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李立 《黄埔》2011,(4):12-16
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不但为两岸经贸文化搭起交流合作的桥梁,厚植两岸共同利益,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更稳固的根基。民进党2012初选结果出炉,蔡英文险胜苏贞昌,新世代打赢旧世代,民进党内政治人物面临洗牌,民进党也将进入下一个世代。  相似文献   

2.
"九二共识"是祖国大陆长期坚持的对台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更是海协会和海基会协商谈判的前提。2008年,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在承认"九二共识"的前提下,"两会"重启了暌违已久的协商大门,签署了15项协议。两岸交流突飞猛进,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蔚然成为不可阻挡的  相似文献   

3.
陈咏江 《两岸关系》2012,(10):26-29
10月4日,现任民进党中常委、前"行政院长"谢长廷以台湾维新基金会董事长的身份在大陆展开为期5天4夜的"开展之旅"。谢虽然是以个人身份登陆,但由于他具有一定的政治份量,并见到了数位大陆涉台系统负责人,谈论话题都具有一定的指标意义,这对摸索民、共之间的未来交流互动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谢的大陆行对国民党也将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对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4.
童振源 《台声》2014,(7):50-50
<正>2012年民进党在岛内选举失利后,"冻结台独党纲"的说法即偶被提出,甚至也被认为是民进党能否完成"最后一哩路"的指标。去年民进党举办"华山会议"时,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即提出"冻结台独党纲"的提议,虽然时任党主席的苏贞昌刻意冷处理,但这个声音在民进党内从未消失。6月20日,民进党40多名党代表联署"冻结台独党纲"提案,欲在7月20日民进党党员代表大会上进行讨论。"冻结  相似文献   

5.
2012年"大选"败选后,民进党两岸政策走向一直备受关注。谢长廷2012年10月大陆"调酒"的开展之旅更是让这个议题走上了台面,成为民进党不得不面对的"显学"。尽管民进党各派系有不同的两岸政策取向,对谢的观点甚至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看法,但在新的条件下,谢的主  相似文献   

6.
《两岸关系》2014,(5):12-12
<正>预定今年11月29日投票的"七合一"选举,目前随着各政党提名候选人陆续出炉,选战气氛正在加热升温。鉴于台湾过去历次选举,都和两岸关系动向紧密牵连,两者互为影响,我们因而认为今年"七合一"选举热战下的两岸关系表现,应加关注。关于台湾选举和两岸关系相互牵连的历史事例,太久前的不说了,单讲近年,一般人一定记得,上次选举"五都"市长的2010年,投票日5个月前,即该年年中,两岸双方签署了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及早  相似文献   

7.
丁宇 《两岸关系》2012,(10):68-69
9月19日晚,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内座无虚席,喝彩阵阵。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北京梅兰芳基金会、台湾辜公亮文教基金会共同主办,福建海峡电视台承办的"海峡梨园情2012中秋京昆交响音乐会"盛大上演,将于中秋节期间在两岸多家电视台播出,为喜爱中华文化的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回味无穷的视听盛宴!"海峡梨园情"中秋戏曲晚会是一年一度的两岸中秋戏曲文化交流品牌活动,晚会"以戏会友,以曲传情",共同感受中华古典美  相似文献   

8.
李立 《台声》2006,(2):12-12
陈水扁元旦讲话一出,岛内各界同?谴责,李敖甚至骂陈水扁的讲话是“放屁”。陈水扁大放“独”言,其两岸政策不是进步,而是倒退。且让我们看看陈水扁元旦都放了哪?“独”话。陈水扁重谈“台湾主体意识”。 说什么“台湾是我们的国家,土地面积3万6千平方公里。台湾的国家主权属于2  相似文献   

9.
彭维学 《台声》2014,(2):42-42
<正>1月9日,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通过"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以下简称"检讨纪要")。这份内容空洞、老调重弹的会议摘要记录,可用"假和实独、选举权谋、转型受阻、对话难求"来概括其实质。"检讨纪要"中表示,民进党要"以更务实态度来处理新生议题"、"积极自信地参与两岸交流,包括智库与地方执政县市的城市交流"、"透过对法令的逐步检讨与修正,营造一个让陆配、陆生与陆客,尊严生活、健康学习及平安旅游的友善环境"。作为"检讨纪要"中尚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党主席苏贞昌认为这是对大陆的"善意"。然而,岛  相似文献   

10.
最近,香港特首前顾问叶国华先生发表一个观点:"抬高国民党,管住马英九,是北京当前的对台策略"。这就是所谓"以党制马"说。叶国华现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名誉理事长,被台湾媒体说成是"中国外交智库领导人"。  相似文献   

