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颁布的建国以来第一部民事诉讼法,总结了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下称“82民诉法”)试行以来民事诉讼立法和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教训,对公证制度作出了一些新的规定,对于公证制度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 一、关于举证责任与公证制度的关系.举证责任制度与公证制度之间有着直接的关联.和其他证据制度一样,举证责任旨在确保所提供证据之真实性和可靠性.一般而言,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已于去年10月1日起试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它的试行,不但使人民法院办理民事案件有法可依,使人民群众进行民事诉讼有章可循,而且由于民事诉讼法的试行,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增添了新的内容,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民事诉讼法在要求人民法院严格按照诉讼程序办案的同时,始终贯穿了便民思想。这一思想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3.
公正·民主·效率——论我国新民事诉讼法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991年4月9日正式通过并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民事诉讼法)。新民事诉讼是在总结民事诉讼法(试行)经验的基础上,保留了民事诉讼法(试行)行之有效的基本内容,并针对民事  相似文献   

4.
张卫平 《中国司法》2006,1(1):21-25
一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转型,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巨大变革和发展的基点和杠杆,使我国的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中国法治的发展和建设也由此开始改写“一穷二白”的面貌。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各种基本法律制度开始构架。作为基本法之一的《民事诉讼法》也是从那时起进入“设计阶段”。1982年3月8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试行)》,该法典的出台标志着新中国民事诉讼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民事诉讼法(试行)》是当时…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法(试行)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着重进行调解;调解无效的,应当及时判决。”这说明,着重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应当贯穿于民事诉讼程序的始终,不但应当贯穿在审理过程中,而且还应当贯穿在执行程序中。一、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一百七十条规定:“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量在近年来的持续增长及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改要面对的基本前提.民事诉讼修法理念由"粗放"到"集约"的转型是民事诉讼修法成功的基本保障.诉讼模式架构由"一体化"格局转向"间隔型"格局、诉讼程序结构由"庭审过场型"双阶结构转向"庭审中心型"双阶结构是<民事诉讼法>集约化修改的两项基本作业.<民事诉讼法>经过集约化修改将勾勒程序效益最大化、审判岗位绩效最大化、司法产品社会接受度最大化的民事诉讼运行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7.
再审事由构成再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毫无疑问,近期民事诉讼法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是<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尽管从已经提交立法机构的草案来看,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仅限于民事再审制度和执行制度,但依然引起了学界、实务界乃至社会的强烈关注.尤其是再审制度,因为该制度涉及到许多民事诉讼中一些带有基础性的问题--再审的机能、再审的基本结构、再审的启动机制与方式、检察监督权、再审的方式等等,而引起各界注意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证人制度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对证人制度的基本问题作了规定,但近几年的实践表明,这些规定已远不能适应民事审判工作的需要,应当加以完善。本文试图就证人制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一)关于证人的资格问题  相似文献   

9.
制作法律文书是进行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民事诉讼法》在《民事诉讼法(试行)》的基础上,对此作出了一些新的规定。整部《民事诉讼法》涉及法律文书新规定的条文共有六十多条。综览这些条文的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法律文书作出了新规定:1.新规定增加了民事法律文书的种类。我国民事法律文书的种类,按照《民事诉讼法(试行)》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共有诉状、答辩状、申请书、委托书、判决书、裁定书、调解  相似文献   

10.
第四部分 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完善 一、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诉讼模式 (一) 现行模式的弊端和负效应 1982年我国颁布实行《民事诉讼法》(试行),1991年在对该法修订的基础上颁布了现行的《民事诉讼法》。现行的民事诉讼模式,就是该两部民诉法确立沿袭下来的,仍属于强式职权主义模式。其主要弊端是:在现行的程序模式下,法官在庭审中享受有完全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