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章学诚《文史通义》卷四《知难》说:“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天下寥寥矣;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之知难也。”再读《论语》,读前人注,读五四以来各家讲说,偶有心得,立即付诸笔札。于“读其书难,知其言更难”自觉有所知焉。  相似文献   

2.
好话一百句     
1.“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2.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3.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4.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导刊》2013,(12):53-53
昭公后醒【原文】昔宋昭公出亡至乎境,喟然叹日:“呜呼,吾知所以亡失矣。被服而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圣者,内外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吾困宜矣。”于是革心易行,昼学道而昔讲之,二年而美闻。宋人迎而复之,卒为贤君,谥为昭公。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亡,此后醒者也。(群书治要·贾子)【译文】  相似文献   

4.
《创造》2006,(12):67
在论及我们所面临的诸多复杂问题和复杂矛盾的时候,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一个话:"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这话原出自<新唐书·魏徵传>,原句为"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相似文献   

5.
《精神文明导刊》2011,(10):54-54
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乃况于纵欲恣行暴虐,恶闻其过乎!震之以威,压之以重,则虽有尧、舜之智,孟贲之勇,岂有不摧折者哉?如此,则人主不得闻其过失矣;弗闻,则社稷危矣。古者圣王之制,史在前书过失,工诵箴谏,庶人谤于道,商旅议于市,然后君得闻其过失也。闻其过失而改之,见义而从之,所以永有天下也。  相似文献   

6.
《创造》2006,(6):7-7
在论及我们所面临的诸多复杂问题和复杂矛盾的时候,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一个话:“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这话原出自《新唐书·魏徵传》,原句为“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稍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都懂得,“忧患意识”,是所有对国家、对民族、对民众具有责任感的政治家的一种积极精神,再放大点说,不一定只局限于政治家,  相似文献   

7.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战国]荀子名人名言...  相似文献   

8.
齐家在修身     
一个人,你晓得他好,就要晓得他坏的一面,不要被自己感情欺骗,也要晓得一个入坏,也有好的一面,要了解清楚。可是,这两句话讲起来很容易,做到了,“天下鲜矣”。因此,这是修身的第一步。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日:“入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大学》)  相似文献   

9.
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  相似文献   

10.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五月七日,孙中山在上海为胡汉民撰写的《余健光传》亲笔爱书数语为序:“健光之死也,民党知与不知者,皆为四伤,以谓使天假之年,获意其志,其所造当什百倍于今日也。惟位光则固以奋斗而死,自有志于革命以来,真所谓一息尚存,未尝少懈者。其生平自接,亦曾无成败利钝之见,故不问健光所已建树于国家社会者奚若,而即此奋斗进取之精神,已足以移传于多数后起之青年而不朽,我知健光无复遗憾矣。健光与同志助英士数年,英士多病,健光独强健年少,顾英土不死于病而死于敌,健光不死于敌而死于病,均出常人预测之外…  相似文献   

11.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贝0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这便是儒学史上著名的“子张学干禄”(见(《论语·为政篇》)。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导刊》2014,(12):51-51
子方仁厚 【原文】昔者田子方出,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于御曰:“此何马?”御曰:“故公家畜也,疲而不为用,故出放之。”田子方曰:“少尽其力,而老弃其身,仁者不为也。”束帛而赎之。穷士闻之,知所归心矣!(群书治要·韩诗外传)  相似文献   

13.
现今社会,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很无辜,家长很无奈,老师很无法,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幸遇到了《弟子规》,我们的经验是“背是前提,做是目的”。学习《弟子规》首要的一个任务,是加强记忆背诵,背诵的目的是提醒,提醒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不需要做的事情是坚决不做,该做的事情也要分清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相似文献   

14.
1867年的一个夏夜,时任两江总督的重臣曾国藩与幕僚赵烈文聊天时谈到时局,忧心忡忡,不知清王朝还能撑多久。赵烈文回答说:“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风气未开,若非抽心一烂,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异日之祸必先根本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就是说,现在“天下”统一已经很久了,势必会渐渐分裂,不过由于皇上一直很有权威,而且中央政府没有先烂掉,所以现在不会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但据他估计,今后的大祸是中央政府会先垮台,然后出现各自为政、割据分裂的局面;他进一步判断,大概不出五十年就会发生这种灾祸。  相似文献   

15.
《精神文明导刊》2012,(5):55-55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弗能孝,有子而求其报,非恕也;有兄弗能敬,有弟而求其顺,非恕也。士能明于三恕之本,则可谓端身矣(端,正也]。”  相似文献   

16.
《精神文明导刊》2012,(8):51-51
【原文】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臣,躁则失君。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也。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是谓要妙。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知其白,守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相似文献   

17.
王福明 《春秋》2013,(1):41-42
程颐云:“诚则信矣.信则诚矣。”诚实就会有信誉,讲信誉就是诚实,可见“诚”与“信”互通相连。“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人之所助者。信也。”诚信是经商之魂,商家只有以诚待客。方能赢得顾客盈门。早期以荣成人为主流的北京烤鸭业近200年的兴衰发展史。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8.
忧劳兴国     
宋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这篇文章中,从历史兴亡的规律切入,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在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的重大命题。庄宗系晋王李克用之子。传说李克用临死之前,交给庄宗三支箭,要求他把后梁、燕国、契丹这三个仇国消灭,说这是他的遗愿。庄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3,(5):I0063-I0063
1.治官事则不营私家。——汉·刘向《说苑》 2.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忘其身。——唐·吴兢《贞观政要》 3.爵禄易得,名节难保,爵禄或失,有时再来,名节一亏,终身不复矣。——元·张养浩《牧民忠告》  相似文献   

20.
读史鳞爪     
一、“婴鳞”学说 韩非有一“婴鳞”学说,云:“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即撄,触犯之意)之,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之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龙,此种大虫,你可亲近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