相似文献   

11.
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什么我国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减弱 1998年,我国面对国际金融形势动荡、国内经济形势走势变化和市场化所引起的消费需求不足,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方针,在适当的货币政策配合下,着力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对于扭转1998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回落和推动1999年上半年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迄今,国家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所启动的主要是政府的公共投  相似文献   

12.
政府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配置有两种主体 :政府与市场。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离不开政府理性行为及其制度环境的支撑。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政府行为无疑有助于政府在市场取向的经济转轨中有效公正地行使职能。权力经济下寻租现象再所难免。从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来看 ,在传统行政体制下 ,政府对公共资源处于垄断地位 ,政府权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由于政府代表国家行使权力 ,政府行为具有强制性 ,无限膨胀的权力易形成对个人、企业的任意干预。这使得投资风险系数增大 ,为规避投资风险 ,人们不愿进行长期投资 ,并转向寻求权力的保护 ,于是向政府权力寻租的激励增大…  相似文献   

13.
詹花秀 《创造》2001,(12):23-24
一、问题的症结———政府两难选择自1993年以来,我国经济一路下滑,尤其是1997年以来出现了市场疲软,有效需求不足,1992年经济增长率为14.2%,1999年下降到最低点,为7.1%,2000年止跌回升,为8.0%,2001年估计为7.0%左右。从经济下滑的全过程看,虽有体制转轨的磨擦,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在这些因素逐渐消褪,政府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回升仍十分乏力且不稳定。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大量的财政投入并没有如期带动社会投资,就业难以增加,导致消费、投资两不旺。改革开放20多年来,…  相似文献   

14.
新财政政策的四个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以发行长期建设国债为主要手段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的贡献仍会留在人们的眷恋之中,但由“扩张”转为“中性”,已不再存在严重分歧。扩张性财政政策已经具备退出条件: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已经初步形成;通货紧缩趋势得到扭转;以民间投资为主体的社会投资增长机制基本形成;国债规模的相对缩小并没有影响经济的快速增长;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退出,对抑制经济局部过热有一定作用。新财政政策有四条主线:一、减发国债。财政政策的调整力度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在国债规模的大小上。因此,财政政策由扩张性过渡到中性,最主要的手段是减少国债的发行…  相似文献   

15.
《公安研究》2010,(7):95-96
宋立根、赵新峰在《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0年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扩大内需,将成为引领经济新一轮增长的主体。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战略方针。要消除消费障碍,释放消费潜能,引导消费需求。把握好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关系,把握好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政府倚重的货币政策效能不佳、作用空间萎缩之际,财政政策走上前台,成为开启经济大船的“救世主”事实证明,财政政策尤其是1998年增发1000亿国债加大政府投资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需求,调整了经济结构,确保了经济增长速度,但由于种种原因,财政政策在运行过程中困难重重,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财政分权始于1980年的分灶吃饭,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才逐渐形成规范化的体系。在这种分权体制下,形成了地方政府竞争的局面,这种竞争带来的效应有利有弊,如:促进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水平的多样化竞争能减少财政支出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宏观经济稳定性失调,非理性投资,地方政府推动型投资过热,地方市场分割等。选取了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这两个效应进行讨论。在我国现行分权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并存,但随着制度的完善,地方政府以及各地方企业认识上的进步,地方竞争的弊端将越来越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越来越凸显。  相似文献   

18.
理论信息     
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短期的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及调整税收政策,更直接、更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一种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它是针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的短期性熨平经济周期的调节措施。从中长期来看,我们仍应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9.
促进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企业大多集中在相对贫困的中西部地区,且煤炭企业是这些地区的财政支柱,针对煤炭企业的财政政策调整必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地区的发展。为此,应从二个方面着手调整我国煤炭企业的财政政策:一是政府从煤炭企业集中财政资源的过程,应停征增值税、加强资源税,规范探矿、采矿权价款;二是各级政府对煤炭企业上缴形成的财政资源分配的过程,应以其间事权的有效划分为依据,从而保障事权与财权的一致。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基于2003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的影响因素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财政收入分权度对于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税收努力程度对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都有着相当显著的积极影响;从经济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占比对于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第三产业占比对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城镇化率在近年来对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有着显著的负的影响;对外开放水平对于地方政府财政汲取能力则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