11.
李立 《黄埔》2011,(6):10-14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两岸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以此为契机,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前进;民进党推出"十年政纲",其令人关注的两岸政策部分并没有什么新东西,表明民进党的"台独"立场没有任何改变,大陆对此不可能接受;陈水扁所涉的"二次金改弊案"二审重判,台湾民众直呼大快人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描述了"两岸族"台胞的现状,指出其参与营造的"两岸生活圈"在两岸间织造了绵密的社会连带网络,有助于两岸民间社会的联结、沟通及互信的建立、深化.重点在吸收西方社会身份理论的基础上,引入本土文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中国人的"我们"的观念,探讨"两岸族"在社会身份定位上的特殊之处,特别指出其不是自外于大陆人和台湾人.而是在其间生成既有差异对比又有联结沟通功能的中间群体,是在"重叠的认同"中将两者都视为"自己人",这有助于两岸民众在日常交往的点点滴滴中汇流成血脉相连、荣辱与共、互信互赖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自去年4月以来,国共两党有关方面先后举办了3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论坛最引人关注的成果,就是大陆方面多次宣布涉台经贸方面的优惠政策,向台湾业者发出了非常明确的信号:两岸经贸、两岸"三通"的"蛋糕"将会越做越大。在今年4月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交通部和民航总局宣布了推动两岸"三通"、深化两岸经贸往来的10大举措:首次明确鼓励台湾相关企业直  相似文献   

14.
正蔡英文当选民进党主席后,面对的挑战之一是如何面对民进党"逢中必反"的恶名与政治标签。"逢中必反"是民进党多年来一贯的政治立场与做法,在苏贞昌出任党主席后变得更加严重。有民调显示,多数民众认同民进党"逢中必反",并成为民进党的新政治标签,这对民进党的发展尤其是蔡英文的"总统之路"是一个沉重包袱。原因在于,民进党的"逢中必反",就像马英九被贴上"无能"标签让马英  相似文献   

15.
正3月26日,国民党主席补选结果出炉,洪秀柱以明显优势顺利胜出,成为该党成立百年来首位女性党主席。国民党终于告别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后群龙无首的乱局,翻开"改革再出发"的新篇章。在未来一年半的"洪秀柱时代",国民党将面临党务改革、内部团结、路线检讨等重大挑战,蓝营民众期待其大破大立,带领国民党尽快走出低谷,逐步站稳脚跟、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16.
民进党2012年败选后,党内掀起检讨两岸路线声浪,但过程一波三折,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决定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时,为了党内各要角是否参与,也花了一番功夫。党内经过近半年的9场大陆政策扩大会议,广邀党内外学者专家,甚至包括蓝营人士讨论,期间民进党在台"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还抛出"冻结台独党纲"提议。然而,民进党最后没有以报告形式来确立两岸路线,仅以检讨纪要呈现,而且只字未提"冻独",足见其两岸政策仍在原地踏步。  相似文献   

17.
民进党仍强烈坚持两岸"一边一国"的"台独"路线,而且阐述以"台独"为核心的"台湾梦",以对抗中国梦,再次揭示了党内保守派当道、务实派力量不足以及民进党走不出以"台独"为核心的两岸论述死胡同。备受外界关注的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简称"中委会")第一次会议于5月9日下午召开,9位委员全部出席。这一看似大团结、颇受关注的会议,虽然公布了"台湾的中国议程"提案,但气氛并不融洽,  相似文献   

18.
"一个中国框架"作为一个中国论述的最新发展,对于"国家未统一前"的两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搁置了两岸的政治分歧,尊重了两岸各自的现行规定,也充分照顾了台湾同胞的感情,为合情合理安排两岸政治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两岸应在"一个中国框架"下开展两岸政治协商谈判,解决台湾同胞关心的"国际参与"以及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等问题,推进两岸关系向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立 《黄埔》2013,(6):34-37
近两个月来,民进党在轰轰烈烈的“迎扁返党”后,又适时举办了持续一个月之久的“执政八年研讨会”,再加上预计九场的华山会议,以及备受瞩目的“马苏辩”因苏贞昌打退堂鼓而不了了之……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频繁动作,从最初引发全台舆论关注,到如今已经激不起媒体兴趣,原因无他,皆因这些事件都暴露出了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黔驴技穷,难以突围。  相似文献   

20.
6月8日至18日,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展开为期11天的访问美国、加拿大行程。苏造访了纽约、休斯敦、华盛顿、多伦多与温哥华等城市,除安排多场侨界聚会和参加民进党驻美代表处揭牌仪式外,还进行了所谓的"国会外交"和"智库外交"。苏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使美国对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放心",争取美国并进而争取岛内民众的支持。尽管苏此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