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核准追诉制度是追诉时效制度的组成部分,目的是解决极其严重的犯罪超出20年追诉时效期限后的追诉问题。核准追诉的对象是具备刑事诉讼行为能力的犯罪人,其犯罪所适用的具体量刑幅度的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或死刑。追诉必要性条件是核准追诉的核心要件。核准追诉的证据应达到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标准,其程序有待规范和统一。  相似文献   

2.
适应现行犯案件的特点,法、德、意等国采用了整体速决程序。比较研究发现,现行犯诉讼程序具有流线型的结构,通过减少起诉环节、缩短诉讼期限加速程序流转,达到迅速惩罚犯罪的目的。高效的权力运作是这一程序的本质特征。对两个地区现行犯案件处理程序的实证考察表明,有必要建立专门化的现行犯速决程序。建构这一程序首先需要解决“治安违法/犯罪”的二元追诉模式带来的障碍,然后应确定适用范围、简化程序、缩短期限,并进行配套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陈速 《人民法治》2020,(7):32-35
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应当通过对刑事诉讼中对物强制性侦查措施这一取证环节设计相应的司法审查程序、完善和规范执行程序、严格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及平等保护财产权,对侦查权进行合理的规制,并通过司法救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细化,落实宪法所要求的“人权保障”“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理念,并“追诉犯罪”之间实现有效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公诉的功能是指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和社会在对犯罪进行刑事追诉过程中所应当具有的功用和效能。它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犯罪追诉功能,二是权益保障功能,三是程序约束功能,四是诉讼监督功能,五是侦查引导功能,六是法律警示功能。(一)犯罪追诉功能这是公诉的首要功能。公诉对犯罪的追诉主要是通过对刑罚权的实现来达到追诉犯罪的目的。刑罚权包括刑罚创制权、刑罚请求权、刑罚裁量权和刑罚执行权四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检察机关的犯罪追诉权,主要表现为刑罚的请求权,也有人称之为求刑权。这种求刑权尽管只是一种诉讼上的权力,但它有明确的实…  相似文献   

5.
论侦查监督的追诉体制基础及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中的检察职能是追诉职能与诉讼监督职能的辩证统一。立案、侦查监督乃是侦、检分权制衡的追诉结构中检察机关实现其追诉权的一种职能形式。检察机关在犯罪追诉体制中的主体地位及其相应的职权,是侦查监督职能的追诉体制基础。因此,侦查监督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必然要求改革和完善现行的犯罪追诉体制,构建检察机关主导的、独立的、诉讼构造化的立案、侦查程序,从而使侦查监督根本摆脱程序效力不足的虚弱状态。  相似文献   

6.
论刑事辩护制度之理论基础(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刑事辩护制度之理论基础(下)熊秋红二、程序主体性理论(一)程序主体性理论的形成刑事诉讼是国家追诉犯罪、惩罚犯罪的活动。享有追诉权的国家专门机关是刑事诉讼中的当然主体。程序主体性理论旨在强调刑事诉讼中的追诉对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与控诉...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中专门机关为追诉犯罪,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所进行的活动为广义的“司法”。近来,我国(狭义)司法实践中兴起了“能动司法”的潮流。梳理古今中外包含“能动司法”因素的实践与学说后,在我国当今司法语境下从程序、证据与实体,法院审级,不同类型的诉讼等角度分层解读。审判阶段能动司法指法官拥有的认定案件事实、适用法律的自由裁量职权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权限。从认识论、系统论、诉讼法学原理分析其理论基础。并为刑事诉讼中合理地“能动司法”寻找界限。  相似文献   

8.
适应现行犯案件的特点,法、德、意等国采用了整体速决程序.比较研究发现,现行犯诉讼程序具有流线型的结构,通过减少起诉环节、缩短诉讼期限加速程序流转,达到迅速惩罚犯罪的目的.高效的权力运作是这一程序的本质特征.对两个地区现行犯案件处理程序的实证考察表明,有必要建立专门化的现行犯速决程序.建构这一程序首先需要解决"治安违法/犯罪"的二元追诉模式带来的障碍,然后应确定适用范围、简化程序、缩短期限,并进行配套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9.
蒋和平  王坚 《人民检察》2013,(19):66-69
大陪审团制度是美国一项重要的刑事司法制度,其发挥着防止公民遭受政府不当追诉的屏蔽功能和作为追诉机关利器的调查功能。相对于屏蔽功能的衰落,美国大陪审团的调查功能运用日益频繁,作用更为突出,原因在于大陪审团调查所具有的优势——强制取证权、豁免权以及调查程序的秘密性等。由于职务犯罪案件的特质,使得其与其他刑事案件的侦查存在诸多不同,如何赋予侦查机关有效侦查手段以打击此类犯罪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对美国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大陪审团调查进行深入分析,从中发掘有益经验,将  相似文献   

10.
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就总结出一套以御史的纠弹监察以及谏官的讽谏为主要内容的古代监察制度。其历史之悠久,体制之完备,影响之深远,是世界监察史上任何国家的监察制度都无法比拟的。研究我国监察制度的发展史,是吸收传统文化菁华、以史为鉴完善今时今日制度之必要。  相似文献   

