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双边公共平台是指连接生态系统中的至少双边群体,在开放共享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效应提供互动机制以实现群体间相互满足的一种公共治理体系。其实质是开放互动的合作战略和平台型治理模式。双边平台的战略优势与优良属性,使得平台能够兼顾公平民主与经济效率、秩序与创新等公共价值,这些价值是由水平的创价模式与路径来实现的。理论演绎双边公共平台的价值及其创造模式,有助于认识双边平台引入到公共治理的必要性,推动公共平台战略和平台型治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以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数据型经营者向深度演进,互联网平台逐步显现出既具有促进市场经济创新发展的正外部性,也可能具有阻碍市场经济公平发展的负外部性,最典型的负外部性莫过于垄断。当前,互联网平台衍生了以算法合谋为主要形式的垄断协议、利用数据资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数据驱动型经营者集中等新型数据垄断形式,给我国反垄断规制带来了诸多困扰。尽管我国对反垄断做了较多努力并修订了《反垄断法》,但是互联网平台数据垄断的治理机制仍有待完善,要探索多维的反垄断治理机制:在治理原则上,应当坚持市场化与法治化原则;在治理路径上,需要从政府规制向多元治理(企业自治、政府规制与社会监督)转变,完善互联网平台数据垄断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3.
陈亮  薛茜 《思想战线》2022,48(3):96
以算法驱动为核心而形成的平台媒体具有“传播工具数字化”“内容产销自主化”“发展样态垄断化”等有别于传统媒体行业的新型特质,对公共媒体、平台用户及数字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脱胎于传统媒体的现行监管制度,在监管平台媒体方面存在监管思路与平台媒体角色定位失衡、传统媒体内容审查机制失效、传统反垄断执法“水土不服”等缺陷,由此,将算法监管嵌入到现行的平台媒体监管体系之中,从监管思路、监管对象、监管方式等方面重构平台媒体监管范式,是算法驱动下平台媒体监管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4.
当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公益生态圈逐步发展成熟,在我国慈善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S公益平台案例,对互联网公益平台生态圈的特征与结构,价值创造和治理机制进行了探索研究。研究发现,互联网公益平台生态圈由不同公益主体和生态子系统构成,其价值创造机制依赖于内部各个生态子系统和各个公益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其治理机制符合“个体-关系-系统”的层次递进逻辑。在成长性和健康性两大导向下,通过对个体、关系和系统三个层次的治理,互联网公益平台生态圈可以实现全面系统的治理,保证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研究结论推进了互联网公益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互联网公益生态的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5.
数字平台在发展演进中形成的生态系统,对反垄断法的适用带来了众多挑战。在我国平台经济领域相关市场界定实践中,司法机关倾向于分离出单一商品市场进行界定,如“微信表情包”“微信公众号”案,而行政机关在执法中已考虑到双边市场,但皆未将生态系统纳入考虑范围。数字生态系统的运作存在四个层次,具有三种内部协调机理,并在对外竞争中呈现三个特征。在平台封禁、数字版权的反垄断分析场景中纳入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竞争分析,可以带来全新的视角。针对数字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法规制,应当在各个环节纳入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视角,进行多层次、分类型的竞争分析,重点考察新型竞争行为,在事前审查和事后规制两端探索一条符合生态系统运作特点的中间道路。  相似文献   

6.
"放管服"是推动政府治理体系改革的关键举措,顺应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在平台时代,进一步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的要求以及平台革命浪潮的兴起呼唤着平台型治理模式的产生。平台型治理是基于多边平台开放治权、联接价值网络以推动互动合作的治理范式。平台主办方通过整合政府、市场、社会三种机制及其力量,推动多边合作共治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型创新。平台型治理模式的多边汇聚、供需匹配、赋权释能、平坦化运作以及网络效应激发等机制,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释放改革创新活力、降低合作共治成本、增强用户粘性,从而能够提升放管服改革的效能并保障改革的深化落实。  相似文献   

7.
