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菲德罗斯认为国际法现在本质上是“国家之间的法律”,但将发展为“人类的法律”,这表明了国际法从主权定向转为人权定向的观点.人权的兴起对国际法产生深远影响,带来了人权国际法分支、对一切的义务观和国际刑庭等新的变化,也在不使用武力、保护的责任、个人的国际法地位等方面产生了与主权的博弈.主权导向的国际法仍将具有强大的力量,而人权定向则根植于现实的需求并将成为国际法的发展方向.进一步看,主权和人权也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人类的法律”是对“国家之间的法律”的发展和超越而非否定.  相似文献   

2.
人权(humanright),通常理解为人凭其人的资格所享有的权利,或者说是人之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这里所说的“人”,既是生物学意义的人,又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人。人权内容极其广泛与复杂,但其核心内容应体现出对人生命和自由的尊重。①那么,对未成年犯这种既处于未成年期这一需要特别保护时期又触犯法律或有不良行为而受到惩处的人应如何有效保护他们的人权呢?国际社会经过长期的努力与探索,对少年犯或称未成年犯寻求到许多有效措施来保障他们的人权,并制订了一些法律来维护,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高度重视保护未成年犯人权,20年…  相似文献   

3.
健康和安全的工作环境是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而功能在于保护劳动者生命健康权的劳动义务拒绝权,也是劳动者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权利之一,是影响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人权.但法律上的认可和理论上的研究并没有保障劳动义务拒绝给付权的行使.人权存在的三种形态理论为该权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独特分析视角,从这一角度研究发现:劳动义务拒绝给付权从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再向实有权利转化时会发生必然的“折损”,如何最大限度减少这种必然“折损”是我们在理论研究和法律制定及实施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借助对一个国际“反拐”项目(TICW项目)实施的考察,来讨论国际人权目标在地方的实践问题。在一种“法律多元”的格局中,国际发展/人权项目如何才能获得有效的实施,关键在于如何消除、克服不同制度间过大的张力,把项目的人权目标、实施手段与地方环境相契合并有效地动员资源。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研究TICW项目的实施来回答这一问题。TICW项目的人权目标能够在地方环境中得以被接受和部分实现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在法律层面上,国际组织所要推进的人权目标与国家、地方的法律能够相互融通。第二,TICW项目是一种“软法律实施”,这种行动方式克服了法律多元间通常会出现的张力和冲突。第三,地方政府本身要有治理社会的需要,项目契合了当地的政治、法律和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5.
生命权是人权的基本权利之一,具有不可剥夺性。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权保障的重视,军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命权保护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军人是穿着军服的公民,他们在生命权问题上具有理论的合理性,却不具有实际中的合法性。不论是从宪法、国防法还是纪律条令等法律规范中,都鲜见明确保护其生命权的字样。在军人生命权的保护中还存在一些困境,需要我们加以反思并改进。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的人权保障法律制度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劳动者人权保障法律制度建设比较引人注目.对于正致力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来说,二战后,新加坡人权保障法律制度建设中所体现的将本土资源与人权理念融为一体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发展,变性这个历史悠久并且长期避而不谈的术语已从幕后走向了前台,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话题。然而,如何使法律更好地保障变性人的权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变性的法定条件、法定程序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欧洲人权公约》为人权保护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对缔约国课以保证本国人民享有人权的义务.欧洲人权法院通过判例不断发展出符合公约精神的法律解释,对公约进行丰富和完善,树立了人权的"欧洲尺度".欧共体法院在人权条款阙如的情况下,参照一般法律原则和成员国共同宪法传统进行司法解释,并格外倚重《欧洲人权公约》以及欧洲人权法院在实践中所确立的人权标准.  相似文献   

9.
下篇:反酷刑正如前面的分析所表明的,在我国目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监管人员的权利已经在国家一系列的法律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确定的保障。这就是说,上述人等尽管被怀疑犯了罪,或者经法院审理被判定有罪并受到监押等刑罚,因而成为社会群体中一特殊的部分。但是,他们毕竟都是人,作为人的最基本的价值和尊严不能因为他们犯了罪并受到法院审判、监狱羁押而丧失或贬损。人权的普遍性规定了不能把他们排除在人权的保护之外,不能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尽管他们面临自愿的或强制性的改变自己的不良或危害社会的行为,以及重建信心,…  相似文献   

