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目前中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追溯其根源,无疑也可以落脚到利益的原点上.在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中,电子政府有其公共利益的诉求,同样也会有政府自身利益的存在.政府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存在,必然会对电子政务发展的利益格局产生作用并受到现行利益格局的影响,政府利益的存在必然会影响政府的行为.从政府的自利性出发,笔者把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政府利益视为与公共利益相区分的政府自身利益,具体可划分为政府组织的整体利益、政府部门的局部利益和公务员的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2.
杨立华 《行政论坛》2004,3(1):18-20
从公共政策和公共利益的关系出发,讨论“定海古城被毁”事件,认为公共政策并不必然地反映公共利益。“定海古城被毁”事件实际上可能是一起代表部分政府官员利益的政府部门利益通过公共政策的方式以政府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不正当名义严重侵害公共利益的事件。由此,提出保证公共政策有效地维护、增进公共利益的公共交易机制。  相似文献   

3.
析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作为国家权力的代言人 ,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为公众谋利益是其职责 ;而政府作为共同体组织 ,存在着自身狭隘的利益 ,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这两者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及政府应如何平衡利益层面的冲突 ?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浅析利益因素对公共政策主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是现代国家管理社会的一项重要手段。政府和公务员在公共政策过程中起着主导地位。由于受公共利益和自身利益的影响,政府和公务员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等环节中都会有相应的表现,因此必须建立合适的制度以保证公共利益得以实现,同时也能够照顾到政府和公务员的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5.
从本质上说,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其根本目标是实现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社会利益千差万别,一方利益的增长可能意味着另外一方利益的消减。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自身利益,各类利益主体便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6.
法律的制定实质就是利益的平衡与分配。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如何妥善平衡好各种利益关系,正确界定公开与不公开的范围,是各国立法的一个难点。政府信息公开中的利益冲突源于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的各利益主体对利益的追求。这些冲突包括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公共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个人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信息公开中的利益冲突直接表现为信息主体因权利享有和限制不同而导致相应各方利益的冲突。在信息公开制度中,对不同的利益进行平衡,主要依据的原则和方法是:权利平衡原则、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和正当程序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西方政治学从柏拉图到当代的公共选择学派等诸多政治学家们对政府属性和职能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他们对有关政府利益的争论,一方面说明了对于理想政府与现实政府的差别,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家是公共利益的实现者和维护者,是资产阶级用来抹煞国家的阶级性质,从而维护其统治的精巧理论。  相似文献   

