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立 《黄埔》2007,(6):10-13
今年以来,陈水扁当局在“台独”路上狂飙。特别是近一段时间,陈水扁当局在继续推进“去中国化”、“台湾正名”的同时,大力推进“法理台独”。其重心在于:一是由陈水扁出面推进的“入联公投”;一是由游锡堇出面推进的“正常国家决议文”(以下简称“决议文”),后者是“台独的政治理论建设”,前者是“台独当前的行动重点”,  相似文献   

2.
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即开始搞所谓的“台湾正名”,不断实施“去中国化”。近来,台湾当局的“台独”活动变本加厉,目前正在全面推进“历史地位正名、教育正名、官方单位正名、外馆正名、国际组织正名”等“五正名运动”,“去中国化”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3.
近日,陈水扁出席“独”派团体活动时,抛出完全否定“四不一没有”承诺的“四要一没有”,岛内为之哗然。陈水扁提出的所谓“四要一没有”即“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左右路线,只有统独问题。”同时宣称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是最好的名字。”从2000年的“四不一没有”到如今的“四要一没有”,让世人不难看出陈水扁的承诺是假,大搞“台独”、推进“法理台独”是真。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每当选举或危机来临,陈水扁当局的“台独”梦呓就会发作。2007年和2008年是台湾选举的重要年份,各界对陈水扁当局的“台独”蠢动早有心理准备。果然,3月4日,陈水扁在出席海外“台独”组织“台湾人公共事务会”成立25周年晚宴的过程中,抛出了“四要一没有”的主张,即所谓“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所谓左右的问题,只有统独的问题”。陈水扁的言论再次表明,他是一个毫无诚信的“台独”政客,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的第一个台独组织是台湾人廖文毅于1950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台湾民主独立党。在日、美一些反华势力的扶植下 ,台独运动在日本和美国得到了很大发展。20世纪90年代 ,李登辉执掌台湾政权后 ,纵容、姑息甚至幕后推动台独活动 ,致使台独势力逐渐坐大。2000年台湾“大选” ,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侯选人陈水扁当选 ,台独势力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现在 ,台独势力已成为阻碍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陈水扁不顾国际舆论的谴责,一意孤行宣布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运作,终止“国家统一纲领”适用。赤裸裸暴露其“渐进式台独”的本质,将海峡两岸的局势推向危险边缘,令广大渴望两岸和平安定,共谋发展的中华儿女感到愤怒与忧心。陈水扁把“废除国统纲领”改成“终止国统纲领”只  相似文献   

7.
陈水扁上台以来,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相反却在“四不一没有”的掩盖下,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并利用执政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层面推行“渐进式台独”路线,倚美拒统,导致两岸关系徘徊在僵持不解的状态之中,始终潜伏着不稳定的危  相似文献   

8.
李立 《台声》2006,(7):12-12
陈水扁执政六年,始终以“台独意识”挂帅,全面推行“渐进式台独”,并通过“宪改”加紧推进“法理台独”,在“台独”路上飙车,其结果是,六年来台湾政局动荡,经济停滞,民生困苦,两岸关系波折起伏。2000年,陈水扁刚上台时,他还不敢露骨地兜售“台独”理念,尚须“犹抱琵琶半遮面”。于是,上台伊始,陈水扁提出了所谓的“四不一没有”政策。2001年8月,经发会达成共识,建议政府对台商赴大陆投资改采“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换句话说,李登辉时期的“戒急用忍”政策将被放弃。2002年5月,陈水扁在金门发表谈话,说两岸“三通”是必走的一条路,而“小三…  相似文献   

9.
舒文 《时事报告》2007,(5):26-27
陈水扁推出的所谓“正名”活动, 根本目的还是企图在政治上“以台代中”,推动“变相台独”,这再一次暴露了陈水扁作为毫无诚信的“台独政客”的嘴脸。  相似文献   

10.
《统一论坛》2004,(1):26-26
近两年来,陈水扁在岛内大肆鼓吹“一边一国”、“为台湾正名”和推行“过境外交”、“公投制宪”等等一系列分裂活动,特别是最近,陈水扁假“民主”、“人权”为旗号,紧锣密鼓地策动所谓“公投制宪”活动,为其今后实行“台湾独立”制造所谓“法律依据”。陈水扁为了实现连任的目的,不惜把台湾同胞推向战争的边缘,这是极不道德和极其危险的行为,我们海外中华儿女坚决反对“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行径。  相似文献   

