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基于合同的相对性原理 ,合同之债主要是一种对内效力 ,即对合同当事人的效力。但是法律为防止因债务人财产的不当减少而给债权人的债权带来损害 ,允许债权人对债务人和第三人的行为行使法律所规定的权利。这些权利的行使 ,实际上涉及到第三人并对第三人产生法律的拘束力。而且由于合同变更与合同转让 ,给第三人的权利义务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 ,对不同情况下第三人法律地位的确认 ,能更好地保护合同当事人以及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按照我国《合同法》货运合同的有关规定,收货人不享有对承运人直接请求给付的权利,并非利他合同中的第三受益人,而仅仅是代托运人接受履行的第三人。这种制度设计在托运人、承运人、收货人三方权利义务的配置上有失公允,减轻了承运人的责任,加大了收货人的风险。尤其是第308条关于托运人在承运人将货物交付收货人之前可以单方变更、解除合同的规定,对正常货运秩序和交易秩序造成了冲击,不利于维护交易安全。起草民法典时应当依照利他合同的法理对有关规定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3.
第三人合同权利的产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合同当事人在基础合同中通过约定利益第三人约款来赋予第三人利益,第三人基于对合同当事人对其利益的赋予而形成信赖关系,这一利益被类型化为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进而,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经由正当化,成为一种可由法律加以保护的利益(法益),在立法上规定了信赖利益与期待利益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第三人的法益便可通过主张诉权受到法律救济.第三人的救济权的产生,使第三人对合同事有的法益通过权利的推定形成法律上实态的给付请求权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合同相对性原则及其革新的立法实践进行了总结 ,从事实和理论的角度阐明了对合同相对性原则进行改革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以英国1999年《合同第三人权利法》为中心 ,论述了合同第三人权利的范畴 ,并对完善我国现行合同法律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美国著名合同法学者科宾(Corbin)的第三人合同权利制度是对合同法理论的重大改革,推进了司法制度的重大进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合同法》对第三人权利制度规定得过于简单。对科宾的第三人合同权利制度作初步解读,通过介绍其制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功能,说明在我国引入该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立法建议,希望对我国将来的法律...  相似文献   

6.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是合同相对性原则的例外。从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其广泛存在于不同类型的合同中。在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债权人可以请求债务人向第三人为给付,第三人对于债务人也有直接请求给付的权利,以此为衡量标准,我国《合同法》上并无真正意义上的为第三人利益合同。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和实证的方法,对我国地方政府立法评估的基础理论、性质、第三人参与的权利内容以及权利保护等问题进行可分析,提出了立法评估的性质是立法,立法评估中第三人参与的权利应包括参政议政权、知情权、动议权、听证权、建议修改废除权、监督权等。对第三人参与权的保护应当有实体权的确认、程序权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合同类型。第三人是合同中的关系人,主体范围广泛,不受行为能力限制。第三人的权利,其来源是基于合同当事人的共同意图; 其效果体现在与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上; 其内容包括直接请求给付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合同解除参与权,以及给付受领权。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德国率先以判例的方式确立了“附保护第三人作用契约”,将债务人合同责任的适用范围扩大至合同之外的第三人,在理论上再次突破了古老的合同相对性原则。同时该制度独特的价值魅力,对我国的司法理论和实践也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看,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在大陆法系国家和英国的发展都由于诸多原因而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但美国合同法通过借鉴大量的原始案例材料,坚持权利救济的重要性,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不断彰显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我国合同法的发展和完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对于缔约关系,我国《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虽然都有所规定,但其规定的调整对象都是针对缔约双方当事人而言的。而对于在缔约过程中,因第三人的介入而给缔约当事人造成损害的情形,这两个制度都无法提供合理并全面的救济。但在司法实践中,又存在着第三人侵害当事人缔约关系的法律纠纷,为此,我们应当构建第三人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现阶段考虑到立法的缓慢性与司法实践解决类似法律纠纷的紧迫性之间的矛盾,遵循法律适用的目标,可以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将缔约过失责任扩大至第三人,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最高院可以先通过设立典型案例的方式来解决其适用与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契约相对性原则是契约法的基本原则.它曾经严格限定了契约责任的范围.随着契约相对性原则被突破,契约对第三人的保护力度得以加强.无论是德国法上的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还是美国商法典中的利益第三人担保责任,都扩大了契约对第三人的保护效力,从而使契约对第三人的保护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如何界定第三人的范围问题成为热点中的焦点,本文从附保护第三人作用之契约是对合同相对性挑战开始论述,认为分析第三人范围的前提是明白此种制度建立的目的、意义和基础,并在比较德国和美国立法的基础之上论述了确定第三人范围的要件,最后强调此制度中的第三人与其他第三人制度中的第三人应当严格区别.  相似文献   

13.
我国立法设置了多重第三人权益救济之程序,配置于诉讼各阶段,适用于不同之情形。通过对第三权益程序救济功能的探讨和程序间适用冲突之厘定,实现程序配置的自洽性和合理性。同时,对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主体、审理程序和裁判对象等加以明确和规范。  相似文献   

14.
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对我国《合同法》第64条的理解和适用存在着争议。否定说认为该条文没有对第三人利益合同做出规定,第三人不享有直接请求权;宽泛肯定说认为《合同法》第64条规定了"第三人利益合同"以及"债务人依照约定而为交付"两种情况;不足肯定说认为该条文实际上规定了第三人利益合同,第三人可依据该条的规定享有履行请求权,只是该规定尚不明确,在我国尚未形成第三人利益制度。经过比较分析,宽泛肯定说更具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存在违背程序正义、违反处分原则和不告不理原则等缺陷。为弥补这些缺陷,应将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分解为被告型第三人和辅助型第三人。  相似文献   

16.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债之相对性虽是债法的基础 ,但第三人若恶意侵害债权 ,在符合一定条件时 ,应当保障债权人对第三人的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文章结合我国的现状从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类型、责任承担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指出我国应当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 ,但主观上应仅限于直接故意。  相似文献   

17.
第三人侵害债权是指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故意实施或与原合同关系中的债务人恶意 通谋实施旨在侵害债权人债权并导致债权人损害的行为。20世纪世界各国都先后确立了第三人 侵害债权制度,我国立法对此却未予规定。在我国制定民法典之中,应明确规定用侵权行为法来调 整第三人侵害债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都未对第三人胁迫作出规定。文章比较了国外三种立法例,从是否应该保护善意相对人以及因第三人胁迫所为的民事行为的效力是无效行为还是可撤销行为这两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意思表示自由更值得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