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精神需求是人类特有的需求。对于人的精神需求问题,古今中外的学者有过专门的论述。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可分为基础型精神需求、享受型精神需求和发展型精神需求三个层次,包括求知需求、情感需求、交际需求、娱乐需求、审美需求、理想需求和信念需求七个方面的内容。正确引导、合理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对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具有内驱动力功能、价值导向功能和提升素质功能。  相似文献   

2.
罗华林 《传承》2013,(4):40-42
情感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一个世界趋势,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现阶段,高等艺术院校学生具有相对较好的家庭物质条件,物质需求基本满足;个性张扬,社会与尊重需求容易受挫;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自我实现需求受限制等需求特点。针对这些特点,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分析视角,尝试对高等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实践运用进行探讨,以期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筑梦之旅"工作坊以"立足职业定位,实现人生梦想"为主题组织实施特色辅导活动,通过自我认知、团体融入、团体互动、团体辅导等过程与环节,对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探索职业世界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团体心理辅导已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载体,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以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其工作成效评价对于"获得感"的提升方面更加注重。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的"获得感",有助于内化其道德品行和政治素养,对于保证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充分考虑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及情感需求的基础上,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及实践教育"获得感"的提升路径进行分析,可为高校提升育人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陆俊  殷玉洁 《人民论坛》2013,(11):120-122
文章首先从需求理论角度出发探讨了大学生入党动机问题,然后结合马斯洛需求理论逐一分析导致大学生产生入党动机的需求,并进一步分析满足这些需求所应具备的条件,最后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指出,提高入党标准有助于满足大学生被尊重的需求,进而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净化有所帮助,但问题的最后解决还需要依赖其他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刘志丽  熊英  李军朝 《传承》2014,(6):130-13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工程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提升工程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有利于服务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与创新型国家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企业需求,提高高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高校、社会、家庭"全员"协同开展就业指导;学业、职业、创业"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时间、理论、实训"全程"开展就业指导,扩大学生覆盖面与受益面,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8.
罗珍  ;徐建军 《求索》2014,(6):187-190
网络媒体出现后,议程设置理论一度遭到质疑。但议程设置效果并没有消亡,对优化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有重要的理论指向和现实意义。在网络媒介环境下,应以议程设置理论新的发展态势来指导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建设。学校首先应该关注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提升高校议程设置能力;其次加强学生教育,扶植意见领袖,提升学生网民自身议程设置能力;再次加强议程联动,提升议程融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燕 《青年论坛》2011,(4):54-57
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衔接性更强,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的构建:订单式培养,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校地合作,落实政策,优化人才培养资源;增设涉农课程,专题培训,培养学生农村工作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做好毕业生跟踪服务,保障大学生"村官"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洁 《人民论坛》2013,(11):131-133
需要理论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忽视大学生需要影响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大学生个体需要是现实的、具体的,尊重与满足大学生需要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从大学生需要出发,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健康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健康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专门人才,为促进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撑。健康管理具有服务群体、个体健康的社会属性,其职业岗位特征决定了从业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法治素养。文章以职业岗位能力为视角,探讨提升职业院校健康管理专业学生法治素养的必要性与实施路径,以期提升教育与产业的适应性,提高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输出质量。  相似文献   

12.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坚持“三贴近”,首先要关心人,研究人的需求,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采取多种形式满足群众的需求,不断引导、提升群众的需求,使“三贴近”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传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面临着挑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导致部分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高校人文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贯彻现代教育理念,引入精神动力学说,精神动力的内涵是指精神因素对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本质是指导和推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探讨人文教育与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关系,探索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与途径,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而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整合教学内容,实行专题化教学;进行教学方法探新,加强对学生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创建"五个一"实践教学模式,将理论教育与养成教育、目的性与过程性结合起来;建构新的考评体系,克服一考定乾坤的弊端,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相似文献   

15.
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形成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被视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利益受损者,其成长过程中生存与发展的深层矛盾和突出问题日显严重,公益组织在响应农村留守儿童各个层次的实际需求方面能够发挥特殊作用。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展开问卷调查,通过交叉对比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的生理需求基本满足、安全需求有所欠缺、爱与归属的需求严重缺失、尊重的需求存在缺憾、自我实现的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满足。公益组织以其民间性、独立性为前提,结合组织性与公益性的特征,发挥专业人才投入与培养的可持续动力,立足于留守儿童群体特殊需求满足与去群体标签的介入理念,真正在物资救济、心理疏导、行为矫治过程中提高留守儿童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实现留守儿童社会保护,同时兼顾需求满足之救济救助,也内含着促进发展之根本目的,两者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16,(9)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以课堂教学实际作为研究起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课堂教学话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上海大学品牌课"大国方略"教学团队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赋权",激发学生尽情地"问",提升学生课堂话语能力。教师则注重对学生问题的当堂回应。在开放互动的语境下,"大国方略"课程实现了从教育者独霸话语权转向教与学双主体的共享。从问与答两个视角,考察第一季"大国方略"课堂师生随堂问答的教学话语,解析该课程取得实效的缘由。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将其有效融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文化涵养与能力素质,增强其文化自觉与自信。应立足学生成长需求,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创新载体,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时代感。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着"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围绕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思想价值引领功能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长效教育机制这两个着力点,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邱永琼  易连云 《前沿》2011,(8):12-15
意义是人的根本追求,以关怀人为根本旨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当关怀大学生的意义需求。当今,无论是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是作为重要渠道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其他课程教学,对大学生的意义关怀都较缺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赢得学生、社会的尊重,就必须回归自己的本职——引导大学生不断觉解、澄明与创造和提升人生意义,为人的发展找寻动力和归宿;引导大学生不断觉解法律、道德、政治与人之间的意义联系,为人的发展找寻精神家园和路径。  相似文献   

20.
沟通能力是现代人生存与发展必备的素质,更是大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在生活节奏快速变化的当今社会,沟通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当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沟通能力的现状,从大学生自身、高校以及家庭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方法及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