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公共管理学:定位与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管理学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发展而来,其最初源头在政治学。所以,政治学对于公共行政学的意义,犹如经济学对工商管理学的意义。但是,公共管理学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指导原则,因为,公共管理是一项独立的管理活动,其对象就是公共资源,其主体就是以政府为核心所形成的政府、市场、社会多元统一的公共治理体系;而其原则就是公共性、公正性和效益性的有机统一。在中国,公共管理学要走向成熟,实现科学化,关键是要关注中国公共管理的实践,创造中国公共管理理论。为此,中国公共管理学应该在3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确立公共管理学特有的问题意识;二是确立中国公共管理的规范性价值体系;三是形成理论与实践能够相互转化的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对“向历史致敬:《公共管理学报》创刊20周年暨中国公共管理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的综述。本文在梳理与总结会议主旨报告和平行论坛发言的基础上,从溯源学科发展历程、把脉学科现实境遇、前瞻学科未来图景三个维度,对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进行了系统反思。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在改革开放的社会经济背景下迅速成长,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当下,面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课题,公共管理研究正致力于推进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实践创新。展望未来,学科发展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提升公共管理学科的国际话语权,推动中国公共管理研究走向国际学术前沿。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以来,我国学术界党内法规方面的理论研究已取得相对成熟的研究成果,但是在研究方法方面,学者们运用的主要是定性研究,实证性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党内法规案例研究法有待深入挖掘。当前党内法规教学案例的开发和应用不仅是党内法规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内法规实践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党内法规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借鉴公共管理学科案例研究的经验,根据党内法规制度自身发展体系要求,可以从内容、主体、范畴、历史阶段等不同角度开发案例,进行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围绕行政学的"范式转变"问题,国内外研究者展开了争论,并形成了迥异的观点。从库恩的范式理论出发并采用历史分析法考察行政学的学科发展史,可以发现,在行政学的学科发展中并未发生"范式转变",公共管理也不是一种新的学科范式。行政学"范式转变"的争论给予中国行政学研究的启示是,应在学科发展中实现由行政管理学范式向公共行政学范式的转变。要实现这种范式转变,需要明确中国行政学研究的科学共同体信仰,界定中国行政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加强对行政"公共性"的研究,构建中国行政学的研究方法体系,并从理念、体制和机制三个层面,通过学科范式转变带动政府治理实现由传统的"管理行政"范式向"服务行政"范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思想学是一门新学科。科学学确定,某类知识能不能成为一门学科有三个必备条件:一是这门学科有没有自身的发展史;二是有没有自身特殊的规律和完善的学科体系,三是有没有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纵观思想学的状况,符合条件。古今中外许多人从不同学科、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对人的思想、观念,意识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对思想、观念、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对前思想观念、原始思想观念、现代思想观念;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思想观念的更新,现代化与现代思想观念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思想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身特殊的概念、特殊的范畴、特殊…  相似文献   

6.
为总结我国公共管理学科话语建构情况,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对2007—2016年间,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研究两大代表性期刊《中国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学报》刊录文章进行抽样分析和评估。评估基于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三个维度,探析了我国公共管理学科话语建构的总体概况,并讨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我国公共管理学科话语体系的建构应进一步扎根中国现实、立足时代和国际前沿,确立研究核心命题;应借助已有研究平台,打造若干具有竞争力的公共管理学科共同体;同时,还应加强对研究者群体方法论训练,促进学科研究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专门研究公共管理这一新型社会治理现象的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模式的公共管理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正处在一个迅速的成长过程中。在这种条件下,迫切需要一门科学来研究公共管理现象,规划公共管理的发展,公共管理学正是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学以及诸多传统学科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它需要继承传统学科中的成果,也需要在学科的意义上实现对那些传统学科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官僚制批判研究的新视角——一个文献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僚制批判研究的视角并不统一,根据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来回顾这一公共行政的核心问题,旨在厘清混沌、深化对基本概念的认识。学科式类型化能够凸显表象背后的理论价值,就对理想型官僚体制的批评和反思而言,后现代哲学、政策分析以及公共管理学等视角是公共行政学演进的最新成果。每一个学科视角在研究路径、兴趣焦点、学术事件、核心思想与学术贡献等方面存有各自的回答,尤其是多元的研究方法,即解构哲学、角色互动理论和新管理主义,使得对同一议题的争论呈现不同特色。基于学科最新知识的批判性研究,在不断修正理性官僚制局限的基础上,深化了社会科学对基本组织现象的理解和解释能力,为体察和审视政治、经济与社会领域的基本问题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理论结构。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公共管理学科应以何种方式展开研究并建立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取决于公共管理实践的样态。然而学科虚拟化的研究风格和单一性的知识体系无法应对复杂而复合的公共管理实践,研究方式的复合化是发展的方向。复合化的研究,以经验和理论结合为主旨,将专业行政和综合管理领域纳入公共管理研究体系,以社会工程技术理性、综合化形式、价值关怀和治理方式的整合匹配为复合化研究取向,以研究基础融合、研究方法链接、泛框架化为复合化研究路径。复合化的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本质是社会工程管理。本文以研究方式为主线并结合学科诉求和研究细节展开论述复合化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0.
浅析公共行政学的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学的危机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 ,即学科体系的不完善、学术研究上的不成熟、公共行政研究者的不独立。危机的主要成因是中国公共行政部门对公共行政学科设置了不合理的评介标准以及公共行政学科研究中的一些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