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执著探究孙中山的学者──《孙中山传》作者尚明轩访谈录日农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特别是对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研究中,尚明轩先生可谓是位勤奋的多产的学者。仅在近十多年间,这位史学家、近代史研究员先后撰写出版了《孙中山传》、《宋庆龄传》、《廖承志传》、《何香凝传》...  相似文献   

2.
宋庆龄的传记已有多种版本问世,可是未见以宋庆龄后半生为内容的专著,实为遗憾。可以说,《宋庆龄的的后半生》是应运而生。作者尚明轩是长期从事孙中山、宋庆龄研究的著名学者;另一位作者魏秀堂则是长期在宋庆龄创办的《中国建设》杂志社工作的资深编辑,  相似文献   

3.
蔡锷与孙中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锷与孙中山□尚明轩“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①1917年4月12日在长沙举行蔡锷国葬典礼,这是孙中山所寄送的挽联。孙中山用东汉著名军事家班超、马援作喻,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时期受人瞩目的风云人物蔡锷。蔡锷和孙中山二人,一属梁启超为代表之资产...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是第一个振臂高呼‘振兴中华’的倡导者,这也是他一生理想的核心。”学者尚明轩说。早在1894年11月檀香山兴中会创建时,孙中山就在《兴中会章程》中声明:“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从此,这一理想成为他毕生奋斗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5.
2012年11月11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台湾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共同主办了“孙中山与宋庆龄”研讨会,这是台湾地区首次举办的以宋庆龄为主题的公开学术研讨,对宋庆龄思想研究而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部研究宋庆龄的专著、66万字的《宋庆龄年谱长编》,在纪念 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诞辰110周年之际问世了。在海内外引起良好反响。 这部专著的主编是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多年从事孙中山、宋庆龄研究的专家尚明轩先生。为更多了解这部新著,记者专程拜访了他。  相似文献   

7.
王晓天 《求索》2007,(12):207-211
文章认为,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五权宪法”思想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考察可知,孙中山的监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辛亥革命为界标前后经历了两个时期,随着其革命恩想的形成和革命实践的发展而形成,而发展,而完善。孙中山还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他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这是孙中山认真考察和研究外国的监察制度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得失利弊之后总结出来的。孙中山还对监察机关的设置及职权等作过多次阐述,在监察机关及其职权的设计方面可谓匠心独具。总之,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相似文献   

8.
1920年,25岁的邓演达担任粤军第一师参谋兼步兵独立营营长,从此他就成为孙中山的积极追随者。孙中山在艰难竭慨之中总是把邓演达调到最关键的岗位上。1923年春夏,邓演达刚刚奉命打垮进犯广州的沈鸿英叛军,攻克肇庆城,杨如轩、杨池生又在广州叛变。孙中山急调三团长邓演达率部拱卫大本营。清晨,卫队列队大元帅府门口,孙中山向卫队走去,对邓演达说:“我决定授予你少将参军之职务,鉴于你的战功卓著。”宋庆龄随即上前向邓演达赠送礼品,说:“择生,这是孙先生亲笔题赠给你的照片和书赠你的对联。”陈友仁帮助宋庆龄打开对联,展现出…  相似文献   

