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发生在其中的激情犯罪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激情犯罪案件近年来不断发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研究和探讨大学生激情犯罪的形成原因,有利于得出相应的对策,对于预防、减少大学生激情犯罪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学生激情犯罪较为突出,在大学生犯罪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对社会的危害很大。大学生心理尚不定型,具有很大的变动性和可塑性,通过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激情犯罪行为是可以预防及矫正的。心理素质差、教育的不足是大学生激情犯罪的形成的主要内因与外因。因而从内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注重能力培养,到外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注重环境的优化是预防大学生激情犯罪的重要形式及途径。  相似文献   

3.
袁霞 《法治研究》2010,(1):98-102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激情犯罪尤为突出,涉案学生及其家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学校教学和管理秩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干扰,也给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为此,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激情犯罪的现状,究其成因展开了调查问卷,并探讨了如何针对导致大学生激情犯罪的几大因素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教育策略,以避免激情犯罪,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激情犯罪案件已占刑事案件的1/3,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激情犯罪具有情境性、情绪性、爆发性等六个特征“引发激情犯罪的原因是长期而复杂的,既有心理上的制约,又有家庭、社会行为人性格、外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预防激情犯罪必须个人、家庭、社会三方并举,必须在提高人的心理素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郑仁启 《法制与社会》2012,(14):266-267
青年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转型期,心理波动大,诱发激情犯罪的机率高;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青年学生激情犯罪具有犯罪意念产生快、行动迅速、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等特点;青年学生激情犯罪的心理预防可以从广泛普及心理知识、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及时实施心理干预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激情犯罪案件已占刑事案件的三分之一,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从犯罪心理学的视角,对激情犯罪的特征、成因、预防进行了系统论述。首先,从情境性、情绪性、爆发性等方面指出了其理论与实践同构的六个特征;其次,从价值观念、人格构成、心理品质等方面剖析了主客观交织的五个成因;最后,从社会文化、家庭环境、自我调适等方面提出了内外因互动的五个对策。  相似文献   

7.
论激情犯罪的刑事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激情犯罪的概念本身所涉及的三个范畴即情感、激情和激情犯罪各有其独特且丰富的内涵.在充分揭示其内涵的基础上,应主要依据刺激的不同性质而区分两类激情犯罪,然后再循着由刑事责任本质而确立的分析路径,展开对激情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的剖析,最终可得出结论:不同类型的激情犯罪所负刑事责任在质和量的根据上有联系,但更有区别.  相似文献   

8.
情绪冲动型的激情犯罪已经占到了伤害和杀人案总比例的70%左右,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讨论,农民工和未成年人等社会中的一部分人比正常人更容易发生激情犯罪,成为激情犯罪的高危人群。对于激情犯罪来说"预防它比打击它更有价值"。因此,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避免产生引起激情犯罪的"刺激源"。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大学生激情犯罪的案例趋于递增,其不仅危害到受害者一方的利益,也严重恶化了社会风气,给整个国家的发展设置了信任危机障碍,至于对行为人本人而言,更是百害无利,一失足成千古恨。本文试图分析大学生激情犯罪的成因并结合成因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期对此现象的遏制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十七大政府工作报告的社会建设中提出了劳有所得的目标,并相应提出了提高居民收入的比重和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劳有所得与两个提高的提出有深刻的背景,应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层面着手其实现,两个提高与劳有所得的实现不仅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宏观层面有深刻意义,还对企业实力增强以及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微观层面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浅谈激情犯罪的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情犯罪是当前社会中比较突出的一类犯罪。本文对激情犯罪的特点、成因和对策进行了研究,找出了预防的办法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赵鑫 《法制与社会》2014,(13):295-296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犯罪形式凸现出来。"激情犯罪"这一词汇自药家鑫案件之后在市民社会中爆炸开来。很多人认为这是句无理取闹的"辩词",殊不知其背后蕴藏着极强的刑法学专业性。本文围绕轰动一时的"哈尔滨杀医案"展开,通过分析"激情犯罪"的语意,建立比较系统的"激情犯罪"的认定标准,并依此来分析"哈尔滨杀医案"。每一个案件背后都存在着若干个事实,而事实背后隐藏的是制度的不完善、伦理道德的缺陷、以及对法律的蔑视。面对"激情杀人"这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应当以一种理性的心态面对法律漏洞,弥补"激情犯罪"在刑法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13.
徐琴 《法制与社会》2012,(22):223-225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较以前有明显提高,但在根本上还缺乏内生的法律信仰.本文从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理论三个层面来探讨如何加强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课外培养.本文提出,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介法律信息辨析引导,关注并支持大学生的社会法律生活实践,促使大学生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法律心理;通过校纪校规层面、法律社团层面、学年论文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学生申诉处理环节,来实现法律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课外多渠道传播;建议学校有关部门利用新媒体有选择的做好法律理论营销工作.  相似文献   

