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大福 《群众》2007,(4):71-72
从1996年开始,金陵石化公司连续12年开展了主题鲜明的“大讨论”活动。“大讨论”活动已成为公司各单位围绕中心加强管理、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有力抓手,成为统一职工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的有效载体,成为干部与群众、职工与职工思想交流互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人武部干部、职工甘当协调员、联络员、督导员,为军人军属撑起了一方艳阳天。”这是太和县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对人武部开展军人军属维权工作的赞誉。  相似文献   

3.
丁文禄 《前进》2005,(8):40-41
近年来,我们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实施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大胆实践,不断延伸和创新干部帮扶机制,以干部带头、干部帮扶、干部推动为有效载体,实施了“干部买羊、群众饲养”、“干部担保、群众贷款”、“借羊还羊、滚动发展”、“帮亲助友、联姻致富”、“一局一村、一包三年”等多种形式的领导干部帮扶机制,农民群众从干部的帮扶中增强了调产的信心,得到了调产的实惠,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干部通过帮扶群众,转变作风,受到教育,在服务群众中增长了才干,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一、适应调产战略,启动干部帮扶机制神池县地处晋…  相似文献   

4.
衡量一个地方的干群关系好不好、亲不亲,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要看群众见了干部是“躲着走”还是“围着转”。在有的地方,看见干部来了,群众就躲在一边,不愿意碰面,更不愿意同坐一条板凳。究其原因,无外乎这么几条:要么干部太凶,群众“惹不起躲得起”;要么干部高高在上,群众敬而远之;要么干部不为群众谋利益,群众懒得理睬;要么干部太腐败,群众“眼不见为净”……如此这般,干群关系一定很紧张、很糟糕。而在有  相似文献   

5.
群众公认是干部选任的基本原则之一。落实群众公认原则是教育和引导干部重下情重民情的重要导向,是确保和促进选准干部用好干部的重要前提。针对干部选任工作特别是提名、考察和任用环节落实群众公认原则不够的问题,宜宾市探索实行了“两推一述”、“差额考察”、“差额票决”三项措施,选拔了28名县级领导职位人选(其中正县级5名),受到干部群众的好评。广大干部群众称为干部选任工作的“阳光工程”。三大因素影响群众公认长期以来,由于干部选任工作存在“封闭、保守、暗箱操作”等问题,干部群众对组织部门选配干部存在疑虑,群众公认原则没有…  相似文献   

6.
赖建辉 《当代广西》2005,(24):61-61
今年以来,鹿寨县委、县政府围绕群众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抓大事,抓群众最关心的事,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先后开展了“百名县局级干部下基层调研”、“千名干部下乡闹春耕”和“千名干部参与农村三项大会战”活动。各级干部带着任务下基层,与群众“三同”,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进,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  相似文献   

7.
母雪龙 《半月谈》2020,(8):55-55
现在一些地方,路修宽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通讯便捷了,干部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干部学历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低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干部不愿“沉”、不敢“沉”。一些干部觉得基层苦、嫌麻烦习惯坐在办公室里看报表,用电话、短信、微信群“遥控”指挥,不与群众见面。一些干部与新社会群体说不上话、与青年学生说不进话、与困难群众说不下话、被老同志顶回了话,不知如何做群众工作,总感觉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8.
时下,常有干部心生怨言:“现在群众工作越来越难做了!”为什么群众工作难做了?是群众不通情达理了,还是群众不领情了?我在参与全市干部“访民情、解民忧、连民心”大走访和组工干部“基层走亲、服务暖心”下基层活动后,对做群众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说群众工作难做,我想问题不在群众,主要在于干部脱离了群众,没有把服务群众当作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9.
“官老师把山里娃当作自家的孩子,管读书还管吃喝拉撒,真不容易!”“官晓峰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近日,总有热心群众打来电话向宣汉县文明办反映好人好事。  相似文献   

