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连续剧《黑脸》,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发人深省,而剧中主人公的原型、现任石家庄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的姜瑞峰的精神,更是催人泪下。他查处各种案件铁面无私,违法犯罪分子对他恨之入骨。持刀蒙面歹徒曾三次到他家行凶,他的妻子受到惊吓,至今重病在床;他的女儿因此一度辍学,后来只能读自费中专;他本人受到人身攻击,诽谤他的小字报发至  相似文献   

2.
[案情]原告张某与被告朱某、周某、覃某、方某系同村村民。1998年,该村出现“小字报”,对4被告的人格、名誉进行污辱。另外,4被告的76棵树木也被他人剥去树皮。公安机关的文字鉴定结论“小字报”均系原告张某书写。当地派出所在调查4被告76棵树被剥皮一案中,给警犬提供嗅源后,警犬在众多群众的鞋子中先后3次衔出张某的鞋子。4被告据此向法院  相似文献   

3.
1994年12月31日,沈阳市苏家屯区公安分局红菱镇派出所接群众报告,在该区红菱矿生活区南二号楼东山墙上和生活区内铁路桥洞东侧桥墩上发现两张蓝色圆珠笔复写在十六开红格原稿纸上,标题为《泪水无声心里流,劳动人民愁加仇》的反动小字报。经过一周的细细致工作,我们在红菱煤矿查出作案人李××。经研究决定,传唤李××,同时对其居住地进行搜查。搜查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但是没有搜到作案用的相同稿纸及蓝色复写纸。与此同时,预审工作进行得也不顺利。开始时,李××的态度强硬,称自己是一名老党员,在工人中是中坚力量,曾为党作了不少工人作,决不会干出危害党和政府的事情来。虽经预审人员反复教育,宣传政策,但他还是不承认反动小字报是自己所写。预审工作陷入僵局。  相似文献   

4.
1990年12月17日,S省某高校陆续出现了多份题为“告全院同胞书”的小字报,诬蔑该校主要负责人和某职工有不正当关系,并且对有关领导进行威胁和恐吓,在学校内外造成了恶劣影响。后经公安机关立案侦察,认定这些大字报是本校职工郭某某书写。1991年4月,人民法院以“诽谤罪”判处郭某某有期徒刑2年。  相似文献   

5.
信息无差错,然而主观臆断、听信,或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取舍而误入歧途,因此而形成"盲点"1.因轻信嫌疑人的身份地位不同而轻易否定刑事案件是错综复杂的,社会上各个层次、各种地位的人,出于不同的目的,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铤而走险、实施犯罪。然而,在我们的侦察实践中,往往会从嫌疑人名单中,将一些有地位、有"头脸"的人轻易划掉,总认为这样的人不会作案,不会犯罪。出现这种情况,有时是指挥人员的武断,有时是侦察人员的不负责任,随意将自己认为无价值的人和事(或线索)丢掉,不作汇报,如某地1988-1990年,连续发生爆炸、破坏、小字报诽谤、侮辱等案件,侵害对象均是村干部,经综合分析,案犯就在本村,可是几次都未能擒住真凶,直到1990年7月案犯再  相似文献   

6.
去年商州市24岁的无业人员贾勇死在看守所内。其家属看到贾勇遍体鳞伤的尸体后,痛不欲生,遂聚集多人进行了多次静坐、上访、贴小字报等,并与公安人员发生冲突。此事震惊了商州,震动了省上领导,省长程安东亲自批示要求查明死因,惩治凶手。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地、市两级检察干警的共同努力下,使这一长达40余天的集体上访事件得以平息,并侦破了直接导致集体上访事件发生的公安干警刑讯逼供一案。  相似文献   

7.
谈谈诽谤罪     
诽谤罪,就是以破坏他人名誉、人格为目的,捏造散布事实,恶意中伤他人的犯罪行为。属于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罪之一。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以暴力或其它方法,包括用‘大字报’,‘小字报’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我国古代就有关于诽谤罪的记载。在封建时代,诽谤罪成了危害封建政权、君权、大逆、大不敬罪的同义语。《法经》有:“议国法者诛”的规定;秦朝有“诽  相似文献   

