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垄断行为是阻碍和破坏我国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顽疾之一。该问题屡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便是相关法律责任制度的不甚健全。因此,构建合理的行政垄断法律体系,对于规制行政垄断行为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广东省某市政府强制交易案例出发,探讨行政垄断相关法律问题,以期为其责任体系构建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简论行政垄断构成要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垄断的主体是行政主体或行政人;行政垄断的客体具有多重性;行政垄断的主观方面包括目的和动机,目的是限制或排除其他经营者的竞争行为,动机是取得非法利益;行政垄断的客观方面是滥用行政权的行为.行政垄断是行政主体或者行政人,为使本地经营者攫取或维护垄断地位而实施的限制及排除市场竞争的滥用职权行为.  相似文献   

3.
行政垄断是当代中国社会体制转型时期的产物,它的存在严重扭曲了市场竞争,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损害了社会公众利益。规制行政垄断应建立统一的可竞争市场,构建合法、高效、科学、稳健的行政权力运作机制,建立和健全反行政垄断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4.
行政垄断对中国社会的危害贯穿于现代市场体系的建立、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生产机制、公众的合法权益、社会公平与公正、政府威信以及对WTO的承诺等方面.其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为此,中国在未来的反垄断立法中,应当反行政垄断:既要反行政垄断结构又要反行政垄断行为;行政垄断执法机构既要有行政机关又要有司法机关;既要追究行政垄断的行政责任,还要追求其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正>行政垄断是指行政部门以及被行政部门或法律法规授予行政管理权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或者排除企业间竞争的违法行为。行政垄断是一种非法垄断,具有鲜明的强制性。行政垄断可分为地区垄断和部门垄断。一、行政性垄断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强化反垄断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现阶段,我国经济活动中的垄断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完善我国反垄断制度迫在眉睫。改革开放后我国反垄断政策在遵循叠加融合的演化逻辑下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而现阶段我国已经基本确立了规范监管和促进发展并重的反垄断政策目标。当前,我国反垄断政策实践中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为自然垄断行业改革缓慢,行政垄断事件频发,平台垄断问题突出。优化我国反垄断制度的主要路径有:健全自然垄断行业竞争性业务开放机制,完善预防和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制度,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公平竞争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7.
行政垄断是指行政主体违法行使行政权力而实施的排斥或限制市场竞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行政垄断是一种典型的行政违法行为,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鲜明的强制性。我国规制行政垄断应当采取以行政法规制为核心的综合规制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行政垄断的产生和存在既是一种历史的遗留,更是体制不完善的表现,而且在中国特定的条件下,中国的行政垄断呈现出与发达国家前所未有的特殊状态。这不仅会危及到我国改革开放已取得的成绩,而且更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因而有必要对中国式行政垄断的特殊性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垄断就是指在市场交易中,少数当事人或经济组织,凭借自身的经济优势或超经济势力,对商品生产、商品价格、商品数量及市场供求状态,实行排它性控制,以牟取长期稳定超额利润的经济行为。作为垄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自然垄断、技术垄断和行政垄断等,各种垄断形式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特别是行政垄断。这里所讲的行政垄断就是指国家经济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以行政权力来排除、限制或妨碍企业之间的合法竞争而引发的经营性垄断,它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0.
由于计划经济、利益分配多元化、法制建设滞后等原因,现今我国经济中存在浓厚的行政垄断色彩。严重的行政垄断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降低了经济效率,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甚至加重了社会腐败与两极分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彻底的政企分开,注重程序控制与实体审查相结合,完善与强化监督体系,应是有效规制行政垄断的重要手段与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