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万东  许佳 《前沿》2013,(12):172-173
云南楚雄地区八角图案是楚雄彝族的传统图案,本文主要分析云南楚雄地区彝族八角图案的结构、色彩、文化内涵和在现代设计中的体现,从中反映楚雄地区彝族八角图案的现实意义,并体现彝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2.
彝族尼苏支系花腰人,因妇女服饰色彩鲜艳,全身布满刺绣的花卉图案而得名。主要生活在石屏县龙武、哨冲、龙朋、大桥和玉溪地区峨山彝族自治县小街等镇,人口约4万。
  花腰人的婚恋习俗多姿多彩,从男女青年在玩场相知相恋到订婚、结婚,有许多礼节和仪式。  相似文献   

3.
民间剪纸趣谈依达中国人过春节时有一个传统的习俗──刻剪纸和贴窗花,以此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本期的封面和一组生肖动物剪纸就是这种民间艺术。剪纸是用纸剪刻成美丽图案的艺术,在中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五幅北朝时期(386—581年)...  相似文献   

4.
李丕良 《云南人大》2008,(10):36-37
2007年12月,在楚雄市紫溪镇紫溪彝村的村民会议上,一名彝族妇女这样说道:“村庄道路到底修成什么样,要我们村民自己来做主,我的意见是既要方便走路,又要美观”。这名普通的彝族妇女名叫李德秀,是楚雄市紫溪镇紫溪彝村的村民小组长。李德秀从2002年被选为楚雄市第六届人大代表以来,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要把彝族群众改变村容村貌的意愿反映给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5.
在大姚县一带,只要是彝族聚居的地方,都有很多很多以核桃树为主的林果树,这些林果树,不论过去还是在现代,都成了彝族人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支柱,被称作“铁杆庄稼”、“摇钱树”。那么,最早的时候彝族为什么会想到栽树呢?树与彝族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那时的彝族群众就有现代人的商品市场观念。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多方进行了考察,发现栽不栽树,栽什么树竟与彝族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彝族支系庞杂,宗教信仰较多,从滇东到滇西,古时候的彝族先民们对山、石、树、虎、龙等十分崇拜,好多地方都有“神林”、“神树”崇拜习俗,…  相似文献   

6.
剪纸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艺术形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剪纸的题材丰富,寓意  相似文献   

7.
正彝族,支系繁多、分布地域较广,每个区域的彝族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服饰,其中,居住在红河地区的花腰彝族(属云南彝族尼苏支系,俗称"花腰彝"),因其服饰颜色绚丽夺目、独具特色而引人关注。独特的服饰工艺石屏县约有花腰彝3万多人,80%居住于县域北部的哨冲、龙武和龙朋三个乡镇。其服饰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颜色搭配运用、剪纸工艺与刺绣手法的结合以及彩虹纹饰的运用等方面。花腰彝除了与其他彝族支系一样崇尚红色和黑色外,特别长于多色彩的大胆运用。如花腰彝女性服  相似文献   

8.
普梅笑 《今日民族》2016,(12):33-35
正李照英的剪纸源于传统和自然,题材丰富,人物、花鸟形象鲜活灵动,组合自然随意,充分体现了蒙自坝区彝族尼苏人农渔并存的文化特色。我初来蒙自时,一次逛街偶然发现了南湖旁的月牙塘附近巷子里有卖彝族、苗族服饰和蒙自刀烟的民族特色小街。因为不时去买些绣品,我和摆摊卖剪纸花样和绣品的李照英阿姨慢慢熟识了。现年62岁的李照英出生在蒙自大屯海边上的龙头寨里,是地道的彝家女。生父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病逝了,母亲黄祖珍生前是市级剪  相似文献   

9.
彝族花腰服饰刺绣中的原始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春玲 《今日民族》2006,(11):45-46
彝族支系众多,分布较广,各支系除生活习俗和居住环境的不同外,其服饰也各有特点。居住在石屏境内的彝族尼苏花腰人的服饰刺绣不仅做工精细,花样繁多,色彩艳丽,而且它的每一个图案都记载着花腰人的生活愿景和神话传说,折射着彝族的历史、分支、迁徙,寄托了彝族花腰人的原始图腾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是一部展示彝族花腰文化史的经典作品。花腰服饰的形成与其周围的山川景物和自然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彝族花腰人在长期的生活生产积累中认识世界和审美意趣的总和。走近彝族花腰人,欣赏花腰服饰刺绣,你会感受到那古朴、清新、粗犷而…  相似文献   

10.
博兴剪纸     
剪纸是中国民间工艺“三绝”之一。从历史考古遗存发现,剪纸在北朝(386年—581年)时候就已经出现,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1959年新疆吐鲁番高昌遗址出土了北朝时期的《五幅团花图案》剪纸,其中《对马》和《对猴》各一幅,这是现存最古老的剪纸。剪纸虽然制作简便,造  相似文献   

