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资源,它为我们党执政的合法性奠定了法律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巩固其执政基础的重要基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职能对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就必须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重大意义,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发挥好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主体作用,不断推进人民政协工作.  相似文献   

2.
刘明 《桂海论丛》2013,29(5):38-42
拥有广泛而强大的社会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完成执政使命的依靠力量,是党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前提。变动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要促进执政目标的达成,就必须努力赢得最广大民众的情感支撑和执政认同,持续不断地拓展和扩大社会基础。而其中的影响或制约要素包涵了多个层级和维度,它们共同交织在一起,纳入到现代政党政治运作的指标体系当中。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些要素,对于中国共产党有效实现社会整合、重塑政治权威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剧烈而深刻的变迁,使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出现了一定程度上执政资源流失的现象.如何重新整合党的执政资源,使其能够适应新的执政环境,成为构建新的执政理念的重要基础.在新的形势下.要整合并遏制执政资源的流失.必须从理论资源、组织资源和权力资源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加强党史研究成果的科学转化,不仅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我们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好党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党史文化固有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加强党史研究成果的科学转化,有利于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理念基础和理论依据,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地位和宪法权威。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主要来源于全体社会成员对其执政理念、核心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认同。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努力保持党强大的政治号召力、政治动员力和政治凝聚力,必须善于不断研究、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自身辉煌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依法执政,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就必须改革和完善其执政方式。在当代中国推进法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执政方式法制化是一种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理性选择。树立依法执政意识、规定执政权限、建构执政程序规则等是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法制化的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要坚持依法执政,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就必须改革和完善其执政方式。在当代中国推进法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执政方式法制化是一种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理性选择。树立依法执政意识、规定执政权限、建构执政程序规则、完善监督执政行为的法律制度,是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法制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政党执政制度属于国家政治制度范畴。科学构建政党执政制度是现代政党执政的规律性要求。现代政党执政制度有着客观性、系统性、根本性、权威性和稳定性等多方面特点。构建中国共产党执政制度规则体系,对于健全与调适中国其产党执政制度,弥补其制度性缺失,实现党的执政理念,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着力点。加强党的执政制度建设,完善党的执政制度体系。应围绕完善执政的代表性机制,巩固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增强执政的系统性思维,保证执政的有效性展开。  相似文献   

8.
依法执政是新时期维护党的执政合法性的形式要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合法性是执政党具备执政资格和平稳执政的前提,而执政党要获得政治合法性必须同时具备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使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有了保证,同时,也使其具备了执政合法性的实质要作,而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使党在新时期获得执政合法性有了可靠的形式保障。因此,新时期维护党的执政合法性必须严格依法执政,实现党的执政行为的法治化,尤其是要正确处理好党法关系和党政关系。  相似文献   

9.
许素菊 《桂海论丛》2006,22(3):14-17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围绕执政价值标准、执政核心、执政基础、执政要务、执政方式等重大执政问题,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一系列新的执政理念,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并为人民执好政必不可少的执政资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一项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必须立足于发挥统一战线的自身优势和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重新审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意识,实现党的执政长久稳定是当前执政党建设的核心内容。党在执政理念方面要实现新的认识,应重点把握执政合法性意识的新建构、执政党新的阶级基础意识的建构、执政党新的社会基础意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利益的表达与整合是执政党的重要功能。在新的利益关系条件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整合功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执政合法性资源,是新时期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初,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前提下,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核心是要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先进性建设问题。先进性是党得到人民认同和拥护的根本前提,是执政党根本的执政基础。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永葆党的先进性,才能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领导力量.党必须珍惜和培育执政的合法性资源,在执政实践中,对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既要坚持又要完善,在推进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时既要加快又要全面.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对党的执政基础既要扩大又要增强,使党真正成为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  相似文献   

15.
执政资源是执政党为了提高执政效能所调动和利用的一切积极因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资源包括群众资源、经济资源、权力资源和理论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永葆自身的先进性,就要努力研究当前党的执政资源的现状,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6.
依宪执政就是中国共产党依据宪法规范、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治国理政。依宪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判断和把握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产物,体现了我党对宪法权威在法治建设中重要地位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当前要实现依宪执政,应从四个方面切入和着力,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保障公民合法权利、提高领导干部宪法意识。  相似文献   

17.
邹谨 《桂海论丛》2023,(2):16-23
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深入巩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地位的现实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坚持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基本遵循,致力于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应坚持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为依托全面加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深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深入总结和运用好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历史经验,大力培养适应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需要的合格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论党的执政能力评价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永宗  钱雄 《前进》2005,(5):24-25
党的执政能力评价机制包括执政成本与执政收益对比的有效机制、民众认同的合法机制和执政资源的生成机制。一、构建执政成本与执政收益对比的有效机制执政成本与执政资源相关联,是执政党为维持执政地位和政治运行,实施和实现政治主张而耗费的各种经济的、政治的和思想意识等执政资源的总和。执政资源是保证和巩固执政党占据执政地位,顺利实施执  相似文献   

19.
执政成本是指政党在执政过程中所消耗掉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包括政党为维持执政地位和政权运行的成本、政党推行自己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的成本。中国共产党执政成本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物质性成本和精神性成本的总和。现阶段公务活动成本、干部培训成本、政府福利性支出成本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物质性执政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控制意识形态的成本、主导社会舆论的成本、引领社会价值体系的成本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精神性执政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成本的控制策略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纪中强 《岭南学刊》2013,(6):68-72,77
执政成效是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建设理论研究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由于其意义重大,已经逐步引起了国内学界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提高党的执政成效面临着来自中国共产党自身、外部环境以及现阶段国情的挑战;同时,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党执政成效的提高。党应通过建立健全完备的执政功能体系、有效利用与整合党的执政资源、改革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等途径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