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历来是欧洲重要大国,历史上在欧洲、在世界都有过重大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曾被分裂为不同社会制度的两个国家。西德外交因其国家的特殊地位(战败国)和特殊形态而具有不同于一般国家的特色。随着1989年柏林墙倒塌,1990年德国实现统一以及紧随...  相似文献   

2.
李伯杰 《德国研究》2009,24(2):58-63
本文把魏玛城作为一个媒介来分析德国历史进程的几个显著特点,即德国历史上的政治分裂、由此产生的被迫借助文化来实现民族意识的建构和与德意志国家的认同、以及文明与野蛮的关系。这些关乎德国命运的重大的历史问题,都可以通过魏玛的兴衰荣辱得到见证。一个小城,却成了德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小城不小。  相似文献   

3.
2009年对德国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德国2009年有许多值得纪念的重大历史事件。1919年2月德国通过了《魏玛宪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欧洲战争爆发。经历了灭顶之灾的德意志民族在战后不得不面对国家分裂的现实,1949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相继成立。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在分裂40年后,德国漫长的和平统一之路的终点近在咫尺。  相似文献   

4.
姚文俊 《德国研究》2000,15(3):54-56
纵观古往今来的历史,恐怕没有一堵墙的建立和倒塌,像柏林墙那样富有深刻的政治含义。这堵建于1961年8月13日封锁东西柏林之间一切往来的墙被视为德国和欧洲分裂的象征以及东西方冷战的重要标志。随着柏林墙于1989年11月9日开放,东西两德的边界被打开,两国人民开始自由往来。东德开放柏林墙和两德边界之举把两德统一问题的讨论推向一个新高潮。经过艰苦的斡旋和谈判,两个德国的统一仪式定于1990年10月3日零点举行。德国的统一是本世纪举世瞩目的事件之一,它不仅对德国历史的发展,而且对欧洲局势,尤其是对欧洲一…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共同体到后古典民族国家:德国民族国家演进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解朴 《欧洲研究》2012,(2):33-48,160
长期封建割据造成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晚于英、法等传统西方国家。其建立民族国家的路径是先有民族,后有国家。德国民族国家是建立在由血缘、历史、语言、文化等要素构成的"文化共同体"的基础上,这一文化共同体同时也构成了德国民族认同的核心要素。受到历史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德国民族国家的发展道路较为特殊,这也决定了其融入西方过程的曲折与漫长。20世纪90年代,两德重新统一后,德国与其他欧盟成员国一样进入后古典民族国家形态,将主权部分地让渡给超国家共同体。德国民族国家目前需要解决的是欧盟治理结构中的"新德国问题"。  相似文献   

6.
自1989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政权更迭以来,围绕着联邦体制问题,捷联邦政府和两个共和国之间展开了旷日持久尖锐激烈的斗争,酿成了一次次国体危机,联邦国家频临分裂的边缘。这场关系到捷克斯洛伐克前途命运的斗争实质上是这个国家历史上长期潜伏的深刻的民族矛盾在国家体制问题上的继续和发展。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民族矛盾由来已久。每当捷历史的关键时刻,民族矛盾都进一步加深,上升为国家的主要矛盾,引起国内局势的动荡。  相似文献   

7.
一、两种制度竞赛结果的教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之间的铁幕落下,德国分裂成两个国家。西方占领区于1949年5月23日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苏占区则于1949年10月7日宣布建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两个德国分别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长期以来,民主德国坚持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并取得了在这种体制下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就。民主德国98%以上的经济活动纳入国家计划之内,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在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最高。 民德把国民经济计划作为经济管理的核心,在不断完善以联合企业为中心环节的集中型计划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通过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一般认为,中央集权的计划体制只适用于经济粗放发展的阶段,而民主德国却  相似文献   

8.
民主德国部长会议于1989年11月9日宣布,取消所有限制,开放柏林墙所有通道,民德公民均可自由通过柏林墙进入西柏林。这一突如其来的决定,犹如一颗炸弹,震惊了欧洲和世界,被称为是两德关系史上和战后国际政治中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它将对世界局势产生深远影响。一柏林墙建于1961年8月,它是德国分裂的产物。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苏、美、英、法四个战胜国根据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  相似文献   

9.
任国强 《德国研究》2003,18(3):48-52
19世纪是德国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并最终形成民族国家的重要历史时期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后成为德国国歌的政治抒情诗“德国之歌” ,为把握该世纪德国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及其对 2 0世纪德国社会发展走向的影响 ,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一、两个德国出现的历史德国是两次大战的祸根,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德国曾两次把世界人民推入战争的火海,使千百万人民遭到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美、英三国首脑,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上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如何处理战后德国问题。在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提出把德国肢解成五个小国的方案,邱吉尔、斯大林都赞同战后把德国肢解,虽然具体方案不同,但把德国肢解,以免东  相似文献   

