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晓 《青年论坛》2009,(3):10-12
公共权力“期权化”是权力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诱发公共权力“期权化”的因素包括“角色冲突”、权力界限不清、监督不力等。防止“期权化”腐败就必须从制度、监督、惩治和道德等方面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刘虎 《传承》2011,(2Z):18-19
在马克思异化理论看来,腐败是权力异化的结果。权力异化主要表现在权力变私有,权力变私利,权力变权术。谋求建立合理有效的有限政府,推动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生成,坚持"四位一体"协调发展是抑制腐败,超越权力异化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3.
腐败是一重大社会病,应认真诊断,下力疗治,尽早除之。所谓腐败,是指社会公共职权的性质、功能发生变质、异化。其原因,是社会公职人员利用其代理的公共权力谋取个入私利,致使公共权力私人化。腐败有多种表现形式,从其以权谋私的实质推断,化公为私、损公肥私、行贿受贿、贪赃枉法、循私舞弊、任人唯亲、排斥异己、公报私仇等等均在腐败之列。这些年,在我国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腐败的集中表现是“权力寻租,以权易钱”,即社会公共权力掌管者通过出租手中所有权产采取得租金。他们或是以“提成”、“回扣”、“索要”、“罚…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12,(2):93-93
闫德民在《学习论坛》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利益冲突是权力道德伦理视域中的利益冲突,亦即公共权力主体自己或者特定关系人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对抗、抵触、背离,主要有交易型、影响型、旋转型和集团型等四种类型。利益冲突是滋生腐败的重要根源。防止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5.
张锋 《理论月刊》2002,(1):57-58
腐败是政治之癌。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公共权力的异化和扭曲成为腐败产生的温床。本文从腐败的定义入手,就腐败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作一分析论述,试图提出反腐败的一些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6.
季乃礼 《人民论坛》2014,(12):38-39
<正>权力异化的形成与自古以来对公私的认识相关:公私不分,否认私利的合理性,以道德调节公私。只有重新规范公私,在承认追逐私利的部分合理性的基础上,从制度上加强对官员行为的监督,才能防止权力的异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有关公私观念影响最深的当属《大学》中提到的"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  相似文献   

7.
腐败,是执政党的最大危险。腐败问题的背后,往往伴随着公共权力的滥用和异化。从规范、公开和监督入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无疑是防治腐败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8.
所谓权力腐败,指的是执掌权力的某些机关或干部背离公有权力的性质和原则,把权力私有化、关系化、特权化、商品化,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权力腐败的实质是公有权力被滥用。因此,遏制权力腐败除了以德倡廉、以俸养廉,最根本的是通过加强监督、立法制约权力,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  相似文献   

9.
防止公务员利益冲突的伦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冲突是指公务员从事公务活动时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其自身具有的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利益冲突问题源于公共权力异化的特性,源于现代公务员角色多元化的特点,源于中国家国不分的政治文化传统及人情往来习俗。廉政伦理是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解决公务员的利益冲突,在完善相关的纪律和法规的同时,还要发挥伦理的引导、规范和约束功能。  相似文献   

10.
廉政范畴视角下狭义的利益冲突,是一个政治学范畴概念,其本质是公共权力的非规范非公共性使用。防止利益冲突是实现有效廉政风险防控的制度安排切入点和反腐败顶层设计的核心环节。对高等教育领域产生利益冲突的主要范畴以及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构建的困境研究方面,应探索如何在制度设计、评估体系、信息公开、廉洁教育、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等层面将防止利益冲突与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和反腐倡廉教育机制有效整合与对接,实现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制度突破,提升廉政风险防控成效与手段创新。  相似文献   