在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海量数据和信息技术对城市治理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上海公共数据平台建设过程为例进行分析,在中国场景下构建了一个解释性分析框架,分析了公共数据共享加速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运行过程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这一运行过程主要从公共数据平台建立(逻辑起点)、平台开放(中心步骤)、平台治理与数据共享(最终目标)三个方面依次展开;在平台治理与数据共享过程中,各行为主体既要保证整体性思维又要实现协同性流程,从而实现从“管”到“治”的目标,达到从“没有不满意”到“满意”的效果。在作用机制层面,公共数据共享在促进达成“平衡机制”(关键难点)的过程中,通过“细分机制”(方式途径)的实现,完成“增能机制”(目标任务),最终加速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在实践层面,公共数据共享通过数据平台实现了数据赋能的力量,使人工操作与平台智能结合,让数字政府在超大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这需要通过明确政府、市场和居民之间的利益边界,维护好城市居民的合法权益,共享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红利,从而为这一转型加速过程提供法律层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兴起,互联网平台开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一部分平台在各自的市场领域中获得了主导地位,形成了寡头垄断。从根源上看,这些垄断除了互联网平台的成本次可加性之外,更是因为网络效应、多边市场效应、特定行为模式等。这些寡头垄断具体体现为数据垄断、流量垄断和算法垄断,从而给市场带来排斥竞争、数字扭曲、垄断自我强化等影响,因此,需要从行为动态监管、机构与法律整合、杠杆效应消除、平台中立试点等方面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9.
"智能+"理念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引入,实现了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和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互联网+"这一理念已在政务、社工、社会组织监管等领域得以推广,"智能+"在政府工作领域得以实现。以社会组织监管为研究对象,探求"智能+社会组织监管"运作机制及其特征,体现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灵活性"与"开放性"、过程监督的"全方位"与"透明性"、评估工作的"便捷性"与"科学性"。要使其特征对社会组织监管产生积极影响,必须重视法律与政策、管理责权、技术支持与平台构建这三大板块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据的累积,不同科技企业在数据资源的储备量上的差异愈加明显,数据垄断逐渐形成,并催生了"堰塞湖",导致各企业间的数据难以互通,用户隐私泄露问题随之凸显。因此,通过有效的数据治理来缓解数据垄断形势、促进数据安全与公平的共享流通刻不容缓。一方面应完善当前的数据治理模式,发挥现有治理手段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透明化的数据治理框架,解决以数据垄断为主的数据伦理问题,构建健康有序的中国大数据生态。  相似文献   

11.
面对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现实挑战,由"为增长而竞争"向"科学发展"话语转换所建构的"增长—发展"传统范式,在解释如何从技术和方法上破解生态危机、补齐生态短板和实现绿色发展时遭遇困境。随着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话语的提出,为超越经济"增长—发展"话语、构建"经济绿色治理"新话语提供了可能。从"经济"的领域指向、"绿色"的效果指向、"治理"的方法指向和"主体—客体—方法—效果"多维层次来诠释经济绿色治理意涵,可知经济绿色治理的本质是多元行为体之间经济活动的有机整合,这就要求构建覆盖政府、市场、社会等行为体协同合作的整合型实施机制,实现治理策略的落地落实。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张,构成数字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更复杂的监管挑战与风险。既有基于单中心的政府管制、平台自治与社会监督模式都存在内生性监管能力不足,更未能深刻洞察互联网平台本身所特有的复杂性特质。因此,打破传统监管模式的能力瓶颈与碎片化形态并走向互联网平台协同监管,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监管范式。在比较既有的政府管制、平台自治和社会监督三种互联网平台监管模式的理论渊源、价值理念、监管要素与内在不足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基于复杂性理论视角的互联网平台协同监管模式与发展思路,尝试为互联网平台监管模式提供一种新的见解,以期推动“平台善治”。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平台的兴起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海量数据蕴藏的衍生价值更使数据成为了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平台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数据处理的技术门槛、数据寡头跨领域的商业模式以及用户规模产生的网络效应使互联网平台经济天生就带有"垄断基因"。互联网平台的数据竞争行为逐渐背离了传统的价格理论,并产生了新型的居间关系。大型互联网平台利用数据获取和处理的优势地位,在市场中实施强制不兼容、市场挤出、大数据杀熟和用户隐私侵权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并减损了消费者福利,高筑数据壁垒,导致行业创新受阻。