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颅脑损伤,分为外伤性与非外伤性两类,二者的鉴别诊断是法医学鉴定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文章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脑干、颈髓损伤死亡案一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简称TSAH)在法医病理实践和临床法医鉴定中并不少见,但有关血友病人在头面部轻微外伤后出现单纯性TSAH的相关报道较少,在临床法医鉴定中有一起损伤和疾病同时存在的特殊案例,在该案例鉴定中有一些体会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体伤害往往损伤较轻,但在极少数的交通事故中也可造成人的死亡。本人在工作中曾遇到2例,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例1石某,女,40岁,骑自行车被一同向行驶超越的自行车撞倒,造成石某倒地受伤当场昏迷,当即被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尸体检验所见:尸体长157cm,头部未见损伤,颈部无异常痕迹,颈前隆起明显。胸腹背部未见损伤。左髋部有一5×3cm皮下出血,左手前臂背侧有一4×0.5cm擦伤,双下肢未见损伤。尸体解剖检验:头皮未见出血及血肿,颅骨未见骨折,硬脑膜外与硬脑膜下无出血,大脑未见出血。颈部肌肉无出血,甲状腺肿大明显,…  相似文献   

4.
2002年8月29日晚,海南省琼海市国营东平农场职工赖作斌被当地派出所干警抓去,仅半小时后便死亡。命案发生后,经海南省公安厅法医鉴定,结论为:"赖作斌系脑基底动脉瘤破裂致自发性珠网膜下腔出血而死亡。外伤与死亡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赖作斌之死,真的与他人殴打致外伤没有关系吗?在谜底没揭开之前,赖作斌的猝死,确确实实是一个扑朔迷离的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蛛网膜下腔注射P物质(substance P, SP)在电针治疗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9.0 g/L氯化钠注射液(normal saline, NS)组、SP组、电针组和SP+电针组,每组各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结扎(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NS组和SP组大鼠分别在MCAO后24 h蛛网膜下腔注射NS和SP,在MCAO手术同时进行电针治疗,SP+电针组在电针治疗基础上于MCAO后24 h蛛网膜下腔注射SP.以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 TTC)染色法测定脑缺血面积,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S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P组和电针组在MCAO后24 h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P<0.05);SP+电针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低于SP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电针组和SP+电针组脑梗死面积显著缩小(P<0.01).SP+电针组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中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SP可增强电针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致命性的疾病和损伤是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两种以上原因同时起到致死的作用,可称为合并死因[1]。在多种原因致死的案例中其死亡性质的判定,有其复杂性,笔者在检案实践中遇到两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腹部被脚踩踏伤,引起腹部内脏器官损伤破裂致死的案例时有发生,而腹部被脚踩踏伤没有引起腹部内脏器官损伤破裂,却发生立即死亡的案例很少见,本文分析一例,死者腹部被他人用脚踩一下后死亡的案例。  相似文献   

8.
枪弹创是由枪支发射的弹头或其他投射物所致的身体损伤。[1]根据弹头与人体接触的角度和弹头在人体内运行的距离,可以在人体形成擦伤、挫伤、挫裂创、盲管创和贯通创等损伤。但枪弹致人体大腿全段巨大撕裂伤的情况并不多见,现报道如下。一、案例资料韦某,男,62岁,某日在一部队靶场外的花生地里被流弹击中右大腿。法医学检验:当晚在医院手术室进行。伤者平躺于手术台上,神志清晰,对答切题,麻醉成功后,对其损伤情况进行检验。检验见:①右大腿用医用纱布加压包扎,解开包扎物,见右腹股沟部至右大腿下段前外侧有一大面积不规则撕裂创口,大小为37.…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特征,评价CT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近年来在我院经CT检查确诊为外部性脑积水的28例婴儿患者.结果:28例双侧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均表现为对称或不对称增宽,4例伴有颞叶蛛网膜下腔增宽;5例伴有脑室轻度扩大,以双侧侧脑室前角扩大明显;15例额顶部脑沟增宽增深.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外部性脑积水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案例资料庞某,男,51岁,长期从事水中抽沙作业,某日在抽沙作业时被人打伤后落水死亡。尸体检查所见:尸体已高度腐败,颜面、口唇及指甲紫绀,全身散在大小不一腐败水泡,口腔、鼻腔无明显泥沙及草藻类物,左侧胸部心前区有一7×2cm斜横皮下瘀血。解剖见:左侧胸大肌有一5×3cm出血,第四、五肋间肌有一3×2cm出血,心包前部上段有一3×2cm出血,脑、心、肺及腹腔脏器已腐败自溶,余未见异常。病理检验结果:左、右心内膜颜色不同,右心内膜颜色变浅,左、右心室扩张,肝脏被膜下出血。硅藻检验结果:肺组织中检出硅藻,硅藻形态与落水处水样中的硅藻相同…  相似文献   

