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缅甸自2011年开始推进新一轮民主转型,迄今已三年有余,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引发世界瞩目,并得到了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的认可与支持。但缅甸转型在高歌猛进的同时,面临民主体制不顺、权力多元,社会整体缺乏民主素养与实践,经济落后导致民主转型缺乏庞大的中产阶级作为民主参与主体,民族冲突与宗教冲突不断等诸多挑战。民主既不能在缅甸一蹴而就地完美建立和运行,也不能即刻解决缅甸所有难题。2015年底的大  相似文献   

2.
2011年,在缅甸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军人专政宣告结束,国家政治转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此过程中,多党制和普选制的规则得以确立并逐步完善,民主政治的框架初见雏形。国家政治转型为缅甸乡村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变化的领域囊括了乡村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缅甸乡村社会在政治转型中呈现出新的面貌,但这一重要的课题在学界还未得到应有的关注。通过在缅甸乡村社会中长期的田野调查,本文发现军政府时代之后的缅甸乡村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具体的变化主要包括村落共同体的裂变、乡村权力结构的转型、村民与国家关系的变迁,等等。概而言之,在过去的10年,缅甸乡村政治生活的主旋律逐渐从"抗争政治"向"派别政治"转型。  相似文献   

3.
泰缅边境的缅甸难民问题已存在30年之久,目前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大量缅甸难民长期滞留在泰国境内,对泰国造成巨大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为泰北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不菲。虽然缅甸的民主转型为缅甸难民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但难民问题已经发展到了不再是单纯的缅甸内政问题,难民问题的影响已经扩散至周边国家和地区,其最终解决仍需时日。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看来,缅甸正在进行真正的变革,正处在民主转型的早期阶段,是推动缅甸改革朝向美式民主的关键、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力图主导缅甸未来和政经社会改革,美对缅全面接触,促压结合,启动发展援助,实施"经济接触"与"军事接触",同时寻求在缅甸问题上与中国的协商合作。  相似文献   

5.
2008年缅甸的发展中,有两件引起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一是"纳尔吉斯"热带风暴的袭击及其影响;二是"新宪法"公投."纳尔吉斯"风暴给缅甸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造成了极大的生命和财产方面的损失,但缅甸军政府以特有的方式应对了这场空前的浩劫,也没有因此改变推行它确定的"民主路线图计划",在"纳尔吉斯"风暴袭击缅甸的同一个月中在全国举行了"新宪法公投",并在当月宣布全民公投通过了新宪法."新宪法"历经了15年才出台,是一部非常富有缅甸特色和体现了军人领导集团意志的宪法,它的通过对缅甸未来政治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尽管通往2010年大选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但缅甸的政治发展看来仍在沿着军政府的"路线图"艰难地推进.  相似文献   

6.
作为缅甸最强大的组织机构,缅甸军方在其国家事务中扮演着双重角色。1962年奈温建立军事政权以来,缅甸军方在主导缅甸政治进程的同时,借助国有化政策实现了“藏富于军”。20世纪90年代,缅甸军方通过出口自然资源获得了大量预算外收入,成功解除西方的经济围堵和政治封锁,快速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组织机构的现代化转型。强大的军方经济体系对缅甸军政关系及社会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是维护和强化了缅甸军事威权主义的韧性,为军方采取灵活策略、确保“有纪律的民主”提供了关键支持;二是市场化经济改革难以逾越军队利益固化藩篱;三是公民难以抵御国家的政治渗透,社会整体民主政治意识缺失。考察缅甸军方的经济行为,有助于刻画缅甸军事威权统治的全貌,深入理解缅甸军方在国家建构议程中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7.
扈琼瑶 《和平与发展》2012,(2):38-44,71
缅甸在军政府于2011年脱胎为民选政府之后,持续对内外大政方针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全面启动民族和解进程,力争实现国内永久和平;开启经济政策大调整、大改革。"新政"能够实施,是缅甸过去23年艰难民主转型探索、在夹缝中实行经济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从外部环境看,也是美国施压、拉拢与利诱的结果。"新政"为缅甸外交全面拓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创建国内和平稳定政治局面的挑战。就目前而言,缅甸未来经济会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现代化之路将重新开启。  相似文献   

8.
张铁根 《亚非纵横》2011,(5):11-16,59,61
自2010年底以来,缅甸、越南、新加坡和泰国相继举行大选。大选过程及其结果透露了非常丰富和重要的政治信息,缅甸的军人政权向民主政府转型;新加坡执政党依然一党独大,但反对党实力有突破性增长;越南继续进行政治制度改革的探索;泰国迎来了社会和解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将缅甸与亚洲、欧洲其他国家的历史比较,分析了缅甸民族主义的复杂性以及潜在的危机,试图为其寻找出路。缅甸虽重回多党民主制,但民主转型也释放了被压抑多年的政治势力,民族、社会、宗教等结构性矛盾凸显。缅甸民族众多,孕育了多种民族主义但却没有建设起统一的国家认同。转型期意识形态的真空被民族主义填充,大缅族主义和佛教极端主义明显抬头,而政客们唯选票是尊的功利态度没有引导民众远离偏狭的民族主义。笔者提出缅甸应当利用地区化和全球化,借中国和东盟的东风来促进形成多样化、有韧性的泛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0.
泰缅边境的缅甸难民问题,透过内战的表象,缅甸长期的民族政治纷争与民生凋敝才是其根源所在。大量缅甸难民长期滞留在泰国境内,对泰国造成巨大负面影响的同时,却为泰北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不菲。虽然缅甸的民主转型为缅甸的难民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但难民问题已经发展到了不再是单纯的缅甸内政问题,难民问题的影响已经扩散至周边国家和地区,难民问题的最终解决仍需时日。  相似文献   