8.
刘蔷 《法制与社会》2013,(34):202-203
新刑事诉讼规则对案件管理工作机制作出了概括性和基础性的规定,从而为案件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并为其规范运行界定了监督边界.新的规定对案件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案件管理工作的现有模式和案件管理队伍的配置提出了挑战,为了使案件管理工作更为科学化和精细化,案件管理部门应独立开展工作、案件应进行信息化管理、案管队伍应实行专业化配置.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加强案件管理工作,丰台区人民检察院于2011年12月正式成立了案件管理专门机构——案件管理处,积极探索案件集中管理的运行机制,并在摸索中研究、探讨、逐步推进,现正稳步运行。本文以该院探索和实践和基础,分析和总结了检察机关案件统一机制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审查逮捕案件质量,笔者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审查逮捕案件质量问题:一是论述了审查逮捕案件的质量标准,二是指出正确审查判断证据是确保审查逮捕案件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三是分析了当前影响审查逮捕案件质量的因素,四是提出了若干提高审查逮捕案件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案件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6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加强案件管理的规定》。加强案件管理是为了进一步规范检察机关执法活动,提高执法水平,保证案件质量。规定出台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案件管理工作进行了广泛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与此同时,有关案件管理的职能定位、运行模式和工作程序等问题和争论也日益凸显。这里,本刊集中刊发一组文章,深入探讨检察机关案件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此推进案件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刑事犯罪的情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不但案件的种类在增多,案件的数量也有增无减,有限的司法资源变得更为紧张.为了更好的保证诉讼效率和案件质量,在法定的期限内审结案件,及时有效地打击犯罪,实现案件繁简分流,在刑事诉讼法中专门规定了简易程序,使办理简易案件的程序区别于办理疑复杂案件的程序.但是,在公诉实践中,简易案件也出现了很多复杂的情况,致使简易案件没有实现简易审理.  相似文献   

13.
死刑案件公开审判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死刑案件审判的是最严重的刑事犯罪,公开审判是司法公正最重要的保证,死刑案件的公开审判对于维护司法公正、保障人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本文解读联合国有关机构对死刑案件公开审判的要求,提出了公开审判在权利和义务层面的性质,分析了死刑案件公开审判要求的特殊性,介绍了国外在死刑案件公开审判方面的一些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死刑案件公开审判的现状并提出了若干改革建议和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一、著作权案件收、结概况  1995年 4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成立,同时也组建了知识产权庭。在知识产权庭的审判工作中,著作权案件的审理一直占有重要位置。和其它知识产权案件相比,著作权案件审结数量较高,处理上也有较成型的办法和思路。知识产权庭收、审的著作权案件在类型上呈多样化趋势。从案件性质上看,包括著作权侵权案件、著作权合同案件以及著作权权属案件;从权利种类上看,包括涉及文字作品案件、软件作品案件、音像作品案件、美术作品案件、地图作品案件等;从权利主体上看,即有涉及作者的权利的案件,也有涉及出版者…  相似文献   

15.
攀爬入室盗窃在盗窃案件中的比重呈不断上升态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本文以安徽六安市近年破获的省挂牌攀爬入室盗窃案件为例,就攀爬入室盗窃案件产生的原因、犯罪嫌疑人的作案特点、攀爬入室盗窃案件侦查破案经验以及此类案件的防范要点进行了归纳,以便在今后的案件侦破过程中,不断优化办案方式方法,提高案件的破案率,遏制此类案件的高发势头。  相似文献   

16.
对案件实行集中管理.是这些年高检院为改革完善检察内部监督管理机制而大力推行的一项重要举措。截至2012年10月.全国已有2250个检察院设立了专门案件管理机构.其中省级院除军事检察院外均成立了案件管理部门.形成了不同的案件管理模式。对这些不同的案件管理模式进行类型化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案件管理模式的利弊得失.进而为改进和完善案件管理工作提供理想参照.对于全面认识和把握当下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现状.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盗窃案件在我国社会中已经是屡见不鲜,盗窃案件发生的场所和情况是变化无常的,盗窃痕迹物证的分布没有规律,而且现场很容遭到破坏或者伪装。盗窃案件的现场勘查质量会直接对案件的侦破工作造成影响,如果盗窃现场被破坏,那么就会导致公安机会在案件侦查过程中找不到线索,进而阻碍案件的侦破。本文分析了盗窃案件的特点,并针对我国盗窃案件现场勘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盗窃案件现场勘查质量的对策,希望能够帮助公安机关更好地进行打击盗窃犯罪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张中杰 《法制与社会》2012,(27):210-211
案件管理机制改革,对于检察机关加强领导,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案件管理机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探索中,进一步认识到了加强案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白了为什么要搞案件管理的深层次原因,增强了推进案件管理机制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司法案件分为一般案件和疑难案件,一般案件就是直接适用法律规则就能得出可接受性结论的案件,绝大部分案件都是一般案件,都不会进入大众的视野,不会成为社会的焦点,不会聚光为舆论的中心。但是疑难案件不然,疑难案件超出了一般案件的职业性之外,它提出了社会正义和公民权利的普适性问题,而非仅仅是一个法律专业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切实加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管,提高案件质量,近年,我国各地法律援助管理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强化了对法律援助人员的教育培训,严肃了工作纪律;明确援助人员的权利义务,完善援助案件指派手续;对重大案件进行研究讨论,定期和不定期对援助案件质量进行跟踪与检查,在援助案件办结后对当事人及时进行回访;等等。由于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案件质量监管措施,有效地保障了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产生了良好的法律与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