11.
探讨外伤性脊髓空洞症的法医学鉴定方法及发生机制。统计分析21例外伤性脊髓空洞症案例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部位及类型、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症状。本组统计显示外伤性脊髓空洞症多见于青壮年男性;脊柱损伤部位以T12爆裂型骨折多见;其临床症状以疼痛及下肢肌力减退多见;确诊时间为伤后6至30个月,空洞形状呈圆形6例,椭圆形11例,不规则形4例,18例呈单厉性,3例呈多房性;空洞位置多与脊椎损伤节段一致。本次统计分析对外伤性脊髓空洞的法医学鉴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雷击死亡1例     
雷电是云层对地面剧烈放电所产生的自然现象。当雷电击中人畜时,可使人畜受伤或死亡。雷击死的发生率较低,本人在工作中曾遇到一例,现报道如下。一、案例资料1、案情简介:死者岑某某,女,16岁,百色市右江区龙川镇世加村人。岑某某于2002年8月6日10时许到本村一山上放牛,直至当日  相似文献   

13.
在胸部无外伤的情况下,心脏破裂及大血管完全离断导致死亡的案例却比较少见。应认真分析此类情形下的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4.
猝死是指貌似健康的人,在明显或不明显诱因作用下,因体内潜在的疾病突然恶化或急性发作,而发生意外的非暴力性死亡。引起猝死的疾病最常见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疾病中又以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最多见,冠状动脉畸形引起猝死的案例偶见报道⑴。笔者检验了一起因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5.
法医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在诸多死亡案例中,颅脑损伤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颅脑损伤多伴有颅骨的骨折。通过颅骨骨折形态特点的力学分析,可以确定死亡原因、案件性质、致伤物的种类和形态等,为案件的成功侦破提供诸多线索。  相似文献   

16.
损伤是法医学鉴定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法医损伤程度鉴定或死因鉴定中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法医学损伤程度鉴定,是指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按照《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等对人体损伤是否构成重伤、轻伤、轻微伤或者是否损伤引起死亡等的鉴定。法医在病理工作中,经常遇到患有程度不同疾病的人,由于受到某种类型的损伤(指机械性)而死亡。死亡可能发生在损伤当时或伤后不久,也可能发生在伤后一段  相似文献   

17.
鲁风 《工会论坛》1998,(3):15-15
从疲劳说起疲劳轻则易得伤风感冒,重则导致高血压、血管栓塞、哮喘发作,甚至中风、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肌梗塞、急性心悸、猝死等。脑疲劳的十大信号晚上经常失眠;头疼或胸痛;头昏眼花,听力下降,耳廓发热;眼带血丝(熬夜太多)、眼圈发黑(疲劳过度)、眼皮跳动(神经疲劳)、眼圈红肿(肾脏虚亏);  相似文献   

18.
在法医日常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仅有严重而广泛的体表软组织损伤即导致死亡的案例。由于此类案例的死亡机制较为复杂,损伤引起的全身性并发症呈多样化,对这类死亡案件的死因鉴定常常困扰着基层法医。通过一例大面积体表软组织损伤死亡的案例,对创伤性休克、失血性休克、挤压综合症几种情形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法医日常死因鉴定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实际案例,总结损伤(死亡)方式的推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法医学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死者的死亡原因,特别是在猝死的案件中,由于死亡过程较短,常常被家属怀疑是他杀案件,这给法医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虽然大部分通过全面系统的尸体解剖可以发现致命性的损伤或者疾病,但仍有一部分不能发现明显的致命性损伤或疾病,这成为法医工作的难点。笔者试图通过两例胸腺增生的尸检来分析影响个体死亡的因素。一、案例资料案例一:死者王某某,男,34岁,2005年8月16日晚与一女子入住市某酒店10-06号房,次日13时该女子发现王东舵死亡遂报案。现场物品摆放整齐,无明显翻动痕迹。尸体位于靠窗户侧床铺上,呈俯卧位,死者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