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婚姻是一种社会制度,是客观的东西,具有理性、规定性、公开性、稳定性、特别是唯一性等特点;爱情是男女之间的一种心理感受,属于主观的范畴,具有感性、随意性、隐私性、易变性、尤其是多样性等特点.爱情是两性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婚姻是两性关系的一种主要形式;爱情可以超越婚姻,婚姻不能左右爱情.婚姻与爱情的关系决定了一个社会及其成员应该始终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这个基本前提,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婚姻规范.  相似文献   

2.
浅论唐代传奇女性悲剧命运与法典礼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爱情传奇中,女主人公多是悲剧命运,这是男尊女卑、买办婚姻等封建法典礼制所造成的。唐爱情传奇是对封建礼法下妇女爱情悲剧的艺术再现。研究唐爱情传奇中妇女的悲剧命运,有助于认识封建法礼的残酷性,清除其在妇女及婚姻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民的经济生活有了巨大改善,农民的婚姻状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比重加大,另一方面,违反婚姻法的现象也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4.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在主题、语言、人物塑造和情节等方面娴熟地运用了各种讽刺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当时社会盛行的以金钱为轴心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只注重物质、门第而不注重男女双方之间的爱情的婚姻。通过对几对青年男女结合过程的描述,一方面,作者批判了腐朽的旧的爱情与婚姻观念;另一方面,作者宣扬了自己关于完美婚姻的观点:既注重物质也注重爱情的婚姻才是完美的,完美的婚姻应该是物质与爱情的完美结合。本文拟探讨《傲慢与偏见》中主题的讽刺。  相似文献   

5.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在情节、语言、人物塑造和主题等方面娴熟地、全方位地运用了各种讽刺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画卷,揭露了以门第为轴心的爱情与婚姻,抨击了腐朽的旧爱情的婚姻观,宣扬了作者进步的爱情与婚姻道德观。本文拟探讨《傲慢与偏见》情节设计方面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6.
爱情依从理想原则,婚姻遵循现实需要,两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属性和价值范畴。“生而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涓生和子君之间的爱情,其基础和取向都是理想而非现实的。从爱情角度说,贾宝玉和林黛玉之爱的结局虽凄凉却也是完美的——它保全了爱情本质上的纯洁、真诚和崇高,避免了成为“围城”式的更大悲剧;而涓生和子君尽管因爱而拥有过婚姻,但他们最终失去的,则不仅仅是他们的婚姻,还他们曾经有过的深爱和美好的记忆。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符道德的,那么也只有继续保持爱情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如果感情确实已经消失或者已经被新的热烈的爱情所排挤,那就会使离婚无论对于双方或对于社会都会成为幸事。”显然,不管是从道德的角度,还是从法律的角度看,离婚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在当今世界各国,符合法定条件下的离婚已普遍被接受。所谓离婚法定条件,就是法律规  相似文献   

8.
婚姻伦理具有规范婚姻行为、调节和评价夫妻关系、保障社会稳定、提高个体婚姻生活质量等功效。当代中国婚姻状况进入了一个急剧变革时期,婚姻越来越摆脱传统社会"经济婚姻"与"政治联姻"的影响,逐渐形成全球一体化、选择多元化、生活多样化的格局。但是,与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伴随的,也存在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婚姻伦理的分析,倡导建立一种具有感情基础的,责任与义务统一协调的幸福的婚姻伦理观。  相似文献   

9.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思想文化舞台上展开了第一次关于爱情的讨论。这场讨论以引入爱情的话题、肯定爱情的价值为开端,探讨了爱情与婚姻的关系,围绕着张竞生的“爱情四定则”达到高潮。这场讨论对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80后"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以五位1980年后出生的被访者为个案研究对象,以开放式访谈收集资料,在对资料进行质性分析的基础上发现:这批"80后"并非自愿选择裸婚,而是由于婚姻成本的畸高、婚姻中感情因素的上升、婚姻双方对婚后家庭生活的重视以及代际间财富流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婚姻法对意思表示瑕疵的婚姻形态仅规定了因胁迫而缔结的婚姻,实际上,在缔结婚姻行为中传统民法规定的各种意思表示瑕疵形态都是存在的。为此,一方面可以在现有的民法体系中通过法律解释来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应修改婚姻法,将存在意思表示瑕疵的婚姻形态确定为虚假婚、错误婚、欺骗婚、胁迫婚。  相似文献   