8.
试论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洛忠 《理论探讨》2003,1(2):90-92
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政府公共性的含义 ,认为政府的公共政策只能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 ,政府及其公共政策是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还是仅仅为少数人、少数集团的特殊利益服务 ,政府及其公共政策实现公共利益的能力和程度 ,是制定和评价政府及其政策的正当性、有效性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活动中的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野 《行政论坛》2009,16(3):27-31
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公共决策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确定并实现公共利益.公共政策主要是政府的政策,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通常选择那些与社会整体利益一致的方面,同时也要考虑自身的利益,在此基础上综合平衡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通过公共政策为实现公共利益而在各个社会成员间进行利益分配.这种利益分配须立足于组织使命的完成和最高目标的实现,因而也是有代价的,为此,必须使政策符合法律的基本要求.达到政策行为规范化,而要做到这些必须使政策尽可能做到社会公正,并努力使政治决策系统接受,这样,政府的政策才有合法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政府利益及其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军 《理论探讨》2007,(2):135-138
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政府在选择政策方案时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将影响公共政策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在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各级政府是否能够按照政策目标的要求获得各自的利益,也将深刻地影响公共政策的总体效果。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实施者和供给者,其政策取向相应以社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为目标,在社会中保持一种公正超然的地位。但由于政策过程中政府利益的存在,在政策实践过程中又往往与该价值目标发生分离,应然与实然相冲突,从而降低政策实效。因此在政策实践中要分析政府利益产生的原因,构建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避免政府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产生冲突,达到一种良好的利益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1.
刘伟忠 《理论探讨》2007,(3):132-135
公共政策是政府协调社会各方利益冲突的“安全阀”和“调节器”。在我国,一些政策研究者与政策实践者习惯于将公共利益的实现作为公共政策的目标导向。然而在理论上,对公共利益的诠释各异,争论绵绵;在实践上,公共利益的实现困难重重。在和谐社会语境下,人们对公共政策的期待必将更倾心于其在均衡和协调社会多元利益的特有功能上。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共政策的目标导向必须而且应该从固执地追求事实上难于真正实现的公共利益向均衡和协调社会多元利益位移。这不仅有助于实现公共政策的公平和正义,对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建 《党政论坛》2010,(13):23-25
关于“公共利益”的研究可以分为规范性研究和操作性研究两种研究取向,操作性研究带有更强的问题导向和实证取向。从操作性研究的角度而言,“公共利益”本质上只是诸多利益形态中的一种,和私人利益相比并不具有天然和绝对的优先性。建构“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和谐均衡关系,要着力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谁来界定“公共利益”?二、界定“公共利益”的标准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现代法治的根本宗旨尊重人的权利、保障人的权利,行政法治作为法治在行政领域的具体化,其目的就是解决政府与公众、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使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和谐一致。针对政府运行中因行政权力异化而导致的政府部门利益化、行政权力侵犯私人权益及贪污腐败等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冲突的困境,从行政法治的视角出发.以行政法治规制政府运行,是和谐公私利益关系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公共利益:现代公共管理的本质问题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公共利益与共同利益不是两个等价的概念.共同利益既与共同体利益相关联,也是利益关系的产物.而公共利益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公共利益是共同利益,但共同利益却不一定是公共利益".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公共利益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当以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为主要物质表现形式时,公共利益则是现实的、分层次的和多样化的.这为以公共利益为本质的现代公共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立场.研究立场由管理者向公众的转变客观上也要求建立战略性的公共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5.
拆迁涉及到政府、拆迁户、开发商和拆迁公司等各方利益,是当前产生社会矛盾和不稳定的一个重要领域.北京市酒仙桥地区在危改拆迁中引入了投票,是基层政府面对复杂的各方利益纷争和冲突的政府管理目标,难以协调整合下的"无奈选择".酒仙桥"投票拆迁"颇具创新精神;但也反映出公众在利益表达、参与决策以及政府在社会利益结构中如何准确定位,进行协调和整合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预见,各种形式的公众参与将持续增加,对以整合社会利益、增进公共利益为最终目标的政府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我国转型时期地方政府政策制定:冲突治理与政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体制转型的基础上,我国社会政治体制、社会观念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地方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其政策制定要以公共权力、公民权利、利益协调为核心要素,逐步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冲突治理与政策设计模式.转型时期以地方政府为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局部利益的冲突成为政策制定的主要困境.需要完善权力运行体制和决策机制.扩大社会各方的广泛参与和促进有效的政策沟通.  相似文献   

17.
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必须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我国,按照宪政结构设计,在由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所构成的国家整体利益格局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别代表着中央全局利益和地方局部利益。一般来说,中央全局利益是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的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中央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寻求全局利益的完整、统一和最大化,中央政府代表的全局利益就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8.
利益视角下的地方政府非理性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霞 《行政论坛》2009,16(2):12-15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客观存在的地方利益是指以地方经济利益为基础的一种以地方政府、地方企业以及地方居民等为主体形成的共生型集团利益,具有客观合理性、从属性、双重性、隐蔽性以及共生性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地方利益的现实存在,往往会诱使地方政府在进行地方事务治理的过程中罔顾全社会的公共利益,通过一系列非理性行为,来追逐本地方利益的实现.地方政府恶性扩张、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制度伪创新以及在利益航向标指导下执行公共政策等这些地方政府非理性行为,无一不与地方利益存在着直接的因果联系.因此,我们要治理地方政府非理性行为,就必须合理引导地方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共利益是经济法和社会法学界公认的重要法益目标,但是,对于什么是"社会公共利益",法学界一直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现有的观点通常把经济法或社会法的社会性简单等同于社会公共利益性,但是这种观点存在着很多问题,重新认识社会公共利益法益观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中的政府利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李学 《行政论坛》2002,(1):9-10
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有权威的价值分配。”它的内在逻缉是作为运用社会政策进行利益分配的政府,在利益的选择分配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公平、公正的公共政策能带动社会经济全面迅速发展,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有的国家由于政府使用了卓有成效的公共政策,使国家走上了繁荣昌盛的快车道,也有的国家因公共政策的失误、失真甚至误导,而使国家陷于混战、衰退的深渊中。究其原因,林林总总,但无疑与政府的公共政策有关,本文将从政府利益的角度,探讨政府利益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并针对转型期中国政府的现存利益及弊端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