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维护企业年金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根据劳动法、信托法、合同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法律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企业年金基金的受托管理、账户管理、托管以及投资管理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企业年金基金,是指根据依法制定的企业年金计划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运营收益形成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第三条设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及其职工作为委托人与企业年金理事会或法人受托机构(以下  相似文献   

2.
词典     
《时事资料手册》2005,(5):76-77
企业年金 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确定了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体系。企业年金,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企业及其员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它通过设立个人账户和年金基金,采取政府监管与市场化运作方式,为参保员工支付养老待遇。企业年金的管理机构包括受托机构、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等四大类.获得认可的机构可以开展企业年金各环节上的业务。  相似文献   

3.
2005年8月,29家金融机构首批获得了劳动保障部颁发的37个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标志着我国企业年金正式开始实质性运作。作为国内最早参与企业年金改革试点的专业机构,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同时获得受托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两项资格。两年来,太平养老凭借其领先的专业技术和先发优势,在企业年金市场上取得了可喜成绩,受托和投资管理年金基金120亿元,为全国2000余家企业做企业年金受托、投资管理服务。太平养老于2007年5月登陆吉林省,短短半年时间,协助吉林省劳动保障厅顺利完成社保移交工作,目前在全省已备案签约客户58家,管理企业年金基金资产近2亿元。  相似文献   

4.
企业年金中的既得受益权是指劳动合同期内,企业向员工个人年金账户供款记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企业可以利用有关既得受益权的规定来约束员工的流动,实现对员工的管理。为了保护员工的权益,以及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政府应对企业年金中的既得受益权做出限制。但是我国还缺乏这方面的法律规范,国外许多国家的企业年金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我国可以借鉴它们有关既得受益权的有关规定,从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既得受益权规则。企业也要充分利用既得受益权规则来实现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相似文献   

5.
李明清 《求索》2008,(8):5-7
企业年金基金的信托型多层委托代理的组织形式,决定了对其投资管理人设计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的重要性。论文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内,构建了对中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在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和道德风险下的激励模型,通过对模型求解,得出企业年金基金运营管理中投资管理人的最优风险分担和受托人对投资管理人最优激励水平。  相似文献   

6.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和员工按国家政策规定,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按照自愿、量力的原则,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5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后,企业年金制度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越来越多,年金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可以预见企业年金将在保障职工退休待遇、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4年5月1日,实施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是企业年金进行市场化运做的开端,我国巨大的企业年金市场从此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金融市场。本文着重阐述了企业年金与金融市场的对接会对银行业、保险业以及证券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兼顾公平与效率是企业年金税制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我国企业年金税制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现行企业年金税收政策优惠环节单一、实施不规范,既引发了公平问题,又缺乏效率。应采用统一的EET征税模式,规定严格的税优条件,加强监管,从而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企业年金制度,是指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由企业视经济负担能力自主建立的一项养老保险制度,是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也被称作养老保险体系三大支柱中的“第二支柱,它是企业自主为本企业职工建立的一种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作为企业对职工的一项福利保障,补充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不足,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时稳定企业人才队伍、推动经济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徐颖  叶小玲 《求索》2011,(10):43-45,21
企业年金的缴费率是分析和评价年金制度能否发挥补充养老保障作用的重要指标之一。各行业要建立稳健、可持续发展的年金制度,首先必须依据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确定适度的缴费水平。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全行业有支付能力的企业年金缴费率约为6.36%,大部分行业建立年金制度并持续缴费具有财务上的可行性,负担能力弱并不是影响年金制度发展的主要障碍;各行业的年金缴费水平因获利能力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提高企业年金的养老保障程度必须有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稳健年金缴费率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企业长期和短期的经营绩效.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量力而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企业年金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提高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改善养老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但我国的企业年金仍处于起步阶段,覆盖面过窄,企业参保率仅为0.36%,企业和员工参与企业年金积极性不高、企业年金积累的基金本身的安全性不高、企业年金收益率过低,难以承担起养老保障的第二支柱重任.  相似文献   

12.
许林 《就业与保障》2007,(12):49-49
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原有企业年金移交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规范我省原有企业年金移交工作,确保原有企业年金由各级社会劳动保险经办机构等管理的年金移交给具备资格的机构管理经营,从今年7月5日起,福建省劳动保障厅向社会各企业年金运营管理机构发出承接邀请,得到各有关机构的积极响应,共有6套企业年金移交承接方案在规定的时限报送到福建省劳动保障厅。  相似文献   

13.
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企业年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税优政策的某些缺失,已成为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瓶颈。通过对企业年金八种征税模式经济效应的分析,结合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以及税收优惠政策中税收征管的难点,本研究得出我国应对企业年金实行EET模式的税收优惠政策,并给出了企业年金税收征管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年金制度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鑫 《前沿》2008,(3):36-39
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使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有了法律上的规范。但由于我国设立年金制度起步较晚,所以在实际施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企业年金主体进行分析,认为制约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最大难题是在现在的政策环境下企业自身对制度建设动力不足。同时,文章也针对企业年金制度自身的规范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5.
企业年金,人们刚刚耳熟能详,职业年金又将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6.
企业年金制度构建及其治理结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企业年金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由于企业年金在举办主体和举办方式上与基本养老保险不同,企业年金的制度结构与内部治理结构具有显著特点,政府在企业年金发展中的责任定位也与基本养老保险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结合发达国家企业年金发展经验,对企业年金的制度构建及治理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企业年金是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一根重要支柱,中国发展企业年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和完善法规保障体系,尽快出台具体规范的政策性法规管理办法;加快企业年金进入资本市场,实行多样化投资;加强对企业年金的监管以及信息化、网络化配套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陈星 《理论月刊》2014,(1):133-137
美国是世界上企业年金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多个经济周期与市场震荡都未影响美国企业年金资产的长期价值。2008年金融危机使美国企业年金投资遭受惨重损失。金融危机后,最值得关注的焦点是,美国企业年金投资者如何寻求降低企业年金计划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改进治理策略,以恢复和平衡企业年金资产的长期价值。本文依据最新统计资料,对金融危机过后美国企业年金的投资运营展开研究探讨,以期为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综合比较分析中美德日四国企业年金与社会养老保险、产业结构、金融体系的关系,分析了我国企业年金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问题,建议我国现阶段应以适当放松企业年金市场管制为主,拓宽企业年金各相关主体在市场中自由发展的空间,促进企业年金多样化发展,使得企业年金与社会保险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企业年金     
《劳动保障世界》2008,(12):35-35
1、企业年金方案的适用范围?建立企业年金应履行什么程序? 答:企业年金方案适用于企业试用期满的职工。企业年金方案应当报送所在地区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中央所属大型企业企业年金方案,应当报送劳动保障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企业年金方案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企业年金方案即行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