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愈加突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愈加凸显,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对于农村困难群体的医疗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在深入分析我国农村弱势群体医疗保障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推进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做出相应的思考,以构建覆盖全民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医疗救助体系是“能够惠及穷人”的服务。国际社会非常重视对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注重法规建设、资格认定、项目开发、资金筹措、社会参与,国外医疗救助的成功实践给我国医疗救助城乡一体化提供了许多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因此,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现实背景,分析弱势群体社会救助与社会和谐发展中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反思当前我国社会救助的发展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新型救助体系、加快救助立法、转变救助理念、完善救助管理、发展社会互助等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起到促进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实现我国社会和谐、公平正义、以人为本等价值目标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残疾人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不仅仅限于狭义的社会保障,它还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社会保险等社保体系中应有的保障形式和内容。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弱势群体的保障机制应积极推进保障残疾人的立法,加强残疾人保障体制建设;加强残疾人弱势群体扶贫和社会救助力度;对残疾人弱势群体进行分类施救;构建社会广泛参与的残疾人保障体制等。  相似文献   

5.
为了维持社会公平,加强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我们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加强立法,切实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关注弱势群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充分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就业、看病、教育和住房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公平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弱势群体己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只有认真了解弱势群体的成因,明确社会救助的意义.才能正确把握社会救助制度的目标以及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法律实施需要成本,没有经济条件的法律主体很难享受司法程序来救济权利、实现权益,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提供必要的法律救助。我国现有的法律救助体系存在着诸多相互抵牾的问题,地方与中央之间的实践也不一致,立法体系很分散。中国需要建立包括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对刑事被害人的救助以及申请执行人的救助在内的统一的法律救助体系,以解决现有问题并促进法律救助的发展,从而维护社会和谐正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救助体系是该制度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在目前新发展目标"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体现。本文从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入手,重点介绍了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现存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保障吃饭、健康、住房、教育等基本生活需要是他们最重要的人权。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建立和实施了社会救助制度,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立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行政治理水平不高等原因,贫困人口的基本权利未得到切实的保障。今后,国家应当加快制定《社会救助法》,建立社会救助法律体系;提高社会救助治理水平,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制度,加大社会救助投入,提高社会救助的执行和监管效率,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权利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10.
清王朝统治集团重视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建立了中国封建帝制时代比较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养济院、普济堂、育婴堂、留养局、粥厂等,并且制定和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官办为主、以养为唯一的、完全免费的救助方式,使被救助者的生活维持在最低水平,即保证他们的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