11.
以图案学理论为基础,提取凉山彝族三角包中的设计因子,并将其转化应用于文创产品设计,以达到彝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和传承发展目的。通过文献阅读搜集凉山彝族三角包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将图案学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提取出显性因子,形成因子图谱;运用头脑风暴提取出隐性因子,形成语义因子库;运用问卷调查与因子权重分析,得到可用因子;根据图案学理论进行纹样的演化并应用于家纺产品设计。研究在设计因子方法论基础上融入了图案学理论,通过文创产品设计实践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为凉山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上海妇女喜欢“花样” 花样是窗花、刺绣花的粉本,又称剪纸。剪纸其实是到了上海以后才被上海人称为“花样”的,这与上海开埠之后许多民间艺人从各地流浪逃难到上海的历史相关。  相似文献   

13.
余滢 《人民论坛》2012,(17):94-95
在长达数千年的父系氏族社会中,凉山彝族自治州习惯法的大量规定都是为保障男性的社会统治地位而设,因此长期以来形成了男尊女卑的观念,这使得彝族妇女的社会地位较低下。积极协调彝族习惯法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冲突,保护彝族妇女的权益,对于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1987年5月,贵州民族文化宫、贵州民族民间剪纸研究会和贵州省民族文物工作队联合举办了《贵州省首届民族民间剪纸展览》。其后,应北京民族文化宫的邀请,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贵州民族文化宫和北京民族文化宫又联合举办了《贵州民族民间剪纸艺术、地戏面具展览》。为筹备展览,进行了两次征集工作,在我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铜仁、遵义、毕节、安顺等地区和六盘水市以及贵阳市的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水族、回族、仡佬族、土家族、壮族和汉族等10个民族中,共征集剪纸作品3,000多件。这些剪纸作品,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创作剪纸,有窗花、壁花,等等,以装饰性质为主;第二部分是民族民间剪纸,是民族服装上不同部位的花纹剪纸,如衣领花、襟花、袖花、卡胸花、围腰花、裙边花、鞋花、鞋垫花、背扇花、童帽花,等等,都是用作刺绣的底样,以实用性质为主。征集到的3,000多件剪纸作品中,多数属于第二部分,占90%以上,汉族剪纸作品,多数属于第一部分。本文主要讨论  相似文献   

15.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公历4月底5月初),居住在云南省大姚县三台乡一带的彝族人民都要欢庆他们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赛装节”。“赛装节”,可以说是彝族妇女们的节日。这一天是她们展露风采和显示聪明才智的日子。男子们也来参加、助兴,其中未婚小伙子则趁机挑选自己的意中人。彝族妇女们特别是那些正值豆蔻  相似文献   

16.
石屏是云南省彝族人口比例较高的县,其主要聚居地是龙武、哨冲、龙朋、牛街四个乡镇,其他乡镇有零星分布。彝族属于石屏的土著民族,其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二世纪我国的古籍就有彝族的记载,直到民国年间,仍沿袭旧称“倮罗”、“夷族”。石屏的彝族支系有花腰、三道红、仆拉、山苏。  相似文献   

17.
黔西北彝族服饰及其图纹美学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黔西北彝族服饰传统纹样蕴含着深层的民俗内涵,服饰图案中还隐现着原始图腾崇拜的影子。多元化整体美,以自然美作基调加上崇拜性思想的反映,是彝族服饰图纹艺术特点的组成元素。受这些元素的影响,形成了彝族服饰图纹的美学观念,并以此为尺度指导、衡量服饰图纹的式样、色彩和装饰的方式与布局,形成彝族服饰的独特风貌,表现出其个性化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满族剪纸     
曾闻 《今日民族》2013,(10):51-51
抚顺满族剪纸有200多年的历史,具有浓郁的满族文化特色,它以满族文化和民俗节日活动为主要表现内容,保存了大量满族民间活态的民俗和丰富的文化,包括满族宗教信仰、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乡风民俗、人生礼俗、花鸟草虫等。满族剪纸是以剪、说、唱为一体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满族剪纸、民歌和故事结合在一起,通过边唱或边讲的形式剪出作品。剪、说、唱一体,心、脑、手并用,这种独特的具有综合陛的剪纸方法,其价值不仅仅表现在剪纸的技艺之中,也是一种仪式,一种信仰,一种文化,是了解、认识和研究满族历史和兴衰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9.
丹心一片系银剪王蓬草,一位平凡又普通的农家妇女,灵宝市七、八届政协委员、工商联执委,35岁学剪纸,40岁作品参展。10多年来,为了剪纸事业,她费尽了心血。今年53岁的王蓬草,系我市苏村乡人。她从小就酷爱剪纸艺术,多年来,凭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取得了令...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人们便有养羊、食羊的习俗。在云南各个民族风格各异的“羊菜”中,独有云南彝族的“羊菜”古风犹存,给人带来一种久违了的山野清醇,令人食之不厌,留连忘返。其名菜有四:名菜之一:“羊皮划水”。这是云南南涧县彝族极具山野古风的一道“羊菜”。相传在很早很早的时候,云南南涧地域的彝族过火把节,要持续7天左右,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彝族男女老少不仅背上了粮食、蔬菜、油盐等调料,前去赴会,而且还牵来了山羊等家畜家禽。在欢歌狂舞之余,彝族山民拾来了柴禾,选择一个有水的山野之地,用木棒钉成四方形。将山羊宰杀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