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知》2021,(5)
正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成功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以伟大成就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的历史定律。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始终葆有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历来是我们党提升自身战斗力的重要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是永恒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1,(8)
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高度的主体自觉进行自我革命,从而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各个历史时期很好地完成了自身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维护集中统一、立足人民立场、锚定中心工作,是党百年自我革命的基本经验。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这些基本经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加强党的自我革命、坚持自身价值追求保持政党先进性纯洁性不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重要内涵,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在自我革命中实现自我超越和发展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双重使命,在新时代,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不仅要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更要努力践行初心使命,推进社会革命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对当前我国的文化建设,可从文化自信、文化自省、文化自觉三者相互联系的维度来探讨。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一种发自内心的信奉、珍视和坚守;文化自省是深刻反思自身文化,区分精华与糟粕。文化自信和文化自省是一体两面,是相互依存的。文化自觉是对文化自信和文化自省的辩证综合,是对自身文化的"否定之否定"。须用理性、历史、系统的眼光看待文化发展,全面、客观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担当文化发展责任,兼容并蓄,取长补短,改革创新,实现文化的超越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主题是大会的灵魂,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总纲。全面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主题。党的二十大主题是对党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新征程中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新目标继续前进的郑重宣示。党的二十大主题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发出砥砺奋进的动员令,吹响百年大党再出发的集结号。党的二十大主题与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主题相吻合,彰显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党的二十大主题回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体现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升华。党的二十大主题形成以时刻保持清醒和坚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百年大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是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百年大党彰显“守正”“革故”“鼎新”的内在要求,在百年历程中不断赋予自我革命时代意涵。中国共产党勇于并善于进行自我革命的理论逻辑是坚守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品格的理论自觉使然,历史逻辑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使然,现实逻辑是永葆自身纯洁性、凝聚力、战斗力的革命本色使然。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百年探索,积累了自我革命之根本保障、精神基石、现实保障、政治策略、价值遵循、核心举措等宝贵经验,对于新时代开展党的自我革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注重思想引领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无往而不胜的重要精神密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增强思想引领力建设,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基本原则的遵循,对百年来党加强思想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对新时代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政治与思想自觉。深刻把握这种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新时代推进"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斌 《理论视野》2012,(4):66-67
所谓"制度建设",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按照社会发展现实要求、发展规律和人自身发展的要求对社会关系的规范化的形式——制度的自觉理论创新、实践改造活动,是对制度的优化、创新和完善。制度建设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21,(5)
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铸就辉煌伟业关键在于坚持走马克思主义之路。因此,回溯历史轨迹,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和创新的历史经验;提出中国方案,深化和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旨趣,为党的思想建设提供新的理论观点以满足时代诉求和实践需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美好愿景的实现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 《求知》2022,(1):4-10
<正>这次全会听取了中央政治局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作出了关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这次全会是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年之际,党领导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党中央决定召开一次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郑重的战略性决策,体现了我们党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体现了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自信担当。  相似文献   

12.
干部教育培训几乎是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同步,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认真总结建党百年干部教育培训历史经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21,(10)
正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的演进轨迹。回望历史,百年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壮大、愈发成熟,源于政党自身的精神基因——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早期创建过程中孕育并形成,在党的接续奋斗实践中丰富并发展,它既是历史的,也是实践的,更是时代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也必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力量源泉。因此,厘清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逻辑,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的优越性,是中国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以生命哲学为研究视角,现代新儒家在三种维度上考察了中华文化的优越性。在历史维度上,中华文化的优越性以自身合理性确认为前提,以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为依托;在现实维度上,中华文化内含的创造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精神,完美地体现了生命所固有的圆融智慧;在未来维度上,中华文化优越性则表现为中华文化自身发展的自觉保证,并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提供愿景参照。现代新儒家对中华文化优越性的辩护,不仅回应了近代国人对自身文化的忧思,对新时代文化事业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发展历史既是一部反腐倡廉的历史,也是一个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自我完善的过程。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阐释建设廉洁政治的三点现实意义:一是廉政思想有利于个人修身养德;二是廉政思想有利于保持高尚的气节;三是廉政思想有利于自觉规避风险,保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16.
执政意识是党在执政后对自身况状、客观条件、历史责任、奋斗目标以及面临挑战和机遇的一种深层次认识,它标志着执政党在政治上成熟和理论上自觉的程度。党员领导干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7.
《理论视野》2021,260(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不是逻辑的演绎与书斋的思考,而是源于中国现实的迫切需求。百年前,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历史因素,也有两者在文化上的内在契合。之后,在历史的每个关键转折点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经过了"蜕变",不断地自我修正与发展,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成为百年中国现代化道路建设的设计者。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意义在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完成自身现代化任务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一条新的现代性道路与新文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杨琳 《瞭望》2022,(1):34-35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自身建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是一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革命史、奋斗史.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辉煌成就,在百年党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彪炳史册的精彩华章.  相似文献   

19.
岳奎  张鹏启  李敏 《理论探讨》2023,(2):103-110
在百年文化建设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勇立时代前沿、顺应时代需要、紧扣时代主题,引领文化建设不断前进。百年文化建设的起承转合,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文化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文化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文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文化复兴等四个阶段,逐步实现了中国文化的重构、建设、改革与自信的历史性转型与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时代要求。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回顾和梳理百年来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揭示百年来文化建设在各个阶段的显著特征,总结百年来文化建设的经验启示,不仅有益于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进路,更好在实践探索中推动文化发展,对于加快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段虹  王秀敏 《理论探讨》2007,1(6):29-31
个人利益是历史形成的人生存的一种自觉方式,自觉的个人利益的形成是促进个体自由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从和谐社会建设的视野对个人利益进行哲学反思和理性审视,有利于自我的真正确立与自觉的个人利益的生成,从而最终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个人利益的正确引导以及人们的理性行为方式的形成。在当前,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的厚重与庞大、多种文化精神在同一场域中的相遇、正义的社会制度的健全程度等决定了和谐社会建设中,自觉个人利益的生成尚需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