10.
人的生死权利是一种天然权利。房县对绝症死刑犯的“人文关怀”,未必然就是犯人乐意接受的。在与今国情下,对多数人而言,他们会认为这在司法作秀,从而对司法的诚实公正产生怀疑。其价值观的分歧,类似于对安乐死的态度。法律对当事人的处罚,本质上是非“人性化”的,法律应首先关注社会大众的人权状况,涉案当事人的人权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他们的人权保障不应超越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当然,对绝症死刑犯安乐死,却是一个能带动多数人人权的例外。  相似文献   

11.
公民水权的内涵和目的决定了其性质,即公民水权是一种人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正义理论及《关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国际公约》等人权条约为公民水权的人权性质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和法律基础。公民水权的尊重、保护和实现需要从宪法的角度来加以规范,并使其具有可裁判性。印度模式和南非模式为其他发展中国提供了通往可裁判性水权之路。比较而言,南非模式的优越性和其广泛的适应性给我国提供了制度移植的可能。宪法对公民水权和其他经济社会权利的承认、尊重和保护必须以其具有可裁判性为中心。因此,从长远来看,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或违宪审查制度,南非模式的可裁判性水权在我国才能通过法院获得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维护人类共同体的存在就必须对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进行限制。但限制权利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或保护权利,所以世界各国都在其宪法中建立了法律保留原则,作为对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要求。但我国宪法权利限制的法律保留原则由于历史原因的影响还存在着问题,使得我国现行宪法对一些基本权利的限制已超出了度的边界,使公民理应享有的许多基本权利形同虚设。有鉴于此,应从宪法权利限制的内容、模式和条文等方面来完善我国法律保留原则。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批准并加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该公约的实施机制研究日益重要,而国际条约的实施理论和联合国人权保护机制为人权公约的实施提供了法理基础和体制背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实施机制由缔约国报告制度及其结论性意见和一般性评论构成。公约的实施机制具有单一性、逐步性和非对称性的特点。公约实施机制推动了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但是只有完善其保留制度、协调实施过程中的法律冲突,才能提高公约实施机制的实效性。同时,国际人权保护的国际合作和国内转化立法是中国切实履行公约义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法学应当把科学地认识人权、认真对待人权、切实保障人权、持续发展人权作为终极关怀和研究重心。在社会转型时期,时代特点决定了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理论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持和法治理念,实践中以培养了解国情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为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弹性整合知识结构,将人权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纳入法学体系是本文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健康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指实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权利和自由。健康权具有多重性质,保护和实现健康权,必须考虑社会、经济生活因素和其他影响健康权实现的诸多因素。健康权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宪法与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与人权密不可分,保障人权是宪法的根本价值追求。当代宪法在关注自由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平等,关注平等就是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按照我国宪法"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构建和发展我国保障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制度,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人权全球化的趋势下,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主体性论述必须成为人权全球化的基点.否则,往"左"发展中国家则可能会因丧失促进国内人权进步与改善国际人权法律秩序并谋取国家利益的机会而被边缘化,往"右"又可能堕入反对人权全球化观点所担忧的"人权西方中心主义"的境遇.发展中国家在人权全球化的趋势下,只有建立自己的人权论述,从而确立起人权全球化浪潮中的主体性,才能在人权全球化的趋势下获得正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及其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相比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但前者并非"二等权利",也是文明人类所享有的基本权利.经社文权利的实施主要通过立法及行政措施,其中一部分也可获得缔约国国内司法救济.在国际层面,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对国家履行经社文公约的情况进行监督.全球化进程将促进经社文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国际劳工标准和国际人权法对移民工人的保护以国民待遇为基本原则。而我国现行立法限制了外籍劳动者在华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但对其他劳动权利的保护应当实行平等保护。目前以限制和管理为中心的规范方式难以充分保障外籍劳动者权利的实现,我们应当建构出一套规范和保护在华外国人就业权益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法律援助制度与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社会目前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由于生理或社会的原因,这个群体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诸多方面处于不利地位。法律对每位公民人权的保护都是平等的,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每位公民都可通过法律赋予的诉权,通过诉讼的方式寻求司法救济。然而,社会弱势群体由于自身的弱势,只能依靠国家的法律援助实现自己的诉权,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制度作为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