14.
激情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很多国家的法律都对其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我国的刑法当中却没有对它做出相应的规定。这对于激情犯罪多发的现状是不符的。所以我国应当对激情犯罪的刑事责任、概念、以及量刑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定。本文试图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能对我国的刑事犯罪预防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激情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其暴力性、突发性、不计后果性等特点决定了在激情犯罪中引入当事人谅解制度,不仅有着利于弥补被害人的损失、帮助加害人重返社会的重大意义,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和司法制度的完善。本文在基于对激情犯的特征和当事人谅解制度的研究之上,讨论在激情犯罪中引入当时人谅解制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冯景  刘泽  赵丹 《法制与社会》2015,(4):219+227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之一.民族院校大学生作为促进各民族地区发展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论述民族院校学生现状入手,分析当前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因素,最后从民族特点、教育实践、时代精神、教育机制几个方面对民族院校爱国主义教育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前,司法实践中,激情犯罪已越来越频繁地被用作减轻被告人刑事责任、予以从宽处罚的理由。但是,由于我国法律没有对激情犯罪做出明确的规定,对激情犯罪的判断亦无统一标准,社会公众的理解比较浅显模糊,导致激情犯罪出现滥用、错用的现象。尤其是在药家鑫案中,辩护律师以其属"激情杀人"作为请求法庭从轻判决的理由之一,引发社会各界诸多争议。如何正确认定激情犯罪,是正确理解、适用激情犯罪情节时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就激情犯罪的基本内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论激情犯罪的心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激情犯罪的心理因素董石竹激情犯罪多发生在心理素质很不成熟的年轻人中,表现为明显的心理缺陷综合症。从主体心理结构上看,导致激情犯罪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调节心理需要结构的能力较差。需要是人的心理现象的基本方面,它处于人的意识的较高层次,是个体...  相似文献   

19.
创建个人破产制度可以改变社会固有债务文化,树立破产免责理念,促进个人信用体系发展,建立信用标尺,保护债权人利益。同时明确"诚实"对债务人的价值指引,为诚实债务人提供低成本救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企业破产制度、个人征信体系和执行制度发展等因素的推动下,创建条件逐渐走向成熟。构建个人破产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研究个人破产制度的运行理论和规则。债务出清理论和信用公平理论分别在宏观和微观层面指导个人破产制度的运行,从法庭内和法庭外两个层面共同构成个人破产制度的运行规则。进而在个人破产制度运行机理的指导下构建我国个人破产制度,建立法庭外债务清理制度和法庭内债务清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作为学理意义上的激情犯与一般意义上人们理解的激情犯罪在概念特征及构成上有很大差别,特别是激情犯罪的起因、精神、时间、对象和特定罪名的界定,对激情犯罪的认定处罚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刑事法律对激情犯罪无明确规定,这种制度缺失容易造成人们理解和认识上的混乱,应当通过立法及时予以弥补, 使刑法相关制度更趋于严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