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个人只要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只要面对各种各样压力和诱惑,都会产生心理失衡.或表现为消沉颓废、郁闷不乐、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状态。出现心理偏差;或表现为不思进取,活力日减,情感麻木,出现情绪饥饿;或表现为面对信息社会大量资讯眼花嘹乱,不辨真伪,心理压抑,出现偏执狂暴。青少年心理失衡主要出现在生理与心理之间、心理与生活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面对不断攀升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善良的人们总是希望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将犯罪分子捉拿归案,测慌技术做为一个科技手段正随着社会发展,开始走入我国的司法领域,为解决侦查、起诉、审判工作中遇到的因证据不足而久拖无法解决或无从进展的矛盾起了很大作用,测谎技术与司法工作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灾情和救援工作一直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在政府的组织以及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援下,灾区的抗震救灾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其中,受灾群众的心理重建工作越发得到各方的重视。为了解到来自灾区的第一手信息,本刊记者采访了曾深入绵阳、北川等重灾区的北京青年医疗卫生志愿者服务队队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女性犯罪人数也激增,女性犯罪占整个刑事犯罪的比例,接近本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女性犯罪占全部刑事犯罪的比例。据统计,在50、60年代,女性犯罪占刑事犯罪成员的比例大约为1—3%;70年代占5%左右;80年代上升到8%;90年代初过到10%以上;现在则上升到12%。在云南,女性毒品犯罪则占全省在押毒品犯罪的16.8%。①因此,加强对我国女性犯罪的科学研究,采取适当的社会对策,减少和预防女性犯罪,对于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有意义。过去,女性犯…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违法分析及心理矫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违法主观方面的心理原因主要表现在反社会人格、从众心理、冲动型人格、自我认识模糊、自我情绪失控和责任感、道德感、公德心弱化。本文针对青少年违法的心理原因主要探索和实践了文化认知疗法、个体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活动、合理情绪治疗、情感回归疗法以及以奖惩考核为基础的行为疗法等心理矫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贾在江 《工会博览》2009,(10):80-81
心理训练是现代竞技体育比赛中十分重要的训练环节,它是取得比赛胜利的有效途径。对赛前紧张和焦虑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心理因素在赛前所产生的危害,指出呼吸调节法是克服赛前紧张和焦虑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一位11岁的女孩在2005年6月1日那天,用特殊的方式过了一个血腥而恐怖的六一儿童节。她将农药倒进自家的水缸和水盅里。造成1死4伤的惨烈悲剧。悲剧发生后。为了挽救这个迷失的女孩,这个城市的好心人纷纷献出爱心……  相似文献   

8.
曾依、马加爵、刘海洋……这些名字并不陌生,现在后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名字——孟懿,26岁的湖南衡阳籍博士生,2005年8月20日,在其就读的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跳楼身亡。  相似文献   

9.
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因心理原因而导致犯罪的比例正日渐提高。如何更为有效地预防这一部分未成年人犯罪?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在借鉴国外做法的基础上,提出将心理专家引入未成年人刑事诉讼中,以协助少年法庭更为顺利地完成少年审判的任务。本文主要探讨了心理专家介入的作用、依据、运作方式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从社会学角度认为心理压力是一复杂的结构,是一个“整合力系”。文章剖析了“整合力系”的成因:目标预期、失败暗示、教育冲突、压力转嫁、耐压弱化。在这些基础上,从系统论和发展观的角度提出将“减负”工作落到实处的对策,包括:教育评价:“减负”发展“极”;教育质量:“减负”发展“轴”;监控预警:“减负”发展“度”;系统有序:“减负”发展“力”。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犯从判处刑罚到刑满释放这一改造过程,大致要经过三个心理阶段:初期——心理觉醒的矛盾阶段;中期——心理反复的增进阶段;后期——心理相对稳定的阶段,以及三个阶段的心理演变。  相似文献   

12.
仅仅一句话     
四川省某工厂子弟中学初三学生黄某,学业不佳,物理老师廖某常训骂。一次,黄某没完成作业,廖某当着全班学生喝斥:“……你长大了,只能去做馒头!”(其父是工厂炊事员)仅仅一句话,黄某倍觉玷辱了自己的人格,激怒之下,便引发了复仇心理。一日,黄某悄悄拿走了廖某忘在课桌上的家门钥匙,偷偷进屋,举刀砍死了廖某及其未成年的女儿。演绎了一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一、罪犯基本情况 罪犯孙继新,男, 1962年生,山东省泰安市区农民。 1977年因盗窃财物被强迫劳动,其间多次脱逃; 1979年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 3年, 2年后刑满释放,在回家途中行窃,当年9月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 5年; 1983年 11月脱逃,途中行窃被判处有期徒刑 15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 20年; 1984年 11月因脱逃被判处有期刑 3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 20年;1992年及 1995年脱逃两次,均被及时抓获。孙犯在济宁、泰安、济南等地服刑,在强制劳动及服刑期间脱逃及预谋脱逃达…  相似文献   

14.
15.
今天在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看到一间专为心理干预而设的“新起点”爱心谈话室,暖色调的墙面、装饰画和精致小巧的家具用品都传达出一种“温馨”信号,一名未成年人在此与心理咨询师一番长谈后说:“把心里话讲出来后感觉好多了。”这次心理干预,是长宁区检察院首创的涉罪未成年人心理矫护体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嫉妒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人性的扭曲,是健康的大敌。 嫉妒心理产生于“人比人”。因为别人的才学、成就、机遇、职位、工资等方面胜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由羡慕转为恼恨的情绪。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嫉妒来自与别人的比较,没有比较也就没有嫉妒。”  相似文献   

17.
王艳 《工会博览》2009,(5):88-89
自1896年雅典的首届现代奥运会以来,奥运会开幕式逐渐成为奥运会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它已演变成为各国展现本国综合国力的最佳舞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同样也是中国向世界宣传自己的最好契机,国家重视.社会期待自然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从来没有哪一届奥运会的开幕式规模能如此之大,全民奥运成为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口号。本文就从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出发,在中国历史和伦理传统中,探究当代中国人的国民心理。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罪犯在服刑的罪犯中是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他们的青春期是在监狱里、少管所中度过的,充满着挫折、冲突和心理焦虑。本项研究通过深入监所进行调研,分析探讨青少年罪犯在监管条件下的不同焦虑心理及如何有针对性的对青少年罪犯进行教育改造和心理矫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的青少年吸毒问题日益严重,而且有继续恶化的趋势。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对青少年吸毒的心理成因做了分析:一是青少年对毒品所持的态度不正确;二是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矛盾性,而这种矛盾性及在这种矛盾下所形成的一些心理倾向同吸毒行为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三是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对吸毒成因进行探讨,认为吸毒行为的产生主要是本我、自我与超我的不平衡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心灵重建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统奎 《南风窗》2008,(12):96-96
5·12汶川强震,震垮了建筑,震碎了家庭。心理学者分析,大地震已给灾民带来严重的心灵创伤,"巨大、深刻的恐惧心理会对人产生很大影响,即使已脱离造成危险的环境,情绪却仍会处于惊恐当中"。痛定思痛,国人耐于灾难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视,得到空前体现,"心灵重建"成为每个灾民迫切的渴求,全国各地的心理工作者们也热情高涨,各级政府和部门组织了超过50支的心理救援队。然而,从专家眼光看,"缺乏基本的灾后心理干预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