10.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 ,是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又一新的举措。如何贯彻落实《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 0字道德规范要求。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对职工进行宣传教育 ,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给群众做好样子。一是教育职工“爱国守法” ,领导干部就要以身作则常言道“喊破嗓子 ,不如做出样子”。所以 ,干部在教育广大职工爱国守法的同时 ,以什么样的工作姿态出现对职工影响很大。如果每个干部都始终忠于党、忠于…  相似文献   

11.
高度重视群众的生活问题本刊评论员本刊曾介绍过辽阳市干部到生活困难的群众中“攀穷亲戚”的经验,本期又介绍镇江市委针对部分企业亏损严重、特困职工增多等实际问题,在市直机关开展“双结双帮”活动的做法。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经验的宣传,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2.
草山 《今日海南》2005,(5):33-33
干部是人民公仆,为官全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此,必须念好“民、律、勤、廉、学”五字经,在为民、自律、勤政、廉洁、学习五方面身体力行,尤其是领导干部,更要率先垂范。所谓“民”,就是要执政为民。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践行“三个代表”,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帮人民所需,解人民所难。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惠民政策已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匪浅,绝大多数群众过上了小康生活,但仍有不少农民没有脱贫致富,城市部分职工下岗,生活也比较困难。他们热切期望各级领导和干部去关心、帮助他们。因此,我们要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倾…  相似文献   

13.
时下,在少数干部中存在一种“群众工作恐惧症”。所谓“群众工作恐惧症”,就是干部怕与群众打交道,怕做群众工作。其外在表现就是干部“怕”群众。“群众工作恐惧症”,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一是怕接触群众。有的领导干部认为群众文化差、水平低,自己直接与普通老百姓接触,有失身  相似文献   

14.
群众评议是检验发展质量和人民获得感的试金石。就目前地方实践来看,将群众评议运用到政府和干部的政绩考核中有“万人评议”“公述民评”“政务服务好差评”“第三方评议”四类模式,产生了显著的积极效应。但同时,也要警惕群众评议中的“刻板印象”、形式化和官僚主义倾向,以及“仅评无下文”现象。提高群众评议在政绩考核中的占比,始终把群众评议作为干部考核的“定盘星”,最大程度发挥群众评议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中的效能,才能以考核杠杆撬起群众满意度、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之力。  相似文献   

15.
《当代广西》2004,(22):43-44
“我们不在乎物质上的给予,只要组织上心到意到情到就足够了。”“这是党委、政府对我们政治上的关怀、精神上的安慰,是以心换心。”“如果干部与群众互相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形同陌路,那就很危险了。干部离群众一尺,群众就会离政府一丈。”群众如是说。  相似文献   

16.
王国强 《现代领导》2009,(12):10-10
“官话”、“套话”是一些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一堵无形的墙。自成一体的官方话语体系很难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更难让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  相似文献   

17.
<正>新春第一天,一些领导干部纷纷下基层,问民情,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并现场办公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些群众感慨,随着党的群众路线的不断深入,党员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改变,这些经常在自己“身边”的干部,让大家心里有了底,感到很亲切、很贴心。什么是好干部,好干部应该怎么做?以上这些干部用实际行动作了表率——做群众“身边”的人。作为人民公仆,党员干  相似文献   

18.
作好群众信访工作,化解矛盾,是基层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现在一些地方,干部和群众关系比较紧张,群众有问题不是找基层干部,把问题在基层解决,而是层层上访,不但增加农民自身负担,而且也影响了社会稳定,增加了不和谐因素。在一些地方,群众说干部“不像话”,干部说群众“不听话”,便形象地说明了干部群众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的状况。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建立起一个群众与干部顺畅交流的渠道,让老百姓能与乡镇干部拉拉家常,发发“牢骚”。海“不像话”与“不听话”@沈泉涌  相似文献   

19.
当下,民主测评广泛运用于干部任前考察、评先推优等过程中,从而使民意的砝码在干部考核中不断加重。有效的民主测评有利于扩大基层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干部考核管理工作的公信度,实现“群众认可”、“干部服气”和“组织满意”的三赢局面。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追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干部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论述,指出“群众公认”的发展轨迹及其继承性;从落实“群众公认”原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新时期干部工作的迫切需要等方面论述“群众公认”原则的时代意义,并指出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