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SWOT框架下观察,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五大优势: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区位优势、科教优势、产业优势、水资源优势;三项劣势:腹地和城市圈支持不足、投资环境与沿海先进城市存有明显差距、服务业存在明显短板;四大机遇:国家扩内需战略转型、国家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城市化发展、国家对武汉战略定位调整;一项威胁:宏观经济波动对城市经济发展可能造成较大冲击。总体判断: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目标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大,但过程或许比较艰难,不大可能在中短期内出现"突变"。  相似文献   

2.
武汉作为华中地区和长江中游特大的中心城市,经过建国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虽然在区位、市场、科技教育、人力资源、产业等方面形成了一定潜力和优势,但与全国同类城市,特别是沿海发达的中心城市相比,在经济实力与产业竞争力、城市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环境等方  相似文献   

3.
建设武汉城市圈,核心是提升和发挥中心城市的聚散功能。中心城市的形成有其客观规律。中心是针对周边而言,没有周边就无所谓中心。一个城市要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必须具备很强的集聚和扩散功能。在这一点上,武汉显然还有不小差距。“九省通衢”的武汉,区位市场优势明显,科教实力雄厚,产业基础较好,自古就是地区经济的中心。然而,在改革开放、加入 WTO 的新形势下,武汉的传统优势在逐步减弱,总体聚散能  相似文献   

4.
武汉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是中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在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指引下,武汉如何发挥国家老工业基地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构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中心,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对武汉构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背景、优势、目标、路径选择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如何认识和发挥武汉的区位优势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提法比较空泛,这只能作为长远发展的结果,很难成为目标。发挥武汉在湖北和长江中游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和中心城市作用是比较实际的。现代经济的发展,靠一个个城市孤立封闭地运行很难成功,必须发挥经济区域优势。从世界范围看,已逐步形成欧盟、东盟、北美贸易区等区域  相似文献   

6.
加入 WTO 后,世界制造业正向中国转移,中国在新世纪有可能成为“世界工厂”。而中国的制造业正由沿海向内陆转移。武汉作为有着良好的制造业基础的内陆中心城市,愈来愈吸引世界及中国各地投资者关注的目光。武汉正面临着建设华中地区现代制造业中心的绝好机遇。在现代制造业发展方面有着明显优势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则将成为构建华中地区现代制造业中心的必然承担者。在武汉新经济增长带中,开发区以其鲜明的制造业特色成为武汉经济发展的亮点。早在1993  相似文献   

7.
一、认识和发挥武汉的区位优势 在长江中游乃至中国中部的经济发展中,需要中心城市的带动和支撑。武汉作为这样一个中心城市,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应当承担起中国  相似文献   

8.
国家在“95”计划和2010年规划中,明确提出依托中心城市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方针。武汉如何凭借自身优势,推动长江战略目标实现,显得十分重要。一、武汉在长江战略发展中的地域优势与大支点角色武汉是长江流域中的特大城市,其在长江战略发展中的优势地位与角色定位,既要放在全国经济未来发展大格局的长江战略整体中去考察,又要从长江战略性质特征规定性中把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5,(10)
<正>武汉、长沙、南昌,三个城市,谁是龙头老大,谁更有优势?虽然吵得很热,但更多呼声则表示需要务实行动,合作大于争锋。武汉,又称"江城",是中国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武汉城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定位的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城市。近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有两大变化:一个对安徽有了新的定位;另一个便是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地位得到巩固,比如《意见》有27处提到武汉,南昌  相似文献   

10.
水运枢纽区位优势形成了历史上武汉转输——中转贸易的商贸优势。历史上的武汉是座码头城市,流行的是码头文化。在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8+1"城市圈的今天,武汉要形成开放型的大码头格局,参与国际国内经济竞争,必须联合区域城市,形成强大的城市共同体。要发扬武汉大码头文化"善变"和开放的文化精神,摒除"内陆"意识,再一次促使武汉码头的功能转型,使武汉真正成为区域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进而建设成开放性国际型城市。  相似文献   