11.
兰鹏 《德国研究》2002,17(1):18-23
在欧洲国际关系史上 ,没有哪两个国家像德国和波兰那样 ,其双边关系长期受到边界问题的严重困扰。奥得 -尼斯河作为德波边界从其最初产生到最终承认 ,都与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相关联 :由于它的划定引发了欧洲历史上最大的难民潮 ,而对它的最终认可又成了两德统一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欧洲,同时出现了两种迥然相异的进程。在欧洲的西部,欧共体12国加快了经济一体化步伐,将要在1992年连成统一的欧洲大市场,两个德国在分割了四十五年后重新获得统一。东欧六国由于华约组织和经互会先后宣布解散,成为不受任何地区性组织或集团束缚的单个国家。在这里,民族矛盾和冲突空前尖锐,统一的国家面临分裂的危险。同是一个欧洲,如此截然相反的变化,实在带有太多的戏剧性。欧洲东部和南部地区民族主义的重新崛起,其原因是什么?对这一地区经济发展前景又有什么影响?笔者对此怀有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于蓓 《法国研究》2013,(4):1-6,47
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来探讨法国福利制度的特点。一、追溯历史:法国的福利制度设计先后受到了俾斯麦和贝弗里奇这两种关于福利国家的不同逻辑的影响,因此法国的福利制度呈现出明显的混合性特点;二、对福利国家类型理论的梳理和辨析:法国和德国、奥地利等国,虽然同被戈斯塔·埃斯平-安德森(Gosta Esping-Andersen)归类为保守主义类型的福利国家,但是法国福利制度中结构复杂,行业割据严重,法团主义①特色明显,明显与受国家主义、父权主义影响更多的德国、奥地利的福利制度结构存在着差异。了解法国福利制度的独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现有福利国家理论的局限与不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分析和论述美国因素在东南亚国家民族分裂中的影响.本文在第一部分总结东南亚各国民族分裂的现状,分析民族分裂活动共同的特点,通过事实说明美国确实与东南亚各种民族分裂势力存在联系.第二部分从国际格局和具体国家具体分析两个层次入手,深入剖析美国因素如何发挥影响,并辅以佐证.本文通过这一部分的分析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即美国的干涉是东南亚民族分裂活动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东南亚国家迄今没有如美国所期望的那样变得四分五裂的原因是它们对美国的干涉行为进行了坚决的卓有成效的抗争和抵制.本文在第三部分总结东南亚国家抵御美国强权干预、维护民族国家统一的有效措施.同时,这些颇有成效的措施可以给中国一些有益的启示,以应对台独、藏独、疆独等问题,维护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德经贸关系密切,政治文化交流深入,两国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中国民众对德国的好感度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但德国民众对中国的国家形象评价却比较低,且这种评价呈持续下降的态势。这说明,国家经济相互依存不见得带来民众间的好感。本文从作为西方国家的德国、作为欧洲国家的德国、变化中的德国三个维度出发,分析处于不同角色和身份的德国对中国国家形象评价较低的原因,同时从中国的多重国家身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作为新兴大国、作为东方文明型国家的中国——考察影响德国对华认知的中国因素,并对未来改善德国民众对华认知,提升中国国际形象,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编后絮语     
福利国家改革一直是欧洲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建立健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进程的不断推进,从多种角度深入探讨欧洲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在这期刊物中,我们选登了三篇有关的文章。刘骥的论文“阶级分化与代际分裂:欧洲福利国家的养老金政治”从政治学的视角分析了“家庭养老强度”在欧洲国家养老金改革中的作用,杨伟国等三位作者的论文对近年来德国的劳动力市场改革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与评估,鲁茉莉的文章则对德国福利社团在欧洲化过程中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欧洲研究的其他领域一样,福利国家改革是一个可以调动…  相似文献   

17.
金晶  张绍铎 《德国研究》2015,(2):114-124,144
长期以来中日两国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始终存在重大分歧,而与日本同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则很好地解决了与邻国的历史认识问题。本文以德国主流媒体——《明镜》周刊为对象,考察德国对中日历史认识问题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权威主义政治文化与德国国家性格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芳 《欧洲研究》2005,23(6):32-40
个人的性格受制于其成长的背景,国家性格则来源于文化传统,而文化传统的形成是历史和地理两方面作用的结果。军国主义是德国历史上典型的国家性格,但是其文化根基却是权威主义。军国主义因为它激烈的外部性较为引人瞩目,但其文化的内敛性却常为人忽视。本文探讨了德国军国主义国家性格和权威主义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认为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孕育了德国权威主义政治文化,而文化的顽固性、渗透性和继承性,又使得权威主义政治文化极大地支撑了德国后来的军国主义。二战以后德国改变了军国主义的国家性格,但是彻底改变了的却是传统的权威主义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9.
连玉如 《德国研究》2003,18(1):10-16
"迟到的民族国家"与"超前的民族国家"乍看起来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概念,但对于21世纪初的德国来说却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用这两个概念来探讨"新德国问题"的发展前景,是本文作出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聚焦德国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美国对伊动武政策 ,欧洲和美国之间以及欧洲国家内部之间分歧日增 ,危机频发 ,欧美关系呈现出复杂、松散、多元、多变的特点。聚焦德国问题 ,将有助于世人在当前扑朔迷离、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纷争中清理思路、明辨方向。伊拉克危机是一个重要的标识和信号 ,表明统一德国已经重新步入世界政治大国行列。新起的世界政治大国必然会对现有世界秩序与格局形成冲击 ,德美关系已经陷入深重危机 ,欧美关系以及欧洲内部出现的分裂也都与德国有着直接关系。德国为什么会在国际关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显示出巨大的冲击作用 ?其重新获得的世界政治大国作用的实质内容是什么 ?将对国际关系产生何种影响 ?这些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