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毅 《法制与社会》2010,(15):274-274
要欧盟第87号令对各成员国排污份额初始分配作出了规定,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介绍87号令的有关规定,总结欧盟排污份额初始分配的经验,得出我国在开展相关工作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分配领域中存在的失范现象,学界提出了“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两种矫治方案,但由于陷入过多的理论化、哲学化争论,缺少对其可实施的条件和制度改造的分析,难免流产。倘若换一条思路,基于“问题-解决”方案,从“市场-政府-社会”和“问题-原因-对策”框架切入,在尊重市场、政府和社会三种不同的分配原则前提下,将法律作为政策的工具来执行,通过构建市场、政府和社会之间相互协调补充的分配法体系,规范当前不同领域的分配失调行为,将有可能改善贫富差距过大现象.  相似文献   

3.
《政府法制》2013,(3):11-11
红网2013年1月2日登载钱桂林的文章:改革开放之后,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中国以火箭般的速度追赶世界,然而,在制造巨额财富的同时也开始出现不公与差距。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起草工作于2004年启动,由国家发改委具体负责,财政部、人社部、国资委等多个部委参与制订。但直至今日,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仍未落地。个中原因,恐怕是太过照顾既得利益群体。  相似文献   

4.
诺齐克的无约束分配正义理论,其核心是“非模式化”的分配,其表现方式是历史原则的分配,其理论旨趣是生产与所得相分离、权利与应得相结合,其深层背景是“非结构化”正义观。这种无约束的分配理论与功利主义和罗尔斯等人的模式化分配原则,及其蕴含的“结构化”正义所导致的强行正义形成显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5.
童靖婧 《法制与社会》2010,(15):293-293
无论是从二次分配的法的内容来说,还是从经济法中有关二次分配的部分的定义和范围来看:经济法都不能算为完全的二次分配的法,只能说经济法的调整范围包括“二次分配”的内容,而“二次分配”的法是经济法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康泰克 《检察风云》2012,(16):10-13
今年初,北京某大报披露,在其与搜狐网联合进行的调查中,对于“你对现在保障性住房分配现状怎么看”的问题,有超过半数的认为“不公平,分配过程中问题很多”。同时,该报还出题调查对“你认为目前保障性住房分配中最为不公的地方体现哪里”的问题,有相当比例的人认为“个别手握权力的人或部门优先或违规获得了保障性住房”,  相似文献   

7.
吕冰心 《法人》2007,(11):43-44
以赵新先为代表的第一代国有企业家,他们有着自身的英雄气质,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但是却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和法律意识。他们深受“党纪国法”的双重监督,背负国家所赋予的特殊使命和责任,困于和政府的权益分配冲突,往往很难逃脱这个群体的悲剧宿命.  相似文献   

8.
“外嫁女”征地补偿分配纠纷是中国乡村治理难题之一,检察机关支持“外嫁女”起诉,既是维护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合法权益、促进纠纷化解的重要方式,也是参与并推动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检察机关在办理“外嫁女”征地补偿纠纷支持起诉案件时,应围绕“外嫁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核心问题,展开调查核实和分析论证,在尊重“外嫁女”处分权的基础上,以发出支持起诉意见书、参与调解和解等方式对“外嫁女”征地补偿分配权的诉求予以支持。下一步,检察机关应在继续完善民事支持起诉制度,与行政机关协同配合加强村民自治规范监督等方面发力,切实维护特殊群体合法权益,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检察保障。  相似文献   

9.
王竹 《法律科学》2010,28(3):135-144
分摊请求权不同于追偿请求权,是与连带责任相对应的制度。大陆法系的分摊请求权较为体系化,英美法上的分摊请求权具有较强的衡平法色彩。对不具有分摊能力连带责压入份额的再分配方案,大陆法系采用“事后二次分担规则”,英美法系采用“事前二次分担规则”,《民法通则》未对该问题作出规定。分摊请求权的产生基础是矫正正义。我国侵权法上应采大陆法系“事后二次分担规则”。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制度,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城乡、地区、行业和部分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现象。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1.
佚名 《政府法制》2013,(13):12-13
2013年全国“两会”后,改革和法治成为绕不开的话题。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交审议、收入分配改革呼吁多年终于出台、争议四起的医改如何走向下一步、户籍制度改革如何破局……代表们汇集所代表群体的民意,委员们专注自己的领域,发出自己的观点,或肯定,或质疑,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吴婷  梁敏 《公民与法治》2010,(22):23-23
10月18日发布的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提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关专家指出,将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明确写入会议公报彰显国家对此的重视程度,预计不久之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诸项细则就将陆续出台,其主要着眼点将在于对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公民与法治》2013,(9):1-1
“提低、扩中、控高”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路。“提低”是基础,“扩中”是关键。“控高”是难点。  相似文献   

14.
李晓巧 《政府法制》2013,(11):25-25
在100多年前,清政府对于归国留学生几乎是“包分配”的。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收入分配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日趋明显。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这给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也让人们看到更多希望。  相似文献   

16.
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成为近期中央高层频频表态的“中心思想”之一。 经过2009年,“调结构”的理解发生了巨大转变——以往更局限于产业结构,现在的共识是,调结构,首先是调整收入分配问题,其次是消费不足储蓄过高问题,然后是内需不足、外需过高的问题,最后才是产业和区域问题。  相似文献   

17.
米新丽 《法律科学》2008,26(6):89-96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类特殊的商事主体,在盈余分配制度上存在着不同于普通营利性企业的特点。合作社盈余在性质上属于向社员“多收”或“少付”的款项,需遵循合理的分配顺序。同时,可分配盈余需遵循这样的分配原则:依据社员与合作社交易额(量)进行分配和资本报酬有限。合作社从盈余中提取的公共积累能否分割是合作社盈余分配制度中又一个重要内容。公共积累应否分割应分层考虑、区别对待。在合作社存续期间社员资格终止时以及合作社终止时,公共积累应否分割宜采取不同的做法。总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相关规定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当前,学界关于碳排放权的性质界定观点纷呈,不论是“非权利说”或“许可说”还是各种性质的“权利说”,在解释碳排放权生成及交易运行过程中的问题时皆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弊端。关于规制碳排放权的制度实践也因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而陷入不明或杂乱之境。鉴于此,宜引入分配行政的理论,从分配行政视角对碳排放权的构造加以解读并予以制度塑造。碳排放权是行政机关基于对碳排放总量控制而进行纵向分配的产物(以配额为载体的初始分配),而碳排放权交易则是基于行政分配的碳排放额度而展开的横向市场分配(二次分配)。对于行政主管机关而言,碳排放权及其配额的确定应定性为行政确认;对于碳排放权及配额持有人而言,其权利则具有特殊的财产权属性,同时亦负有“清缴”等义务。这一定性,不仅有助于理解碳排放权的阶段性特征以及附条件的转化过程,厘清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还能够对碳排放权的分配、交易和监管等过程给予有效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公民与法治》2010,(6):32-32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委员建议,中央政府应该将收入分配的“两个提高”目标写进今年年底完成的“十二五”规划约束性指标。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和谐建立在平等正义的基础上,平等正义既包括政治层面上的法律地位平等与权利分配的公正,也包括经济领域中利益分配的公正;社会的和谐同时也是“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法律应温情地关注弱者和弱势群体,尽量为他们提供机会优势,尽可能地消解经济上的落差所造成的社会隔膜,以达成弱强群体之间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