12.
在妇女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和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限制男方离婚诉权不利于对女方、男方、子女权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保护 ,也违背了婚姻法自身体系的一致性 ,其实施效果也极差。它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漠视诉权、固守传统婚恋观念、厌讼观念的产物。婚姻法第 34条应废除。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历次婚姻法均没有关于事实婚姻的规定。实践中,非依婚姻登记而成立的婚姻普遍存在,并不断引发纠纷。法律的空白和司法解释的不确定性,使事实婚姻问题难以得到合理解决,难以为当事人提供适度的人文关怀,不利于婚姻家庭的稳定与发展。我国婚姻法应该首先改革我国的结婚形式要件,缩小事实婚姻的范围。其次将欠缺婚姻成立形式要件的事实婚姻明确定性为无效婚姻,用无效婚姻制度平衡各项法益。  相似文献   

14.
视婚姻为合同的思想由来已久且很有价值,但这一价值迄今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发挥.用合同的法理考察透视婚姻的效力状态,我们看到,《婚姻法》规定了婚姻的有效、无效和可撤销,但缺乏对于婚姻效力待定的规定;同时.还可以发现,在婚姻的无效和可撤销的具体适用条件上,《婚姻法》的规定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非婚同居被有些人认为是自主选择其生活方式最便利和利益最大化的两性组合。因此,非婚同居不象婚外同居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那样受到人们较为强烈的道德指责,越是如此,我们越应该看到,在现代文明和谐的社会中,非婚同居不是一种合理的、真诚的两性关系,更不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婚姻依然是人类两性结合的基本形式。我国法律对非婚同居的冷遇且不予保护的基本事实,为我们评价或选择两性生活方式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法律标准。我们有理由认为,非婚同居不仅是和谐两性关系中的杂音、噪音,更是个人与社会权利冲突、关系紧张的直接原因。我们可以对非婚同居行为少一些道德上的指责,但我们更应该在尊重个人权利的基础上,保护婚姻家庭,构筑和谐社会的根基,对法律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婚俗、法治及其路径——以海南黎族婚俗的调查为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应审慎的看待法律的作用,正确处理好婚俗和法律的关系。婚俗也为人们观察法治提供了新视角,辩明法治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重婚罪是指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无效婚姻可以成立重婚罪。我国刑法对重婚罪的规定,在罪状表述上照搬了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模式,同时对事实婚姻加以认可,导致同时娶两妻在定性上的矛盾。因法律重婚而构成的重婚罪是结果犯,其追诉时效起算时间应从犯罪之日开始;因事实重婚构成的重婚罪是继续犯,其追诉时效起算时间应从犯罪终了之日起开始。  相似文献   

18.
当代社会婚姻的主流主体是一男一女的结合,但不是唯一主体。婚姻当事人是生活伴侣,必然同居,这是婚姻内在的本质要求。异性婚姻仍然是一种与人类社会共存亡的身份形态,值得倍加遵从与推崇。生活伴侣是一种有别于婚姻及单纯意义上的同居,而为法律认可的身份关系,同居也是其内在的本质要求。为法律认可的生活伴侣或同性婚姻,我们只能以待异性婚姻一样的视角“平等”待之。与受法律认可的婚姻或生活伴侣无关的同居:一是违法同居,不予以法律保护;二是理论上认可的合法同居,依据契约身份关系及现代民法的基本原则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9.
论事实婚姻在重婚罪犯罪构成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实婚姻在重婚罪的犯罪构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基于立法目的的差异和考虑问题角度的不同,婚姻法和刑法对事实婚姻予以区别对待,这是合理的,不存在自相矛盾的问题。对于事实婚姻是否影响重婚罪成立的问题,应当根据事实婚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以及事实婚姻属于在先婚姻还是在后婚姻,分别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20.
执法部门对服刑人员结婚申请处理结果的不同,折射出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和认 识的模糊。服刑人员的婚姻权因丧失人身自由而没有独立性、自主性,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处于被 暂时限制状态。建议制定法律,明确服刑人员的婚姻权,规范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创造条件,保障 服刑人员婚姻权的实现,促进对服刑人员的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