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促进就业背景下,作为确立毕业生劳动关系,实现学校就业管理职能的就业协议书,却出现对就业的制约作用.本文分析了就业协议书对就业的制约作用及成因,提出了完善相关立法,明确就业协议的法律性质及高校职责的解决就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就业能力不强是影响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研究并帮助他们的解开就业症结,指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提高综合素质,对促进他们就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均极具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民平等就业权在《就业促进法》中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大晴 《北方法学》2010,4(3):81-90
平等就业权是指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机会及其排除各种就业歧视的权利,它既是生存权的延伸和具体化,也是劳动权体系的起点和基础。对农民平等就业权进行立法保护,既有可靠的宪法依据和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我国《就业促进法》首次规定了农民平等就业权,但它在具体保护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缺陷,促进就业的有关规定没有涵盖农村劳动者;反就业歧视的规定缺漏较多、可操作性差;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完备、不匹配。为了有效保护农民平等就业权,必须全面贯彻城乡平等就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反就业歧视制度和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4.
高静 《行政与法》2012,(4):46-49
就业乃民生之本。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再就业人员就业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就业人口不断增加,解决就业问题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如何实施积极的就业战略,完善就业公共政策,借鉴发达国家和省份促进就业的先进经验,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
黄励 《法制与经济》2008,(12):113-114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就业能力不强是影响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研究并帮助他们的解开就业症结,指导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提高综合素质,对促进他们就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均极具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保障问题刍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就业制度实施以来,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从优势群体逐渐转为弱势群体。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各种深层次原因中,不平等就业违背了不歧视的法律原则,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因此,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是有效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主要措施包括从需求、供给和匹配三个方面完善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关系国家人力资源规划,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但是近几年就业压力趋重的现象,使得大学生发展前景堪忧。文章将针对就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先进地区就业促进的经验,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自身几个方面为大学生就业促进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逐渐沦为弱势群体。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各种原因中,不平等就业违背了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作用的原则,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因此,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是有效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这就需要得到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作用的保障,表现在:为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利的实现提供法制保障、提供法治保障、提供德治保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逐渐沦为弱势群体。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各种原因中,不平等就业违背了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作用的原则,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因此,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是有效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这就需要得到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作用的保障,表现在:为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利的实现提供法制保障、提供法治保障、提供德治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法学的角度分析了毕业生整容热现象涉及到的外貌就业歧视问题。通过对外貌就业歧视的内涵、危害、反外貌就业歧视国内立法的缺失等探讨,提出了构建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的建议,以期为维护毕业生权益,进一步促进就业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高校毕业生就业立法歧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伟 《河北法学》2006,24(6):6-13
中国高等学校实施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几年中,恰逢国有企业职工下岗与再就业工程,国家机关精简行政编制和事业单位裁员的人事制度改革.各地为了缓解应届高等院校毕业生进入本地就业市场的压力,制定规范性文件设置毕业院校、学习专业、英语和计算机合格证书和入学前生源地等条件的方式来限制这部分就业群体.然而,这些限制措施与宪法劳动权和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自由选择职业权利相抵触.分析和研究这些地方规范性文件,有助于我们认识目前劳动就业中普遍存在的歧视劳动者的现象,并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上加以解决与完善.  相似文献   

12.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近实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旨在促进学生就业。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缺乏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撑,和现行法律存在抵牾,实施起来有诸多争议,有必要理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和相关制度的关系,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进行必要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崔玉隆 《法制与经济》2008,(20):119-120,124
新近实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旨在促进学生就业。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缺乏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撑,和现行法律存在抵牾,实施起来有诸多争议,有必要理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和相关制度的关系,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进行必要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于燕 《法制与社会》2013,(19):195-196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的一线人才,是整个大中专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人才金字塔中最底层的生力军。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虽然首次就业率相对大学毕业生较高,但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工作在民营企业,体现出专业对口率低和工资待遇低等问题,导致其频繁更换工作而出现摩擦性失业、甚至是自愿失业。能否解决这一问题关系着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关系着学校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中职学校的就业服务与指导该怎样发挥自身的作用?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认真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认真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做好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从而说明职业指导对就业困难群体的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大规模发展、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剧增,导致大量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政府就业压力增大,建立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构建体制健全、系统完整、功能齐备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关键。我们必须认清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势,掌握其新特点,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6.
独立学院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直接影响学校的生源及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当前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较好;表现为:独立学院总体就业率较高;就业呈现出多样性;毕业生的就业途径多元化等方面,这其中有其深刻的原因。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及时就业甚至难就业,对其个人和家庭来说是负担,对国家来讲也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本文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建议,就业难状况的解决,需要政府、高校、学生等各方都做些努力,共同化解难题。  相似文献   

17.
《检察风云》2012,(23):6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因其特殊性而备受社会关注。高校毕业生是社会最富有生机、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他们  相似文献   

18.
国内就业机制的变化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高校在其中的法律地位及违反就业协议书的法律责任等问题已成为争议焦点。由于法律对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及高校的地位等尚无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的矛盾和纠纷。本文仅就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属性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及时了解和掌握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相关信息,了解目前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及时掌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困难,帮助学生走出择业误区。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调查和统计毕业班的就业人数等方式,收集整理有关数据并进行总结分析,了解毕业生的就业趋向以及毕业生对就业条件的要求和实际就业条件之间的符合度。目前,我校能完成教育厅下达的就业指标任务,这证明我校所采取的一系列就业指导措施是有效的,存在的不足,有待学校将各项资源整合,促进就业工作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谢恩 《法制与社会》2011,(19):236-237
随着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怎样另辟蹊径拓宽就业渠道成为了当前就业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了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加强校企合作及就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推广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支援西部,重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业岗位等几个方面的措施与对策,以期对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