9.
冯惠 《传承》2013,(2):92-93,96
“三民主义”作为黄埔军校精神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孙中山建军思想的支撑点;“以党治军、以军固党”是孙中山建军思想的指导原则;“以俄为师”,在军队中设立党代表制度是孙中山建军思想上的一个关键性的突破;“武力与国民相结合,又要为国民之武力”是他建军思想的最高峰,这些为我党创建人民军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为中国的独立和自由,奔走呼号,艰苦卓绝地奋斗了40余年,功勋昭著。他一生廉洁奉公,清正耿介。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广东绅商百姓联名举荐孙中山的大哥、多次捐巨款支援革命的孙眉出任广东都督。孙中山得知后,即刻致书广东各界团体予以劝阻。孙眉听从其弟的劝告,没有出任粤督。1925年孙中山病危时,留下一份《家事遗嘱》,其中谈到:“余因尽瘁,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孙中山先生竭尽一生为民众的利益而奔走,…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与孙中山和宋庆龄我国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宋庆龄同志与世长辞了,我怀着十分沉痛的崇敬的心情回想起不少往事。记得1951年宋庆龄同志荣获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金时,我正在我国驻苏大使馆工作.到了第二年的12月25日,宋庆龄同志...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先生是民主革命先行者,也是祖国统一思想的不断发展者和实践者。他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和愈挫愈奋的革命精神,是推动其一生不断革命、不断进步的主要动因,并因此发展和完善了其祖国统一思想体系,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都给孙中山以极大的影响,使他的祖国统一思想在理论认识、依靠力量和对敌斗争的策略上都发生了质的飞跃。首先是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的发展。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这个具有适应世界潮流和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新三民主义”(在国…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早在《建国大纲》以及其它文章中,‘就曾提出社会建设。他说:“统一以后,则重心又移在社会问题。”他不仅把社会建设视为“重心”,还对社会建设做了系统论述,完整阐发。他的社会建设思想虽然没有在他手中变为现实,但是,他的先进理念启迪了后人。孙中山先生在社会建设方面有哪些见解呢?孙中山把“人本”、“民本”作为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孙中山脑子里充满着自由平等。他认为人人共处于世界大家庭;他认为,“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一国之内,实行“民有”、“民享”、“民治”。“天下是人民公有的天下,国家是人民公有的国家”,人人平等,“无尊卑贵贱之见”,“无贵族、平民之阶级”;他认为人人“各尽其事,各执其业,各得其所”,“国家的利益大家可以均沾”,“全国男女,无论老少,都可以享乐”,“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共享安乐之幸福”;他认为人人具有极高的道德境界,“人人当以服务为目的”,“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来服务”,具备“为四万万人谋幸福”的博爱精神。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在多种场合、多次演说中均念及武昌首义,充满了感怀。孙中山总结武昌首义的目的为实行政治革命、推翻专制;进行种族革命、排满兴汉。孙中山评价武昌首义在于一呼百应、开创民主共和之功。孙中山剖析武昌首义成功因素,一是首义之士的勇锐之气与牺牲精神。二是舆论宣传之功。三是各省军民响应、浴血奋战。孙中山多次凭吊首义忠魂,力图抚平武汉伤痕,力主建都武汉。同时,他也提出武昌首义胜利过速也是后期革命党人精神颓靡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宋庆龄(1893—1981),一个与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与二十世纪、与世界和平以及中国革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名字,在中国,象征着崇高和神圣,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奖项弥足珍贵。 为了发展宋庆龄毕生关爱并倾注心血的事业,中国福利会联合有关机构,设立了两个以宋庆龄的名字命名的奖项。一项是用以奖励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的“宋庆龄奖学金”;一项是为奖励为妇女儿童事业做出贡献的杰出人士而设立的“宋庆龄樟树奖”。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婚姻,可以说是20世纪为数不多的伟大而瑰丽的婚姻之一。熟悉这段关系的学者都知道,当时,这段婚姻不仅受到孙中山的同志和战友的反对,而且受到宋庆龄父母的反对,一些据此演绎出来的小说、电影以至传记更将此描述得有声有色。然而,有根据的可靠史料实在太少。去年8月,我在日本访问期间,收到高知市民图书馆寄赠的《萱野长知·孙文关系史料集》。该书收集了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写给孙中山的4封英文函件,其中  相似文献   

17.
《传承》1995,(2)
1951年4月:宋庆龄捐献巨奖宋庆龄是我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国际上公认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1913年她从美国留学回国,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1915年10月与孙中山结为伉俪,成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助手。孙中山逝世后,她广泛宣传孙中山的学说和联...  相似文献   

18.
陈粹芬孙中山的亲密女伴与战友孙中山先生自兴中会酝酿时期至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为止,有一位亲密的女伴与战友——陈粹芬女士。直到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前正式宣布与陈分居为止,前后共24年。在《香山孙氏族谱》中,陈粹芬以“孙文德明元配卢慕贞、...  相似文献   

19.
88岁的尚明轩精神充沛,思维清晰,每天有半天时间端坐在书桌前工作。在书桌的玻璃板下面,压着他用毛笔写的一张小字条:“黄庭坚曰:三日不读书,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先生一生中先后有元配卢慕贞、侧室陈粹芬和妻宋庆龄三位女性。卢慕贞生有一子孙科,两女孙娫、孙婉,陈粹芬和宋庆龄俱无子嗣。无缘问鼎副总统的独子孙科 孙科是孙中山的独子,民国政坛上官位显赫的风云人物,曾任国民党政府广州市长、广东省建设厅厅长、国民政府交通部长、铁道部长、财政部长、建设部长、考试院副院长、立法院院长、国民政府副主席、行政院院长等要职。 1891年10月20日,孙科在故乡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