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61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在人大念历史系的时候,有一位老先生知道我爱读书,与我闲谈时说:"你知道拿到一本书之后,先读什么吗?"然后自答:"要先看序言和跋语,那是读书的门径。入门靠它,它是理解书的捷径。当然,还要看一下版权页上的零碎儿,那也是有用的。"这番话对我启发很大,对我后来的读书帮助也很大。这种启发和帮助,我在后来漫长的读书生活中体会得越来越深。因为这番话,我对书籍的序跋做了一番专门的研究,从学理层面加深了对序跋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李乔 《北京观察》2016,(2):68-71
正读史贵在读出新意,所谓"新翻杨柳枝"也。史有宏观、中观、微观,微历史即微观史,亦为隐而幽微之史。闲读微历史,可窥大时代。五谷不分不一定愚蠢"五谷不分",谓分不清稻、黍、稷、麦、菽五种农作物,意指不懂农事。文革中打击知识分子,常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罪之,并强令下乡改造。"五谷不分"源出《论语》荷丈人讥刺孔子语——"四体不勤,五  相似文献   
3.
李乔 《政府法制》2012,(15):17-17
浩劫年代的歪理,把人们束缚得既愚昧又可怜,人们被歪理伤害了,却还迷信它。史学家王伯祥先生一次坐人力车回家,车夫问起他的收入,王如实相告。不料车夫大怒,说:“我拉车,你坐车,已不公平,你竟然还拿这么多钱!”随即令王伯祥下车步行。后来王伯祥与人说到此事时说:“车夫说得一点也不错,所以就会有革命,就要造反。”实际上,这个车夫的行为,哪能和旧社会劳动人民的造反、革命相提并论呢?  相似文献   
4.
风俗乱弹     
<正>此乱弹,既不是乱弹琴,也不是戏曲声腔,而是取"乱弹"二字的字面,比喻本文所谈的关于风俗的话,就好像是乱弹各种响器,致使声调驳杂也。若说风俗的范围,绝对是一个广,稍往细里说,它包括诸如服饰、饮馔、住宅、出行、游戏,礼节、姓名、迷信、生育、丧葬、节日、赛会、婚仪、结社、谣谚、俗语、文身、艺术、技艺、赌博、娼妓等等方面,连怎么骂人和怎么自杀也属于风俗。据我看,风俗至少有八个特性,具体  相似文献   
5.
汉字中的“九”,本是一个尊贵、吉祥的数字:老天称为“九重”,皇帝称为“九五之尊”,器物之华丽称为“九华”,北京的名园北海有“九龙壁”,吉祥图案有“九九消寒图”,等等。但这个“九”字前面若加个“老”字,成为“老九”,就带上了江湖气,甚至是匪气;而若在“老九”前面再加个“臭”字,变成“臭老九”,那么,我们就只会闻到牛棚气,甚至一些血腥气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曾与“臭老九”之称,结下过长时间的牵缠难解的“孽缘”。  相似文献   
6.
李乔 《新湘评论》2010,(2):24-24
在各级党委执行民主集中制的问题上,有一个人们习焉不察的情况需要引起注意,这就是有些同志误读了“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这句话。  相似文献   
7.
【案情】2003年8月3日,韦闵从其堂弟韦施斐处借了3万元做生意,约定还款时间是2005年12月31日。但还款时间到后,韦闵没有钱还给韦施斐,韦施斐也一直没有问过这事。2008年8月15日,韦施斐  相似文献   
8.
9.
"他妈的"这句詈语颇有些不凡,竟引得大文豪鲁迅专门做了一篇杂文《论"他妈的"》。迅翁惊叹"他妈的"之普及,遂引古语"犹河  相似文献   
10.
李乔 《政府法制》2006,(6):48-50
李鸿章有句名言“: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这人连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中用了。”其实,做官也有做官的诀窍,也需要“修炼”。掌握了官诀,就能仕途畅达、官运亨通;否则不但不能升官,反而可能丢官、掉脑袋。清代官吏“修炼”出不少官诀,这些官诀对于清代的吏治官风起过非常恶劣的腐蚀作用。林同济《文化形态史观》曾举出不少官诀((林氏称之为“宦术”,并认为“宦术的真髓就在‘手腕’两个字”),这些官诀在清代官场上是一应俱全的。其文云“:投桃、报李、拍马、捧场,此手腕也。标榜、拉拢、结拜、联襟,亦手腕也。排挤、造谣、掠功、嫁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