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本课地位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对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公民基础教育的三大目标之一。第九课和第十课是在初一年级进行比较集中的法制教育的部分。第九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法律的重要作用,组织学生学习一些与青少年有紧密联系的法律知识,为第十课进行守法和护法教育奠定基础,这一课是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动员课和基础课。二、本课教育目标基础知识方面:懂得法律和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法律的重要作用;初步了解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地位;知道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表现、特点和所应受到的处罚;初步掌握《未成年人保护法》所规定的保护内容,以及未成年人如何增强保护意识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我在《公民》“艰苦朴素”一课的教学中,尝试性地运用了一些启发式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做法及体会如下: 一、运用启发,先要调查,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深入调查,摸清学生的实际,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前提。“启”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原有知识、认识水平、行为表现基础上的导向和提示;“发”是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者的导向和提示,将原有的知识、认识水平、行为表现加以校正和提高,从而达到新的起点。因而,不顾实际、不知实情、盲人骑瞎马式地滥用启发式方法,其结果只能是启而不发或滥启滥发。因此,为了上好初一年级这堂课,从而把“艰苦朴素”教育铺向全校,我在进行“艰苦朴素”一课教学之前,对我校初一(2)班52名  相似文献   

3.
我担任《公民》思想政治课教学一期来,注意把教材要求与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周围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精心备课,注意课前准备与课后活动的有效结合和教育教学的连续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以《公民》第四课“劳动”为例,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一、课前,教师和学生一起备课。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实际;不  相似文献   

4.
破沉闷的气氛,激发兴趣,活跃课堂,使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培养情操。四、开发学生智力──学生参与要活起来。学生参与要活起来,是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关键。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师生应同唱一台戏,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五、拓宽学生视野──教学手段要活起来。教学手段要活起来,是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催化剂。电教手段的运用,是课堂教学保持活力的一个有效手段,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可促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师生关系有突破性的变化。此外,还可以通过教学挂图、漫画、图书、板书设计等激发学生积极思…  相似文献   

5.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用怎样的方法更适于这一原则的落实呢?这是亟待我们政治课教师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在老教师们的帮助下,我上了一次研究课,对这一问题作了一些探索。课程的内容是北师大编的实验教材初一年级的《公民》第四课第四框:“珍惜劳动成果”。这一框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既要说明道理,更重要的是学以致  相似文献   

6.
在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精神的指导下,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正在起步。教材的改革是很重要的一环。我们北京市教材编写组受国家教委委托,已初步编出一套供实验用的新教材,现正在北京市几所学校进行试教。教材的改革工作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在编写教材和试教的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不能忽视的,应该跟教材的改革同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何入手呢?中共中央的《通知》明确指出,在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改变注入式的方法,尽量实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下面几种方法是利于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的。一,“群言堂”代替“一言堂”过去上政治课,主要是“一言堂”。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我也总是苦心琢磨如何讲深、讲透、讲生动。这学期上课时,我经常用“群言堂”的方式,你一言,我一语,让学生充  相似文献   

7.
如何根据《公民》课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开展“课后活动”系列教育,加强学生的“四有”培养,这是我在上《公民》课下册进行探讨的新课题。“课后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较科学地设计教育活动内容,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自己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事实胜于雄辩”。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大道理讲上多少遍,也不如让学生亲眼见一见。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思想受到震动,通过调查亲自实践,更能使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我在讲授《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这一个框题时,课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初一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物质待遇是优厚的,孩子的需求,家长想方设法给予满足。孩子们很少去想各种物品  相似文献   

9.
最初接触《青少年修养》这门课,感到不大好教,许多道理是口头上常讲的,有的内容讲起来又比较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把《修养》课讲“活”呢?我除了在课堂上把道理讲清楚外,还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生动活泼的辅导活动。 1.请上一届初中毕业的优秀学生现身说法,介绍他们争当优秀中学生的体会,为大家树立好学上进的榜样。这个活动是结合《做一个优秀中学生》这一课进行的。当时考虑到初一学生是刚刚踏进中学校门,应该让他们懂得中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一定要珍惜这个黄金时代,不要让时间白白浪费掉,要争分夺  相似文献   

10.
目前,初中政治课的复习普遍存在两方面的弊端:一方面是复习内容大多是平时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另一方面是复习方法大多是“满堂灌”。致使政治复习课既深不下去,又活不起来,因而效益不高。提高政治课的复习效益,在教学方法上,要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找出路;在复习内容上,要  相似文献   

