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死伤探讨     
人体损伤按形成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生前伤和死后伤。死后在尸体上形成的损伤称为死后伤。若死后伤为犯罪行为的继续,则称之为犯罪性死后伤。试死伤也是犯罪行为继续的结果,是犯罪性死后伤的其中之一。它是指凶手杀人后深怕被害人复苏而被指认,故在逃离现场前,为确认被害人死亡与否,对其用火烫、刀刺划等方法进行试探,进而追加于尸体上的死后伤。这种损伤不同于偶然性死后伤,也有别于因“仇恨发泄”等原因而形成的其它犯罪性死后伤。它客观上存在于某些杀人案中,并有其一定的特征且反映出凶手特定的犯罪动机。本文通过笔者办案时收集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验证死后伤能否引起软组织出血.方法 通过构建大鼠死后伤模型,经常规照相观察、HE染色并镜检,以及蛋白免疫印记实验,对死后伤软组织出血状况进行研究.结果 死后伤软组织部位出现明显出血点,HE染色后镜检发现软组织部位出现大量红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死后伤部位软组织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结论 死后伤同样能够形成软组织出血,传统法医学理论认为的“损伤部位出现软组织出血是生前伤的主要依据”并非绝对成立,且证实流体静压力是软组织出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损伤皮肤纤维蛋白形成能力,以探讨生前伤与死后伤的区别及不同存活时间的生前损伤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证明,生前1min至3h的损伤皮肤纤维蛋白形成能力逐渐升高,生前30min损伤与死后伤的形成能力相比有显著差异,形成能力的检出率与死后放置时间长短和温度有关,而与该部位有无尸斑无关。  相似文献   

4.
法医检案过程中,除致死性损伤(主要损伤)外,经常可见其他损伤,称这类损伤为附加伤。按照附加伤形成的时间分类为生前附加伤和死后附加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家兔死后体表锐器损伤出血现象进行研究,以期能够贴近实际办案需要,找到一个更为实用的鉴别生前锐器伤和死后锐器伤的方法。方法家兔脱毛,制作锐器损伤模型,采用大体观察结合HE染色镜下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死后锐器损伤出血量均较少,随着时间延长出血量减少,出血速度慢。死后30min的锐器损伤在形成过程与生前损伤有所区别,但在死后12h肉眼观察结果与生前损伤难以区别。死后1h以上的锐器损伤与生前损伤不同之处在于创缘不会被血染。结论位于尸体低下位置的死后30min内的锐器创与生前锐器创的区别是出血量相对较少。死后60min-90min的锐器伤出血量少,创缘皮肤不被血染,肌肉的出血较局限,与生前损伤相鉴别较容易。  相似文献   

6.
附加伤的分类及法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医检案过程中,经常会在致死性损伤(主要损伤)之外,发现其他形式的损伤。这些损伤的作用方式、形成机制、成伤的目的各有特点。笔者试着将这些损伤定义为附加伤,再按照损伤形成的时间分为生前附加伤和死后附加伤,并总结其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枪弹创纤维蛋白形成能力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PAP染色法,对57例人体枪弹创标本的纤维蛋白形成能力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所有生前枪弹创均有纤维蛋白形成祖创缘邻近皮肤组织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血管内充盈的红细胞膜上亦呈棕色阳性染色;死后30min内形成的枪弹创均有纤维蛋白形成;死后37min后形成的枪弹创无纤维蛋白形成,说明死后30min,纤维蛋白形成能力仍存在。作者认为,仅根据损伤局部有纤维蛋白形成即判断为生前伤是不恰当的,尚应结合损伤部位、损伤程度、损伤类型以及其它生活反应综合评定,不宜单凭纤维蛋白判断。  相似文献   

8.
何桂琼  吴家骏 《法医学杂志》1994,10(1):11-14,F003
本实验采用我室自己制备的免抗鼠纤维连接蛋白抗血清作为第一抗体,ABC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不同损伤时间鼠损伤皮肤Fn的渗出及分布变化.探讨应用纤维连接蛋白诊断生前伤、死后伤的价值.其结果表明:伤后5分钟,创缘深层出现纤维连接蛋白细网.其渗出量与损伤时间密切相关.死后标本均无纤维连接蛋白渗出.因此.我们认为该方法可为法医学研究生前伤和死后伤的鉴别诊断开辟另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吴家馼  廖志钢  唐元发 《法医学杂志》1990,6(1):4-7,F002,F003
生活反应是诊断生前伤的主要根据.近二十年来,法医病理学在研究生前伤和死后伤的诊断中,采用了多种新兴技术,如扫描电镜技术、酶组织化学技术、酶标技术、电泳技术等,促使生前伤的诊断水平有明显提高.伤后存活1小时死亡者,大部分皆可获得明确诊断;立即死亡或在濒死期形成的损伤,由于生活反应甚微,或受腐败等  相似文献   

10.
<正> 损伤时间的确定包括:1)鉴别生前伤和死后伤;2)比较同一个体上的生前损伤,推断生前损伤形成的时间先后次序。生前伤周围,各种炎症因子不断地被激活。相继出现的炎症因子,是确定损伤时间的生物学基础。通过组织学观察证明,白细胞反应是最早出现的炎症征象。损伤后8~12小时,白细胞和激活的成纤维细胞在损伤周围形成一个明显的损伤带。靠近损伤缘的中央区,以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