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口暴涨是国际大都市发展的通病。近年来,国外大都市无论产业转业、行政部门(企业)外迁,还是建设首都副中心、新建卫星城市,无不立足现实、着眼长远,顶层设计、长远规划,通过政府主导、政策驱动、市场激发、交通互联互通先行,在人口疏解方面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关键举措。如何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答案可解,面临一场大考。纽约、莫斯科、伦敦、  相似文献   

2.
崔晨 《北京观察》2016,(4):26-28
正建设副中心,不能"大而全",要主要考虑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要求,紧紧围绕副中心的功能定位,突出重点,有限发展。当前,我国特大城市普遍存在主城区人口压力偏大,功能过度集中,已超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等问题。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应运而生。过去30多年来,北京为摆脱"单中心"格局对城市承载力、运行效率的掣肘进行了不断探索。1983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建设黄村、良乡等13个卫星城;1993版总规新增亦庄,要建设的卫星城达到14个;2004版总规提出在"卫星城"的基础上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城市空间布局、重组城市功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解决了"为什么建、建成什么样"的城市副中心后,更重要的是直面具体问题,确定建设的理念与路径。为此,北京市无党派界别人士在2016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伊始,就  相似文献   

4.
吴晨 《北京观察》2016,(8):24-25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城市发展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选择.我们应集中力量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明确其历史性的战略定位,深化顶层设计,着力于城市精细化管理、民生服务和产业发展,紧追国际先进技术,开放数据资源,建立生态、智慧新城建设的长效机制,深化改革创新,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推动副中心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力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千年城市的伟大愿景.  相似文献   

5.
马大军 《北京观察》2017,(10):39-39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既是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融入京津冀协同发腱的标志性工作,也是服务国家和全市工作大局、实现更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为此,在城市副中心建设中,将无障碍设施融入其中,实现整体一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就北京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等重大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的战略定位,提出了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设城市副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等一系列重要任务,集中阐述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样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当前,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破解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难题、完善首都城市治理方式、抓紧推进疏解非首都功能是首  相似文献   

7.
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各地在积极组织落实.北京市的重点任务是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疏解配套政策成为重要制度保障. 目前,影响北京产业疏解的问题主要有三点: 第一,适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治理结构还尚未建立.首都北京的城市规模大,政治、经济、社会资源的集中,京津冀三地难以平等开展合作,跨区域协同发展需要建立新的治理结构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8.
张涛 《北京观察》2016,(6):10-13
正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来,北京市一直把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首要任务,积极稳妥地推动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批发市场的转移疏解,并取得初步成效。但随着产业疏解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面临的问题更多、难度也更大,现有政策的效果也变得越来越小,难以满足疏解需要。完善北京市产业疏解综合配套政策,支撑和保障产业疏解工作也就成了北京市的当务之急。产业疏解配套政策是有序疏解北  相似文献   

9.
郭隆 《北京观察》2016,(8):20-23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会议提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坚持统筹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使工作、居住、休闲、交通、教育、医疗等有机衔接、便利快捷.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要求,提高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按照市委下达的《北京市政协2016年协商工作计划》,北京市政协办公厅、经济委员会、城建环保委员会、教文卫体委员会和通州区政协五部门成立了联合调研组,围绕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展专题调研,聚焦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规划建设、产业布局、公共服务、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一系列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议政性主席会议协商,提出意见建议,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北京市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主动融入重大国家战略,以前所未有的政治担当,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为重点,  相似文献   

11.
正1月11日,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意味着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建城立都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对新时代北京的发展是一个重大机遇。1月11日,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发展进程中的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19,(4)
正自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三地联动成效初显,未来,京津冀地区将继续承担探索协同发展模式的重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美好蓝图,正徐徐打开。2019年新年伊始,历经5年磨砺而成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以继往开来的姿态呈现在公众面前,标志着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承  相似文献   

13.
疏解大首都     
张涛 《北京观察》2014,(4):28-29
正中心城区的功能聚集,带来的巨大压力和诸多问题,一直是北京市城市建设的重要关注点。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北京已经成为了拥有两千多万人口的大都市,但是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蓝天难见、繁星无影、河水断流,"城市病"成为了现阶段北京躲不开、绕不过的发展难题。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视察调研时对北京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北京明确城市定位、调政疏解非首  相似文献   

14.
<正>粗放对待生活性服务业会回到"动批"的老路上,而急剧压缩生活性服务业的零售环节会造成局部的供给不足。大型超市与便利店的互补架构或许在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京津冀一体化及其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疏解非首都功能是战略核心,也是破解北京大城市病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建设一流、宜居的国家化大都市是北京城市建设的宏伟目标,必然需要在服务业发展中提升业态品  相似文献   

15.
正通州区政协着眼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和标准,树立更高标准、明确履职重点、广聚智慧力量、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推进政协工作提质增效,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提质增效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通州区政协着眼北京城市副中心定位和标准,树立更高标准、明确履职重点、广聚智慧力量、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推进政协工作提质增效,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树立更高标准,在追求卓越中提质增效。坚持把提升标准作为提质增  相似文献   

16.
赵弘 《北京观察》2012,(8):28-30
正建设城市副中心就是要把通州建设成为一个仅次于中心城区的,产业功能、居住功能等各类功能配置合理的一个综合性区域,类似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城市一样。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两次提到"通州",并明确了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定位。这将通州推到了一个更高的位置上,要求通州比新城承担更多的城市功能、更快的发展速度。由此,通州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用城市副中心来承载北京未来发展这一新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7.
连玉明 《北京观察》2015,(10):13-15
<正>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推动城市内部功能重组的关系。推动城市内部功能重组,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一个重点工作。"十三五"期间,是北京贯彻落实"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这既是"十三五"规划的方向,也是"十三五"规划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正大力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传统的"通州味"。一是高度重视京杭大运河的生态建设和景观建设;二是保护和利用好物质文化遗产,留住固态"通州味";三是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态"通州味"。文化特色是城市的灵魂。在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传承和发展"通州味",对副中心提升文化品位、塑造对外形象、加深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涛 《北京观察》2017,(2):32-33
2017年是北京市四大机关率先启动搬迁的关键年,因此有关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话题,也就成为本次北京市政协全会委员们热议的焦点。副中心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城市副中心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要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做好规划。  相似文献   

20.
郑实 《北京观察》2016,(4):28-29
正随着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一部分行政办公职能将迁出中心城区。与中心城区既有建筑面临的更新改造相对应的,则是位于通州的北京市副中心的建设即将拉开帷幕,一批新的行政办公建筑正待规划设计和建造。此际,我们有必要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汲取经验,避免重蹈过去城市建设发展教训的覆辙。曾几何时,一些造型怪异夸张的建筑风格在城市里涌现,文化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