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具体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依托互联网技术与新兴媒体工具参与政治生活日益常态化。为使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公共治理更加科学合理,我们要进行公民网络参与制度建设,注重公民网络参与相关知识宣传,确立对公民网络建议的评价体系,加强网络监管,注重网络环境营造。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从中央到地方,互联网上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政治参与活动方兴未艾.最近,随着网络问政的兴起,政府与公众有了更直接的互动平台.本文对近年网络问政在各地的最新实践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从协商民主的视角,探讨了网络问政对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亮 《电子政务》2013,(3):54-60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新方式,正在成为政治参与主体行使民主权力、促进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梳理了网络民主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分析了网络民主的特点;解析了互联网时代网络参与对于政府公共管理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网络民主和政治协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当前形势下,在政治治理上应采用网络民主和中国特色的政协制度结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政治层面,新信息技术革命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对公众的民主观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在民主观机制层面,信息革命带来了传播的革命,从而影响公众对政治信息的接收,进而影响其观念和行为。同时,信息革命也带来个人职业和财富的变化,从而影响其民主观;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兴起,使西方民主政体受到挑战,精英操控下的民意对民主体制产生较强冲击。在民主观内容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西方社会强化了身份意识、权利意识以及政治参与特别是网络政治参与的意识。展望未来,新信息技术革命还会不断对西方民主政体产生挑战。在中国,信息革命有助于更好地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克服西方民主政体缺陷,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社交等互联网应用层出不穷,对网络信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为应对我国互联网发展和管理面临的新情况,2014年,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受中央网信办委托,开展我国网络可信体系建设的相关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居民身份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可信身份管理体系"的思路和理念,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社交等互联网应用层出不穷,对网络信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为应对我国互联网发展和管理面临的新情况,2014年,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受中央网信办委托,开展我国网络可信体系建设的相关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居民身份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可信身份管理体系"的思路和理念,并对居民身份证网上应用技术进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政治传播媒介,它的出现和迅猛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政治社会生活.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也产生了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方式,即网络背景下的政治参与,它的出现推动了我国的民主政治向着更高的层次和水平发展.通过分析当前网络背景下的政治参与的内涵、特点和影响因素,指出网络背景下的政治参与与传统政治参与的区别,进而探...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交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社交平台在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安全威胁也随之凸显。脸书"泄密门"等事件已显现出大数据时代网络社交平台风险的新向度,加强网络社交平台风险治理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世界主要国家网络社交平台治理的相关政策法规、机构设置及其治理实践,发现各国均注重网络社交平台的监管立法,并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网络社交平台监管,同时也引导网络社交平台自治、鼓励多主体共同监管。目前,我国网络社交平台的法律监管体系有待完善,多主体治理机制尚不成熟,存在较大的网络社交平台风险问题。可能的应对策略包括:进一步完善网络社交平台监管法律体系,推进技术手段的深入运用,加强政府引导,鼓励多主体参与,注重培养网络社交平台自治和用户自律意识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政治参与作为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及渠道成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青年作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构成了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本文从背景理论和基础理论两个层次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综述,以期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10.
我国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政治热情"到"政治参与"的政治话语转变与政治参与形态的提升,以及由动员型政治参与到自动型与消极型政治参与并存的转变。青年政治参与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促进了青年政治参与的发展,但也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在推进治理方式变革和协商民主进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青年政治参与政策。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递、人际间沟通和社会管理组织方式,深刻影响着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如何顺应网络环境下政治效应的变化、人大制度和监督法的要求、公众电子参与的期盼,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建设电子人大,把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到人大领域,实现人大工作的信息化、电子化、公开化,已经成为当前如何从技术和行动层面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生活的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会计环境在网络下也发生了变化。会计作为一个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不断演变的人造经济系统也必然会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网络会计是会计发展到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是会计发展的大方向。本文从网络会计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等方面对网络会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汪玉凯 《传承》2012,(7):76-7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社会正在向中国走来。网络社会的到来,也为公众的广泛参与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认识网络社会以及公民参与?网络社会的发展以及公民参与会对我国的政府管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娟 《长白学刊》2014,(1):29-33
20世纪迅猛发展起来的互联网技术加速了公众与政治体系的互动。网络政治参与的虚拟化、非自主化和非制度化特点与政府过程研究所强调的"动态"、"过程"方法论特点高度契合。这就要求在构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框架时考虑从网络意见表达、网络意见综合、行政决策和政策执行的各个环节入手,重新构建网络政治参与影响下的政府过程。在网络时代,"统合型网络信息传输模式"与"政务网络监督体系"将成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和政府网络治理的"一体两翼"。"政府-网络-公民"三维良性互动将是政府应对网络政治参与无序挑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黄晨熹 《人民论坛》2023,(23):36-40
新组建的中央社会工作部是党中央职能部门,这意味着党中央不仅要直接领导社会工作,更要直接管理一些重要社会工作。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经历了从探索初期到逐步建立专业教育体系,再到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阶段。中央社会工作部的组建是新时代党应对复杂局势、推动社会整体治理的必由之路,将社会工作与党的工作联系起来,进一步拓宽社会工作的本土发展路径,优化社会工作的整体发展环境。社会工作要融入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参与基层治理和国家治理的本土进程,需进一步提高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水平,充分展现其在制度优势框架下的社会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公民参与网络反腐已成为国家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公民参与网络反腐正方兴未艾,但却存在着制约公民参与的诸多消极因素。在信息化条件下完善网络反腐的制度和机制,需要通过思想、制度、法律和信息技术的系统工程激发公民参与的积极性。从实践来看,公民的网络参与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度和广度关系到党的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有独特的内在逻辑。由于特定国内外环境影响,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本质上可归结为"中国运动式治理",民主政治形态主要呈现为"运动中的民主"。中国运动式治理给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影响,体现出民主进程的二律背反。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必然要求治理模式实现从"运动中的民主"到"民主中的运动"的转型。"民主中的运动"模式综合"运动式治理"和"制度式治理"的优点,实现了政府治理有效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是中国政治发展自然和自觉选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郑志琴  蒙夺 《传承》2013,(3):68-69
从选举式参与、决策式参与、管理式参与、监督式参与对农民政治参与进行分析,探讨在村民自治条件下的农民政治参与的机制以及启示,有序扩大农民政治参与,有利于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工作范式也不断发生变化。分析党和国家的社会工作范式发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转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选择,而从社会治理到以治理结果精准化为目标的社会精细化治理必然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但是由于当下我国处在时空高度压缩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治理精细化依然面临人口流动压力、利用资本发展经济带来的问题以及传统单位制衰落导致的治理主体弱化等挑战。最后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法制建设、构建多元参与的治理体系、培育社会组织等策略性建议,以期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落实。  相似文献   

20.
郭鹏 《前沿》2014,(15):30-33
包括网络反腐在内,网络政治参与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的政治生态和政治文化。非制度化是现阶段网络政治参与面临的最大陷阱,一旦应对不力将给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带来消极影响。民众相对较低的政治参与能力、数字鸿沟造成的网民结构失衡、参与过程中的群体极化倾向,是制约网络政治参与制度化建设的三方面主要因素。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应注重增加网络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创新网络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