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柯岚 《法律科学》2009,27(6):3-13
告密者案件不是一般意义的疑难案件,而是一个“根本性的疑难案件”,其中不仅牵涉到法律解释的争议,也牵涉到对法律合法性的争议。德国法院对告密者案件的真实裁决是审慎严谨的,比起哈特的方案,这些裁决更合于法律实证主义忠于法律的宗旨。拉德布鲁赫和富勒对这个案件的建议都比哈特方案更好,哈特方案并不能回避恶法非法的问题。纳粹统治时期司法沦为犯罪工具,法官丧失良心自由,这是现代社会真实的合法性困境。  相似文献   

2.
疑难案件。涉及问题复杂、政策界限较难把握.在定性量纪时困难较大.同时,这些案件往往社会关注程度高、舆论影响大.处理不当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为争取疑难案件处理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的统一,青岛市纪委、监察局试行了疑难案件专家论证制度。  相似文献   

3.
疑难案件是和简单案件相对而言的。案件本身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都是可以被认识的,只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对头,措施适当,疑难便会迎刃而解。反过来说,如果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当,办来办去,不仅不会解决疑难,反而会造成更大的疑难。处理疑难案件的方法,并没有什么独特奥妙之处,只是由于案件疑难,更要求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深入调查,认  相似文献   

4.
唐丰鹤 《法治研究》2012,(2):103-110
法学界对于疑难案件及其法律方法有着较为固定的看法,其实这种固定的看法是值得检讨的。以往对于疑难案件的界定基本上都是从定性疑难这个角度出发。而甚少考虑案件在处理上的疑难。相应地.疑难案件的法律方法也没有针对案件在处理上的疑难提出对策。为此,我们必须更新对疑难案件的界定方式,并且相应地对法律方法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5.
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文化发展、语言变迁之间的矛盾;法律的抽象性、普遍性与案件事实的特殊性、具体性之间的矛盾以及立法者认识能力的局限性,这些都是疑难案件产生的原因。但疑难案件产生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法律的不确定性。在疑难案件的解决中,法官通过法律解释、法律选择、弥补法律漏洞等方法,实际上起到了造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刑事疑难案件,是人类社会自有刑事诉讼活动以来就出现的一种现象。然而,何谓刑事疑难案件,理解则并不一致。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疑难案件是指案情不明,难以判决的案件;第二种观点认为疑难案件是指罪与非罪难以认定的案件;第三种观点认为疑难案件在诉讼中有两种表现形式,即罪与非罪界限划不清或证据不足、事实不清的案件和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划不清的案件。笔者认为,上述几种观点均有一定的片面性。我们认为,刑事疑难案件的确切概念,应该是指因证据不足或者适用法律上存在着疑难而导致罪与非罪,罪重与罪轻难以认定,以致久悬难决的刑事案件。通常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罪与非罪定罪有疑难的案件,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的诉讼审判活动中,司法机关经常会遇到一些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国家法律条文没有涉及的疑难案件。对于这类疑难案件,许多政权都采取了审慎的态度,并经过长期的探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解决机制。例如,在司法程序方面,对全国各地发生的疑难案件.地方司法官员通过逐级奏谳的形式,由中央最高的司法机关进行讨论,作出权威性的法律解释:通过严格的考试制度选拔高素质的人才担任司法官员,利用法官的智慧来判明案件真相:如果确实因为证据不足、无法查明案情真相时,实行疑罪收赎的措施;对于那些重大疑难案件.尽可能征询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然后作出判决。中国古代上述这些解决疑难案件的司法经验.虽然距今年代久远,但仍有认真总结和学习借鉴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余涛 《政法学刊》2013,30(1):81-86
当前在疑难案件中,法律的正确适用是司法的核心问题及公众关注的焦点。但由于"法律观"的差别,使得疑难案件的法律适用存在诸多问题。从学术史及方法论角度看,学者们处理疑难案件有各种方法,但最终都依赖对"法"的正确认识及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的澄清。只有在个案事实与规范的融贯中,在实践理性理论框架内,通过类推等方法,发现、鉴别法律规范才能使疑难案件得以恰当处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持续上升、新型复杂疑难案件逐年增多、审判领域不断拓宽,社会转型期积淀的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司法语境中的疑难案件有其特殊性,除了严格意义上的由法律自身因素所引发的疑难案件之外,还包括事实、社会影响、关系等诸种因素所导致的难办案件.与此相应,中国司法在应对这些疑难案件的过程中也发展出了一些独特的方法,其中包括审委会集体讨论、司法批复、案例指导等正式制度,以及个案请示、审判长联席会议、寻找和参照类似案件、向他人学习请教等非正式制度.这些制度的产生和运行有其深刻、复杂的原因,从而使得中国司法在疑难案件裁判的问题上展现出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制度建构,与自下而上的经验探索并存、由科层权威与集体智慧共同保证裁决正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梁迎修 《河北法学》2008,26(2):73-77
在面对疑难案件时,法官的司法哲学是案件的最终裁决者。信奉司法能动主义的法官倾向于通过创造性司法来回应社会需求,而司法消极主义则将自己定位为立法者的代理人,反对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重大社会问题。在当下的中国法治建设中,基于社会转型的现实,法官在审理疑难案件时应当秉持一种温和的能动主义的司法理念,通过创造性司法来回应社会变迁,实现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12.
办理案件过程中,经常遇到确认事实、取舍证据和适用法律等方面的“棘手”问题。下级检察院对自身解决不了的疑难案件,依据案件管辖的有关规定,向上级院请示汇报,征求答复,对于依法办案, 公正执法,确保案件质量,加快办案进度,是十分必要的。从目前笔者了解的部分疑难案件请示汇报情况看,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需要着力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此进行简要分析,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换到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社会生产力得到逐步解放,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复杂多样化。与社会状况息息相关的社会治安,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作为社会治安“温度计”的刑事犯罪活动出现了明显的加速发展势头,不论是案件的数量,还是案件的质量与危害程度,都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产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而且,一面是案件的大幅度上升,另一面是公安机关破案串下降,积压大量刑侦疑难案件。它给公安机关带来沉重负荷的同时,还影响了公安机关在群众中的声誉,甚至涉及到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所以,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个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刑事侦查中的疑难案件是指正在发生、发展和侦查过程中因主、客观原因而难以侦破的案件。具体来讲,疑难案件主要表现为“六难”:一是现场定位难;二是作案时间判定难;三是判明侦查方向难;四是划定侦查范围难;五是刻画案犯脸谱难;六是优选破案渠道难。疑难案件形成的原因研究疑难案件形成或导致破案僵局出现的机理,应从两个层面上来分析,即案件发生过程中的缺陷性和侦查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侦查初始阶段疑难案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张二乐 《中国监察》2009,(20):39-39
近年来,河北省安国市为进一步整合办案力量,增强应对解决复杂疑难案件能力,提升案件审理工作水平,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推行特聘助审员制度,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最高人民检察院自2000年1月起,在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全面推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毫无疑问,主诉检察官制度作为已在全国检察系统开展的六大改革之首,它的推行是大势所趋,在现阶段显然有着积极意义。但是,由于无经验可循,各种实施措施不配套,目前的主诉检察官制度并不成熟和完善,仍存在许多亟待明确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主诉检察官的“主诉”内容如何确定? 在改革中,各地一般都规定了应由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决定的事项:改变侦查机关认定的事实或定性的案件;改变管辖的案件;需要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变更或撤销强制措施的案件;追加漏罪、漏犯的案件;拟提起抗诉的案件。除此之外,重大案件、疑难案件、人  相似文献   

