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这对樟木书箱是1924年1月李大钊到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时为了保存会议重要文件购买的。李大钊非常珍爱这对樟木书箱,加之樟木能防蛀虫,他总是把一些重要的文件或书籍珍藏在里面。1927年,李大钊被捕后,为了能把这些重要的文件和书籍保存下来,他曾在《狱中自述》中这样写道:“钊夙研史学,平生搜集东西书籍颇不少,如已没收,尚希保存,以利文化。”但敌人不顾李大钊遗愿,将箱中的所有书籍都付之一炬,只留下了这对空箱子。李大钊牺牲后,夫人赵纫兰睹物思人,把这对樟木书箱带回了故乡乐亭,一直保存到今天。这对樟木书箱是李大钊促成国共首次合作的历史见证,为国家一级文物。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李大钊诞辰120周年,6月18日我带自己的博士、硕士、博士后一起去了位于北京西单文华胡同的李大钊故居参观。这所故居是李大钊就义之前在北京住过的8所租宅之一,因李大钊一家在此住的时间最长,故北京市政府将此处定为故居。2006年2月,投入专项资金,进行搬迁、修缮,恢复故居面貌。2007年4月28日,李大钊就义80周年时,故居正式开放。  相似文献   

3.
通过存于李大钊故居大黑坨村的三块石碑即《大黑坨李氏族谱引》、李大钊新茔碑、《华严寺前置买香火地基碑》,对李大钊家族史进行探究,更深入了解李大钊五代家族谱系、成员基本情况和一代伟人李大钊的少年成长历程,为研究李大钊早期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乃至现代家庭教育都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4.
到过李大钊故居的人们,都会留意过故居内陈列着的那一把藤椅.虽然这把藤椅已变成了褐黄色,有些部位的藤条也已经断裂,但它却像一位久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坐在那里,每天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述着一位伟人、一位革命先驱对民族、对国家、对青年赤诚的爱.  相似文献   

5.
董宝瑞 《党史博采》2001,(10):41-43
1982年秋天,笔者为创作描写李大钊青少年时代生活的电视剧本,曾到乐亭县档案馆查阅有关李大钊的资料。当时,我惊喜地发现,该馆藏有乐亭本地人为李大钊撰写的两篇传记稿,一篇收录在乐亭县档案馆征集的《李大钊同志及其故乡革命活动资料》里,一篇撰写在乐亭县档案馆所藏的未刊本《乐亭县志》重修稿中。 列在《李大钊同志及其故乡革命活动资料》第182至185页的《李大钊先烈略传》,系乐亭县富  相似文献   

6.
奥秘     
吉尔勃特讥讽人类不过是剃净了毛的猴子。史密斯则根据人会著书这一条反驳了他的论点。是的,猴子只会吵吵闹闹,而人类将书籍充满这个世界。可是,人也并非个个相同,我在吉辛的《四季随笔》中看到过一段话:在读过书和没有读过书的人之间,同死人与活人之间,有同样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邓颖超同志曾说过,“像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所写的原型李白同志,为了党的利益,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些同志是永远值得纪念的.”关于李白,在“李白烈士故居”里,有份材料这样记载:李白,原名李华初,又名李朴,化名李霞、李静安.1910年5月1日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张坊区板溪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李白的祖上没有田产,父亲李荣德以贩运纸张为业,膝下有三男一女,李白居长.李白小时候只读过3年书,后因生活困难,13岁起当染坊学徒,他要承担一个成年人的繁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家族史研究》是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重点科研项目之一,是党史研究专家宋霖的新作.1996年9月,李大钊之子李葆华赠给宋霖的"钩沉索隐.求实存真"的书宝,正是这部家族史的学术追求.宋霖的这一研究的成果,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研究李大钊一家三代百年史,从研究个人到研究群体,并把一家百年史与中国革命紧紧相连,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展现了李大钊家族的革命精神和业绩.  相似文献   

9.
正1902年冬,年仅13岁的李大钊到城北井家坨宋举人家求学,直至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堂,三年的学习生活,在他人生经历中留下了珍贵的印迹。一、宋家谱系及学馆宋举人家位于乐亭城北五里井家坨村(又称景坨,现行政区划归乐亭县乐亭镇),因同胞三兄弟皆中举人,故被称为宋举人家。宋氏家族是乐亭县的名门望族,民国版《乐亭县志》  相似文献   