11.
腐败的根源来自于因追求私利而导致的的公共权力滥用。那么,反腐的关键显然是以防止公共权力滥用为中心,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监督制约的法治化,来限制权力、制约权力、净化权力。以法防腐,从法律上规范对权力的制约1、廉政制度建设法治化结合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有必要制定出台统一的《廉政法》,明确廉政建设的原则和要求,规定廉政建设的工作机构及职能、廉政法调整的范围、廉政建设的措施和程序以及违法的后果等,使其成为一部廉政建设的基本法。以此为指导,整理汇编现有的廉政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浅析改革进程中的公共权力异化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公共权力异化现象这概念替代传统的腐败概念以求更深刻地反映问题的本质以及避免概念上的模糊性。文章首先从公共利益这一角度界定了公共权力异化现象 ,接着便立足于改革 ,从公职人员的内在动因和公共权力运作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环境分析公共权力异化现象发生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公共权力异化的不断自我增强机制 ,力求从全方位、多层次揭示当前改革进程中公共权力异化现象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腐败现象最本质的特征是公权检化,即被某些掌握公共权力的人用来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公共权力本来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它为什么会私化?为什么能够被认化?如河有效地防止这种私化?弄清这些阿题,对于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公共权力之所以能够被私化,除了非权对性原因也就是人们私利私欲的膨胀外,关键还在于与权力有关的诸种原因。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倩况。第一、对权力的性质认识不清楚。每个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有一定的权力,但是,某些领导干部往往把自己手中的…  相似文献   

14.
温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徐宇宁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从近几年查办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公共资源交易、公共产品采购和公共资产管理领域,一直是腐败案件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而这正是当前利益冲突的热点领域。必须通过健全制度和规范行为,把亲情关系与国家工作人员的任职和职务行为最大限度地隔离开来,积极构筑廉政“防护墙”,防止权力滥用,促进廉洁勤政。  相似文献   

15.
高校腐败研究中的理论命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校腐败研究中涉及的理论命题包括"劣币驱逐良币"、公共权力与高校腐败、职务犯罪与权力异化、寻租与权钱交易、科技伦理与科学道德、腐败成本与腐败收益,以及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异化与分层社会的断裂等方面.高校腐败的成因既来自于权力的失衡和体制的不健全,也与社会形态的改变导致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发生异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王刚 《湖湘论坛》2002,15(4):69-70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历史上各种阶级社会和各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中。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腐败也呈现由低到高的上升趋势。腐败的主要成因是权力过度集中,而又缺乏相应的制约监督机制。腐败的本质特征就是用公权谋私利。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认为:“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腐败就是缺乏监督的权力转化为私利的过程。权力的公共性使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支配力量,公共权力的实现最终要由社会个体来行使。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市场竞争新秩序尚未完…  相似文献   

17.
2010年7月,杭州市委常委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防止国家工作人员在公共资源交易、公共产品采购、公共资产管理中发生利益冲突的若干规定(试行)》,首次对"三公"领域预防和遏制腐败作出明确规定,意味着杭州在党员领导干部源头防腐工作方面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8.
反对权力腐败与实现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周晓中通过反腐败斗争,逐步消除少数领导干部由于经不起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而发生腐败的问题,可以有效地防止权力腐败干扰正确的公共决策,提高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程度,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我...  相似文献   

19.
谭斌 《现代领导》2001,(4):22-22
公权腐败的主体和客体 准确地定义“腐败”,对于反腐倡廉不仅有显然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各国专家学者为此却大伤脑筋,莫衷一是。笔者以为,既通俗又较严格的表述,应当这样讲:腐败是公职人员为了谋求私利而利用职位便利滥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不够严密的简化的说法,就是“以公权谋私利”。这个定义表明:第一,腐败行为的主体是公职人员,  相似文献   

20.
甘纪华 《传承》2014,(12):68-70
秘书腐败的根源在于其自身职权的扩张和分享自领导的隐性权力。秘书权力运用时所具有的假借性、幕后性和机密性等特点,使其腐败行为具有欺骗性,难以预防和控制。治理秘书腐败必须从权力制约上着手,首先要建立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机制,从源头上防止秘书分享、延递领导权力;其次要建立秘书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性机制,明确领导职责和秘书职责的界限;再次要严格秘书选用制度,防止领导干部与秘书关系的异化导致权力运用的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