11.
初一新编教材《公民》第二课的第二框题是“正确认识纪律和自由的关系”,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不受约束的自由”。它的内容比较枯燥,必须要讲一番大道理。对于这样的问题,弄不好就会变成空洞的说教。为了把这一内容教好,我便在“活”字上下功夫,尽量把干巴巴的理论讲得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活力,提高学  相似文献   

12.
初一年级“公民”课教材的可读性易懂性强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自己理解,教师的主要精力不要过多地放在概念原理的解释上,要用在难点、重点的教学上,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适合学生年龄和知识特点的具体、形象、真实的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诱发学生思考、对学生十分感兴趣并具有现实性的问题,可以组织讨论、辩论,各抒己见,自我教育,在培养能力和提高认识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初中一年级《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包括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为培养“四有”公民打下基础。初一新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教育性和实践性。它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懂得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国家观念的一般常识,更重要的是自觉地按照上述规范来实施自己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一些理论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较好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就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做到思想性、…  相似文献   

14.
集体观念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应该具有的一种思想素质。培养学生确立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是我国德育工作中的传统课题,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因此,在初一年级《公民》课教学中,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热爱集体”一课的教学,值得探讨。几年来,我尝试采用下列多种方式讲授“热爱集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教育效果。一、作比导入启迪思维激发动因上课铃响过,我以树叶作比,正  相似文献   

15.
一、评价性原则。即对考试的基本情况作全面的估价和小结。诸如考试目的,知识分布,题型比重,难度系数,分数价值,个人、班级、年级成绩概况等,让学生从试卷分析中概知全貌,正确认识自己,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二、及时性原则。抓住火候,趁热打铁。三、鼓励性原则。善于挖掘学生答题过程中的闪光点,以肯定、赞扬为主。对成绩优秀者要表扬,对进步突出者要鼓励,对解题有独到见解的要提倡。四、民主性原则。讲评中要巧妙启发学生思维,变试卷分析“一言堂”为“群言堂”,善于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在点拨上下功夫,让…  相似文献   

16.
这一天在初一A班上课,我让同学们比 较一下初中的学习生活与小学的学习生活有 什么区别。有的同学说初中的自习课多,有的 说初中的上课时间比小学长,等等。下课时, 没有发言的班长对我说:"老师,我觉得这节 课上得没意思。小学和初中的区别你一讲不 就行了,不需要让同学们说。"  相似文献   

17.
“我爱我的家”不是一节小学思品课,我们在初一《思想政治》上、下册中也难以找到关于“爱自己的父母”和“爱自己家”的内容。可是,福州杨桥中学的黄颖老师“硬”是在初一《思想政治》下册中添加了“我爱我的家”的活动课,并且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按黄颖老师的话说,本节课的构思是得益于新课改的理念,根据学生的需要,重新创设的课程内容。初一《思想政治》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实效性,抓住学生在这一年龄可能发生的一系列心理以及道德问题予以帮助和纠正。同时,也是为第九课“培养爱国情操,树立崇高理想”的教学作…  相似文献   

18.
祝利民 《前沿》2013,(15):125-127
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当是充满趣味性和新鲜感,令学生思维活跃,心灵震撼的课.遗憾的是,有很多教师对这门课还在演着“一言堂”,唱着“独角戏”.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体味知识的发现过程、理解知识的价值和意义、确立求索知识的正确态度和充满探索精神的阳光心态.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依托,结合自己从教的经验和体会,着重探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注意的几个方法问题.即应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有机统一;科学地把握教学步骤、重点和难点;概念的解析一定要深透;教学要适度拓展学生的视野面;巧妙地运用例子和案例辅助教学;教师要灵活地驾驭课堂.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领域中,我们应该实现由以“分数为命根”的应试教育向以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为依归的素质教育的转变。我有体会,如果课上给初一的学生讲授一些有关能提高其各方面能力的知识,他们就爱听,且津津有味;反之,就落入了应试教育的“染日”,为学生所反感。教师一旦抛弃应试教育的“包袱”,就可以将大部分或全部精力放在素质教育上,以搞活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感染能力、思维反应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他们适应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这正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搞好初一思想政治课…  相似文献   

20.
初一新教材上册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遵纪守法,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好公民。教材的内容实例多,故事性强,切近学生实际,所以非常易懂、易接受。但是可教性差,初一的学生又幼稚好动,注意力极不易集中,所以组织好课堂教学很不容易。我在教法上做了一些探索。用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