11.
3月4日,陈水扁在参加“台独”组织“FAPA”的活动时,提出了“四要一没有”。岛内外舆论认为,“四要一没有”只是再次证实了他的“台独”本性,他又在“台独”路上迈出极其危险的一步。“四不一没有”下的“台独”在“台独”问题上,陈水扁有过“两极化”表演,以“四不一没有”为主题的“不搞台独版”是他的主要伪装,“四要一没有”是“台独”的真实表现。  相似文献   

12.
以“台独”为基本政治诉求的民进党常以“主权在民”“、住民自决”为口号,为其“台独”分裂活动制造法理依据。今年年初,陈水扁再次提出所谓“新宪公投”,叫嚷要“由下而上、由外而内、先民间后政党”,在2008年前催生一部新“宪法”。陈水扁“民间版”的“公投”,就是对“住民  相似文献   

13.
2月27日,陈水扁在台湾“国安”高层会议上正式宣布:“国统会终止运作”,“国统纲领终止适用”。尽管这一宣示回避使用“废统”而是选用“终统”,但无法掩饰他企图以此进一步推动“台独”分裂路线的狼子野心。“国统会”于1990年10月7日成立并于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就“一个中国”的涵义进行讨论。同年8月1日“,国统会”就“一中”涵义达成了共识。“国统会”强调: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双方赋予之涵义不同。由此可见,“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已成为陈水扁推行“台独”路线的绊脚石,是陈水扁企图实现“台独”阴谋的一个障碍,非废除…  相似文献   

14.
陈水扁背信弃义,置2300万台湾同胞之福祉于不顾,置台海两岸和平和亚太地区和平安全于不顾,于2月27日正式宣布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把蓄谋已久的“法理台独”推到顶点。陈水扁在“元旦讲话”中,就大幅升高“台独”调门,公然鼓吹“法理台独”,叫嚣推动“公投新宪”,紧缩  相似文献   

15.
陈水扁上台以来,一直图谋通过“宪政改造”实现“法理台独”,先后提出了“公投制宪”、“催生新宪法”、“第二阶段宪改”等主张,其目的是彻底去除台湾法律体系中的“法理一中”架构。但是陈水扁为了掩人耳目,在“宪政改造”的具体内容中强调“行政体制改革”、“新闻自由”、“18岁公民权”等;在政治手段上则强调自下而上,并与选举动员相结合。然而,没有国民党的支持,没有民意的支持,陈水扁推动的“新宪公投”不可能成功。  相似文献   

16.
刘红 《统一论坛》2006,(5):21-22
当前“,法理台独”已经成为陈水扁任期结束前的施政目标,陈水扁当局强力推动的“法理台独”已经对台湾社会、两岸关系造成很大的危害,制止“法理台独”已经成为两岸的共同任务“。台独”在李登辉的纵容下完成“合法化”不过十多年“,台独”势力执政至今不过六年,但它带来的恶果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07,(1):65-65
在国台办1月举行的新年首场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杨毅指出,2007年是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的关键时期,台湾当局通过所谓修改一个中国内涵的“宪法”,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活动将进入实质阶段,两岸关系将面临严峻挑战,众所周知,在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大形势下,2008年因为大陆要举办奥运会、台湾要搞“总统”选举,已被“台独”势力视为实现其将台湾分裂出去的“最好机会”,而2007年是此前的最后一年,因此成了“台独”势力眼中的关键年,近日,台湾媒体已普遍嗅出“山雨欲来”的情势,岛内“去中国化”、“正名”之逆风大有蔓延迹象,台湾当局在“台独”理念思维的左右下,不断“去中国化”,不断地去构建具有排他性的“台湾认同”,他们用行政资源强力推动,不断侵蚀与强化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与中国情感,贻害深远。《中国时报》与《联合报》都预言,陈水扁在其任期的最后一年多时间中,很有可能孤注一掷,走上“台独冒进”路线,把两岸推向严重冲突对立的边缘,果真如此,海峡今年将极不平静。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07,(3):22-23
陈水扁上台后,为了“以武谋独”,不断采取种种方法和举措,加快台军“去中国化”,大搞“军事台独”。  相似文献   

19.
陈斌华 《台声》2004,(12):13-13
来自陈水扁上台以来,台湾当局推动"渐进式台独",一方面大力推行"去中国化',培植"台独"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又在"台独建国"、"内政"、"外交"和两岸政策上进行策略性  相似文献   

20.
陈水扁搞“台独”做贼心虚,唯恐被“斩首”,不久前首次安排了如何保护“元首”安全的演练。据报道,陈水扁对这次演习“极为重视”,“全程参加”,并利用卫星通讯广播系统,对台军、行政主管部门和台湾民众进行内部战前动员和公开喊话宣战,煽动他们充当“台独”炮灰。这实际上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