11.
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必须以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为突破口,加快建设长江中游交通运输枢纽和物流快速大通道。武汉建设航运中心条件良好,但相比其他竞争城市,既有一定的优势,也面临严峻挑战。武汉航运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原因包括基础设施落后、现代化程度低、航道通行不畅、船舶结构不合理、信息化建设滞后等。呼应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应从整合港口资源,加快基础设施、航道、船舶、信息化等建设,发展临港经济,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加快武汉航运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2.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新一轮城市发展竞争,武汉具备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有利条件:文化资源丰富,地理条件独特;区域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发展增速,科技融合显著;文化战略重视,政策保障有力;创新理念驱动,多重机遇叠加。同时,武汉存在着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制约因素:文化资源整合与品味内涵不相适应;文化供给能力与消费需求不相适应;市民文化素质与发展定位不相适应;文化传播力度与形象魅力不相适应的。武汉需要在认清发展优势、找准发展差距基础上,从加强战略规划、彰显城市特色,增强产品供给、完善公共服务,培育城市精神、提高市民素质、加强营销推广、扩大城市影响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3.
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武汉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产业转移趋势加快、国家44号公告的发布、“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的获批,为武汉加快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创造了重大机遇,有利于武汉以“承接转移”推动“产业升级”,从而加速城市工业化进程、提高服务化水平、提升综合竞争力。本文立足于武汉承接产业转移现状,通过对三大优势、主要困难与不足的分析,提出了不简单复制东部沿海地区传统加工贸易发展模式,而应建立与武汉高新技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优势相匹配、与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目标相适应的新型产业体系的观点,并从明确产业导向、加强平台建设、降低企业商务成本、提升城市功能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圆心理论”,发挥武汉区位优势,加快“共建”广大内地的武汉国际大市场,是武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需要重视的一个大问题.从国际看,巴西马脑斯,是内陆丛林城市,自从开辟为自由贸易区后,很快发展为现代化城市,并带动了亚马逊流域和其他地区的发展,马脑斯的区位优势和武汉差不多;美国芝加哥,是美国第二大城市,是内陆城市,也是美国、加拿大的经济中心,由于芝加哥是自由贸易区,促进了加拿大、美国经济的发展,芝加哥与武汉的区位优势也差不多.从国内看,广大内地为了使间接的国际经济合作转变为直接的国际经济合作,即由通过对外贸易联系发展为再生产过程的直接合作,迫切需要在武汉建立内地的国际大市场.从历史看,中心不富,周边难稳;只有中部富了,对周边才有凝聚力,唐王朝以来,历来如此.以武汉为圆心,取半径优势,可以取得广大农村  相似文献   

15.
《政策》2008,(9):23-24
武汉新港是长江中游的第一深水良港.是我省宝贵的港口资源。将武汉新港建成“内河航运的国际大港口”,对于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促进湖北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它是发挥武汉综合交通优势、建设武汉交通枢纽中心、增强武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聚散功能.促进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及长江流域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互动,构筑武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基础框架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承接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加快发展湖北、武汉外向型经济的客观需要;是优化武汉港口结构、增强武汉港口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6.
资料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它包括了武汉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周边城市。根据规划,17年后,作为圈内“龙头”的武汉,将达到中等发达田家的城市水平,有七成人口住在城里,城市圈内的城市基本形成内外快速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公用现代网。专家认为,以武汉为中心的都市密集区优势突出,与周边资源丰富、成本竞争力突出的城市群优势互补,是我国内陆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加快武汉城市圈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形成湖北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极、中部地区特别是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经过努力可以发展成为继沿海地区之后第四大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7.
中部崛起战略已经成为国家统筹区域经济协调政策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中部崛起,就必须积极培育若干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武汉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武汉城市带建设,可以使之形成中部地区强劲的增长极,并通过加强与中部各城市带的联动协作,进而发展成为全国第六个增长极。  相似文献   

18.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里,武汉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就,一个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在新的世纪,武汉城市发展进入了以增强综合竞争实力为标志的新一轮发展时期。武汉教育必须争创发展新优势,在面向世界中提升,面向未来中跨越,面向现代化中发展,为提高武汉城市综合竞争力作出知识和人才方面的新贡献。一、统揽全局,突出重点,推进武汉教育现代化纵观武汉教育发展实际,只有牢牢抓住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个主题,我  相似文献   

19.
周阳 《长江论坛》2020,(1):23-27
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发展目标以来,武汉市在推进城市国际化发展方面的步伐明显加快。本文在梳理其主要举措和主要成绩基础上分析指出,武汉持续提升其国际化发展水平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明晰战略定位,建设彰显特色的城市新地标,拓展国际大通道增强全球通达性,推进重点功能区率先垂范,促使全球资源加快落地。  相似文献   

20.
武汉是位于长江、汉水之滨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充分发挥武汉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通信枢纽的区位优势,历届市委、市政府在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同时,始终把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功能摆在重要地位,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