11.
正1988年缅甸实行对外开放,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即在缅甸开展活动,缅甸政府也制定了管理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2011年缅甸新政府成立后,在缅甸活动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活动范围上较之前都有提升和扩展。当前缅甸的政治经济转型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同时缅甸也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在此背景下,起源、发展于西方社会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在缅甸的  相似文献   

12.
2010年缅甸举行了20年来的首次大选,这是缅甸国家政治转型的一次重要契机。对于缅甸大选结果及新政府的建立,东盟邻国、周边大国和西方国家反映各异.但即使是长期与缅甸对立的西方大多数国家也对大选有了一定程度的认可。未来。缅甸执政当局仍将面临各种政治势力和国内国际局势影响下重新洗牌、西方国家继续施加压力和制裁而出现的不确定性局面。中国和缅甸长期以来建立的密切关系也将因西方国家不断对缅甸的威逼利诱经受考验。  相似文献   

13.
缅甸民族能歌善舞,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舞蹈艺术,舞蹈形式也多种多样。阿迎舞是缅甸一种独特的民间说唱舞蹈,也是缅甸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从它兴起到衰落的过程,可以深刻感受到保护传统阿迎舞的必要性。保护缅甸传统舞蹈艺术对保存缅甸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熊丽英 《东南亚》2013,(1):38-44,92,93
2012年缅甸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民选政府在推进国内民主政治、经济改革及民族和解方面都取得很大的成就。国内民主状况的改善,为缅甸赢得了西方国家的认可,2012年,缅甸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关系的改善,给中国在缅甸的影响力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作为缅甸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中缅间的友好关系还将长期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15.
2003年8月缅甸政府总理宣布旨在走向民主的缅甸7点路线图计划.2004年5月17日,已休会8年的制宪国民大会重新复会.此次复会旨在讨论确定宪法章节的具体原则.如果一切按照军政府的蓝图发展,随后将进行全民公决宪法草案,举行自由公平的人民大会选举,召开国民大会,把缅甸建设成为一个国家领导人经全民大选选举产生,政府及其他国家核心权利机构由全民大选组成的现代化、发达的民主国家.  相似文献   

16.
缅甸于2010年11月7日举行了多党制大选,并按照2008年公投通过的新宪法顺利实现了军人政权向民选政府的过渡,缅甸内外交困的僵局得到了改变。政治转型产生的"正能量",推动了经济改革与转型。落后的体制机制被打破,经济主管部门得到优化重组,法律法规得到完善,对外开放和投资环境大幅度改善,掣肘经济发展的政治障碍也逐步被消除。缅甸经济发展的活力得到空前释放,各经济部门展现出勃勃生机。缅甸是否能如一些分析人士所预言的那样成为下一只"亚洲小虎",关键要看政治改革能否持续巩固和推进。  相似文献   

17.
宋清润  倪霞韵 《亚非纵横》2012,(6):15-21,27
缅甸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1988年军政府再次接管政权以来,缅甸民主化一直是国际热点问题之一,不仅影响着缅甸与美欧关系,也牵动着中美的地区利益。中美涉缅利益各异,在处理缅甸问题的方式上也存在较大分歧,在国际场合发生争议。不过,从2011年开始,缅甸开启广泛的政治经济改革,美缅关系明显改善,双方少了很多对抗色彩,中美在缅甸问题上的沟通也在增加。未来,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逐步走实,缅甸在美国外交格局中的重要性增加。随着中美在缅利益的拓展,两国应在缅甸问题上增加协调与合作,既要以合适方式帮助缅甸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又要防止缅甸成为中美在东南亚的战略角力点。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月1~31日)●2日,为庆祝缅甸独立节,缅甸总统吴登盛签署减刑和大赦令。官方消息称,缅甸全国9000多名犯人从3日起被陆续释放。4日,缅甸总统吴登盛在庆祝缅甸独立64周年贺词中强调,只有国家和平,民族团结,才能实现民主目标。同时,实行民主,国家发展,人民的经济社会生活才能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传播有一种势差现象 :先进的文化影响和改造落后的文化。作为一种成熟的文化 ,印度文化全面而又深刻地影响到了缅甸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在缅甸文化的各个层面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当然 ,缅甸文化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有序的过程 ,并非完全是外来文化强加的被动吸收。在受印度文化影响的同时 ,缅甸文化也保存了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 ,并使之与先进的印度文化相结合 ,最终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缅甸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自1988年缅甸发生政变、军人政权上台执政之后,美国就以“民主”、“人权”为由,对缅甸政府进行孤立、制裁,同时支持缅甸国内民主势力发展,企图以压促变,使缅甸政权更迭,进而建立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西方民主式国家。然而,20多年的制裁并未取得美国期望中的结果,中国以及中缅关系的快速发展却使美国感到巨大压力,因此美国调整对缅政策,接触与制裁并举,企图以此促成缅甸的变革,同时离间中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