10.
到过李大钊故居的人们,都会留意过故居内陈列着的那一把藤椅。虽然这把藤椅已变成了褐黄色,有些部位的藤条也已经断裂,但它却像一位久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坐在那里,每天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述着一位伟人、一位革命先驱对民族、对国家、对青年赤诚的爱。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把增强孙增阅)纪念李大钊诞辰115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29-31日在乐亭县召开,会议共收到交流论文近70篇,主要以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了交流。这次会议学术品位较高,是1984年在乐亭召开全国首次李大钊研讨会以来的又一次重要的学术会议。李大钊“与时俱进”思想的研究是本次研讨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围绕这一课题,诸多论者旁征博引,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证。张静如指出,李大钊的一生就是与时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撤保     
有一年暑假,李大钊携夫人赵纫兰回到故乡河北乐亭县探亲。到了岳父家,妻弟赵晓峰谦恭地请求李大钊说:“三姐父,给我在外边找个事干吧。”赵晓峰读过书,有文化,年轻人出外见见世面、寻求发展也是人之常情。李大钊沉思了片刻,便点头应允。李大钊返回北京不久,赵晓峰就接到了他的来信。信中写道:“你托我的事已办妥,由我做保,到汉沽盐务局当职员。望你按时报到,好好干事。”那时候,在外边干事要有“保人”,否则是无人敢聘用的。而今由北京大学教授李大钊出面担保,聘人单位自然允准。赵晓峰异常高兴,立即整顿行装,赶赴汉沽盐务…  相似文献   

13.
冯锡刚 《党史文汇》2001,(11):21-23
1954年秋,陈毅奉调中央,内定将接替周恩来出任外交部长.10月初,陈毅率团出访东德和波兰.对方了解中国团长是一位诗人,特意安排了对歌德故居的参观和肖邦故居的访问.陈毅读过《浮士德》,因此在诗中提及: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21日,李大钊故居修缮工程研讨会在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举行。会议由北京大钊学社和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组织。会上,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吉晓平首先介绍了李大钊故居修缮的一些基本情况。与会专家学者对故居修缮的意义以及修缮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共党史上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佳话。"陈"是指陈独秀,"李"是指李大钊。"南陈北李"之并称,彰显了陈独秀和李大钊在当时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两人的姓前之所以冠之以"南"和"北",并非单指陈为安徽安庆人,属南方,李为河北乐亭人,属北方,而主要是指建党时期陈独秀在上海、广东,而李大钊在北京,从事一项共同的伟大事业:两人一南一北,交流往来,研究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名称、纲领、组织筹备等问题,最终建立起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6.
在李大钊故居北房的堂屋,摆放着一张八仙桌,八仙桌背靠的北墙上贴着一幅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改自明代杨继盛“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条文,而这一改就成为了他一生精神风范的真实写照.李大钊在有限的青春生命中,不遗余力地撰写各种文章,毫不保留地对当时黑暗的旧制度、旧社会进行最严厉的谴责,不惜笔墨地对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寄予最热烈的期盼.  相似文献   

17.
《北京支部生活》2007,(4):20-20
李大钊就义 1927年4月28日,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时年38岁。李大钊,河北乐亭人,1889年生,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是《新青年》编辑、主要撰稿人;十月革命后,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j1919年积极领导五四运动,1920年在北京发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相似文献   

18.
《李大钊家族史研究》是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重点科研项目之一.是党史研究专家宋霖的新作。1996年9月.李大钊之子李葆华赠给宋霖的“钩沉索隐.求实存真”的书宝.正是这部家族史的学术追求。宋霖的这一研究的成果。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研究李大钊一家三代百年史.从研究个人到研究群体.并把一家百年史与中国革命紧紧相连.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展现了李大钊家族的革命精神和业绩。  相似文献   

19.
正"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决定一个人灵魂的,不是他写了什么,而是他读过什么。"博尔赫斯在《巴别图书馆》中这样写道。但凡古今中外集大成者皆有过"读书破万卷"的经历。我列举几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及那句曾震撼过我们心灵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句子。我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听到这话是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  相似文献   

20.
李国继 《党史博采》2002,(1):21-23,33
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之前的1920年2月,陈独秀与李大钊“计划组织共产党”并约定在南方和北方分头行动时,曾在李大钊护送下出北京经天津转赴上海(之前陈独秀曾于1月29日去到上海,旋到武汉,又返北京)。然对其这次到达上海的时间和由天津至上海究竟是乘坐火车还是坐海轮,以及是否绕道李大钊先生老家河北乐亭,史学界至今说法不一。本文试就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