11.
李雪梅 《政法论坛》2020,(1):120-131
中华法系"重实体、轻程序"的特色,几成为人们的共识,但中国古代公文碑所呈现的繁复行政过程及"程序化"特色,对这一共识形成挑战。历时长久、适用广泛、形式多样、存量可观的公文碑是研究中国古代行政权、行政程序、行政监管等法律制度的珍贵史料。碑石上的"行政授权""行政许可"以及"反向行政"等内容,揭示了中国古代行政权在制度建构、秩序维护和社会运行中的关键机制。对包括碑刻在内的传统史料的系统整理和重新发现,对于构建中国传统法律话语体系,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崔海英 《政法学刊》2011,28(5):93-98
美国警察使其不当行为合理化有很多认知重建策略,如否定被害人,否认受伤,指责被害人,非人格化等。正是这些对警察不当行为的认知重建心理因素使美国的警察不当行为愈演愈烈。研究支配美国警察不当行为的心理因素,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认识不当行为。美国应对警察不当行为的措施是建立不当行为早期预警体系,加强对不当行为的法律监督、媒体监督和公民监督,强化警察道德和品格教育等。  相似文献   

13.
王玫黎 《现代法学》2002,24(2):27-33
中国固有文化中礼所规定的明具伦理色彩的等级秩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朝贡体制不能在智仁志士的观念和政治上产生国际法。近世文人王韬的国际法思想产生于其移居上海和香港特别是太平天国失败之后 ,之前他和同代人一样 ,信奉中国文化上的优越主义。王韬这种观念的产生与回应西方列强的冲击和自身的经历有关。但笔者对这种“冲击———回应”模式的运用并非费正清式的 ,毋宁说它更是柯文版的。王韬对国际法的矛盾态度显示了一种局内人的无奈。王韬的国际法思想最后落基于他给晚清政府开具的全面改革旨在图强采取新的思想方式的药方。  相似文献   

14.
杨一凡 《政法论坛》2022,(1):161-178
如何看待《明会典》的性质?学界长期存在争议,代表性观点有"官修典制史书"说、"行政法典"说,两说各讲各话,并行流传。然考察《明会典》的纂修宗旨、典文构成、《会典》事例的性质和功能、《明会典》是否行用等问题表明:"增修《诸司职掌》,成一代画一经常之典"是《明会典》编纂的动因;正德《会典》典、例分述,典文以整合祖宗成法有效条款为核心内容,事例由精心删定的现行事例和仍适合行用、参用的先年事例构成;万历《会典》典、例一体合编,所有条款都提升为"经久常行之法"。《明会典》全面规范国家的各项基本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被明人称为"大经大法",其颁行后被广泛行用。"官修典制史书"说混淆了法典与史书编纂目的、方法的不同,忽视了《明会典》的法律效力和长期行用的史实,"行政法典"说忽略了《大明律》458条列入《明会典》的史实,两说均难成立。  相似文献   

15.
《Justice Quarterly》2012,29(1):116-141
Despite the longevity of labeling theory, there remains a need for further empirical validation. We examine three ways that official intervention may lead to secondary (that which occurs following the fixation of a label) deviance: self-concept, pro-social expectations, and association with deviant peers. We examine a sample of labeled and non-labeled individuals, utilizing data from the Children at Risk study. Based on our analytical view of a three-year panel of 677 randomly selected juveniles, ordinary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shows that official intervention with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leads to an increased delinquent self-identity, decreased pro-social expectations, and an increased association with delinquent peers, which then lead to an increased likelihood of engaging in subsequent delinquency. While validating the theory, we suggest a revised model of labeling that better depicts the complicated association between formal labeling and subsequent delinquent behavior. We conclude with policy suggestions based on less formal interventions for offenders.  相似文献   

16.
美国检察官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起诉不当的做法,危害极大。美国检察官起诉不当行为的出现原因多元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因素有三。目前,美国正积极地推动从三个方面入手来遏止检察官的起诉不当行为。我国也存在一些类似的问题,认真地审视美国的问题可以为中国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范忠信 《中国法学》2003,(6):168-178
“封邦建国”的政治理念和制度 ,是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中的特有成份 ,是与西方的封建主义 (Feudalism)或封建制度 (Thesystemofenfeoffment)大为不同的东西。它是根据“亲亲”和“报功”原则来瓜分政治经济利益的一个制度体系。各种不同形式的“封君”在各类不同形式的“封域”中开发和享用资源及作威作福 ,是中国封建制的实质。这种缺席是贯彻中国始终的制度 ,自汉代至太平天国一直以各种形式存在 ,直到今天仍然有着潜在的体现。对这一意义上的“封建”法制史的研究 ,过去一直被忽视。其实 ,对“封建”法制史的研究是揭示中国法律传统奥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李赞 《时代法学》2012,(1):81-90
国际组织的职能性豁免是随着联合国的建立而确立起来的。国际组织豁免是一种职能性豁免,意味着国际组织职员只有在从事公务行为时才享有豁免权。职能必要是判断公务行为与非公务行为的主要标准。在卡恩案中,卡恩的行为纯属私人事务,与公务职能无关,故不受豁免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随着刑事立法的日趋活跃,采“分则立法模式”的竞合条款日益呈现“立法肥大症”,可考虑将竞合条款(尤其是想象竞合从一重处断条款)进行总则化改造。就新增竞合条款的理解与适用而言,作为想象竞合表征的从一重处断条款,其适用关键是“一行为”与“数法益”的判断;新修正的我国《刑法》第229条第2款,标志着立法者对牵连犯现象的进一步肯认,其适用以客观上存在牵连关系、主观上具备牵连意图为限;新增的数罪并罚条款(第280条之二第3款),则存在修正程序与实体内容两方面的瑕疵,应将其视为想象竞合数罪并罚的“拟制规定”加以适用。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引导下,公务员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应增加内涵,增强导向性,以破解当前公务员实绩考核所面临的“考得不真,核得也不实”的尴尬。“服务增加值”是借鉴企业管理中的“经济增加值”而来的,它衡量了公务员减除“实绩成本”后,为广大人民创造真正福祉的多少。该指标的设置最根本的是给公务员注入了创造服务价值的动力和激情,变目标控制为目标追求,体现了行政管理中的人文精神和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