对此,应构建多元主体共治的数据垄断监管体系,推动惩罚性赔偿与举证责任倒置的适用,促进数据开放与数据共享,防止数据寡头滥用优势地位,及时规制数据垄断,实现平台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消费、分配各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竞争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数据垄断表现出双轮垄断的特征。这造成资本增殖空间的扩大、资本统治力度的增强,也挤压着传统经济空间,导致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失衡等问题。数据垄断的前提是数据的集中,而集中的数据掌握在作为数据载体的私人平台企业手中,平台企业掌握数字技术和算法是实现数据垄断的“另一条腿”。数据垄断有三种掠夺方式:一是无偿占有用户的数字劳动,二是基于数据垄断优势的需求“制造”,三是对数据空间收取“数据租金”。我们需要正确审视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变化,才能制定符合实际的监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黄昕 《理论月刊》2008,(1):82-84
伴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微观经济领域出现了不少管理真空现象,而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微观经济领域的治理功能以弥补政府治理空白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了.借助多中心公共治理范式的框架,构建行业协会与政府及会员企业之间的关系模型,多角度地界定了行业协会的角色内涵,必将有利于实现其对行业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6.
社会生态韧性已超越社会脆弱性,成为灾害、危机和风险研究领域中最令人注目的范式,它主要有社区能力说、恢复能力说、适应能力说、应对能力说、学习能力说、4R说、广义与狭义说和综合层面说等典型定义。社会生态韧性与生态韧性在研究主体、影响来源、实际操作和影响范围等层面有许多交集的地方,而在韧性类型、学习能力、维持能力、应对能力、平衡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一范式主要有适用于灾前评估及灾后应对研究、有利于灾害正向表达和为灾害治理提供新典范等优势,并有利于弥补国内相关研究缺乏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社会治理结构的渐进性演变对治理方式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公益创投因势而生,建构了一套涵盖政府、支持型社会组织、基层社会组织等主体参与的新型服务生态系统。公益创投生态中,各治理主体因理念偏差及生态角色困境,弱化了社会服务协同治理的成效,破坏了公益创投的生态平衡。为实现公益创投生态的有序发展,既要承认社会组织的生存需求,为社会组织让渡适当的"生存空间",又要坚守公益创投的原则与底线。建构公益创投良性生态的关键在于为不同参与主体的创投策略寻求治理平衡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转型期社会公共事务和风险治理难度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回应式政府治理范式已难以有效适应当前的时代需要,探索和构建具有前瞻能力的政府治理范式势在必行。因此笔者提出"前瞻性治理"的概念,具备现代政府运行特质。面对风险社会治理的挑战,前瞻性治理要以民众需求和实现公共利益为价值导向、以培育政府行政人员前瞻能力为抓手、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关键、以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为支撑、以风险治理常态化为重要举措、以跨域联动机制为手段、以健全法律制度为保障等路径构建得以实现。因此,前瞻性治理是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政府治理范式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19.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下我国社会企业发展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春艳 《求索》2015,(3):24-27
社会企业是指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新型社会组织,是近年来遍及全球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途径。我国虽然没有法律意义上的社会企业,但具有类似功能的组织大量存在。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下,我国社会企业发展要从其生存的社会环境去考虑存在的问题,从改进整个系统中的各要素、促进社会企业与环境要素的良性互动去探索发展的路径。只要社会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整合政府、企业、媒体、公众等生存环境中的各种要素力量,就能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企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数字经济平台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数字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一些平台企业垄断问题日益凸显,也成为国内外反垄断学者关注的焦点。与传统经济组织相比,数字经济平台竞争激烈,呈现新市场化格局,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垄断现象和一系列问题因此产生。如何调整反垄断治理策略和规制方法,对于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未来针对数字经济平台垄断问题,应是加强反垄断监管、完善反垄断体制机制、维护市场秩序等,推动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