17.
讯问犯罪嫌疑人与询问证人是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中的重要环节,由于人们都具有趋利避害的思想,因此犯罪嫌疑人一般都不会主动、自发地供认自己的罪行,知情人也一般不会作出不利于自己或承认自己有错的证言。要取得犯罪嫌疑人的真实供述和知情人的真实证言,就需要侦查人员在讯(询)问中使用一些心理学策略和技术。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的诉讼审判活动中,司法机关经常会遇到一些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国家法律条文没有涉及的疑难案件。对于这类疑难案件,许多政权都采取了审慎的态度,并经过长期的探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解决机制。例如,在司法程序方面,对全国各地发生的疑难案件,地方司法官员通过逐级奏谳的形式,由中央最高的司法机关进行讨论,作出权威性的法律解释;通过严格的考试制度选拔高素质的人才担任司法官员,利用法官的智慧来判明案件真相;如果确实因为证据不足、无法查明案情真相时,实行疑罪收赎的措施;对于那些重大疑难案件,尽可能征询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然后作出判决。中国古代上述这些解决疑难案件的司法经验,虽然距今年代久远,但仍有认真总结和学习借鉴的必要。  相似文献   

19.
大中型场地租赁案件是近年来房地产案件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与一般的财产租赁案件不同,这类案件涉及的当事人众多,法律关系复杂,并与社会稳定关系紧密,与诸多小商户的生计息息相关,有着极强的政策性和社会性。因此,处理此类案件,必须非常慎重,考虑周详。鉴于此类案件审理中的特殊性,笔者就适用法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加以探讨。  当事人的诉讼地位  与一般民事租赁纠纷相比,大中型场地租赁纠纷的当事人都是商事主体。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第一手承租人取得场地后常常以转租、分租、承包、联营等形式进行经营,故此类案件牵涉众…  相似文献   

20.
各级法院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2003年妥善审结了一批争议大、社会影响大的复杂、疑难案件和新类型案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许多案件的裁判成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优秀范例,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为相应的立法和司法解释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